清明節是幾月幾日啊,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時間 2021-10-29 13:25:25

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李鵬亞

2樓:於入水

你的問題涉及到二十四節氣的由來,所以,解釋起來顯得理論性強,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

六、甘一,下半年逢

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3樓:匿名使用者

今年清明確切時間為2023年4月4日 17:54時

中國農曆是陰陽結合歷,一月按月亮的一個朔望算,節氣則按太陽的位置算,古代人把地球圍繞太陽掃過15度弧設立一個節氣,24個節氣剛好360度,就是一圈,並把太陽在最高的那一天規定為夏至,最低的那一天規定為東至,晝夜相等的那一天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雨水所在的那個朔望的上朔(初一)定為春節。由於地球圍繞太陽一圈是365天左右,所以一個節氣間隔大概15~16天,每個農曆月應該有兩個節氣,如果哪個月有節沒有氣,就在後面再閏一個月。因為節氣與太陽有關係,所以節氣與陽曆基本吻合,但經常會差一兩天,如清明,有時是4月5號,有時是4月4號。

農曆與羅馬歷大概19年重複重合一次。如果你注意觀察日曆,你會發現節氣是精確到某天的某時某刻的,所以,中國農曆要比羅馬歷先進,且沒有誤差。中國古代人用渾天儀,日晷羅盤判斷節氣在哪天,用來指導農業生產,可見古代中國人民的聰明與智慧。

4樓:黃笑笑笑

農曆 二月二八 公曆每年都不一樣

5樓:匿名使用者

介子推,重耳(獻公子)微臣。周晉(今山西介休)人。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稱介子。

另有姓王名光之說。生年不詳,卒於晉文公元年(前636年)。縣誌雲,文公返國,介子推“不言祿”,隱於綿山。

晉文公求之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樹而死。又據通志,介子推隱“後三十年,見東海邊賣扇”。如是,其卒年可能在晉成公年間(前607年~前600年)。

介子推的出身事蹟見諸文獻的極少,僅有奉公子重耳出亡一事。“驪姬之亂”後,晉公子重耳避難奔狄,隨行賢士五人,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准此,則介子推早年也曾隨重耳在外逃亡19年。

風餐露宿,飢寒交迫,備嘗“險阻艱難”。重耳最終能返回晉國,立為晉君,介子推也盡了犬馬之勞。據《韓詩外傳》,謂重耳亡時,頭須(一作裡鳧須)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

重耳無糧,被圍,介於推割下自己臀部的肉供養重耳。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推能如此肝腦塗地,忠心耿耿,實屬難能可貴。

說晉文公忘恩負義,不用賢臣,晉文公慢慢地也聽到了這些議論,他似乎感覺到自己做的有些不對,趕緊叫人去請介子推,才知道介子推已經去綿山隱居了。為了讓臣下知道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昏君,平息人們的議論,晉文公急於找回介子推。他帶領群臣來到綿山,尋找介子推。

綿山澗壑萬仞,峭壁嶙峋,山路崎嶇,加之介子推有意躲避,怎麼也找不到介子推。晉文公心裡起急,但也無可奈何。晉文公的手下也是各有心思,有的希望介子推回來,輔佐晉文公治理天下,有的卻怕介子推回來,奪了自己的恩寵。

一個手下向晉文公諫言說,介子推是個大孝子,大王您派人放火燒綿山,介子推怕傷了老母,一定會出來見您。亂了方寸的晉文公見介子推心切,竟糊里糊塗地採納了這個主意,命人在綿山上放**來。時值仲春,風大物燥,煙火吞沒了整個綿山。

大火燒了幾天也沒有見到介子推的影子。大火熄滅後人們才發現,介子推寧死不肯出山,已經和母親被燒死在山頂一棵大柳樹下。晉文公想起介子推對自己的忠心和肺腑之語,扶著被燒死的大柳樹不禁嚎啕大哭。

他讓人將介子推母子葬于山嶺之上,改綿山之名為介山,“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同時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即冬至後105天全國禁止動煙火,只許吃冷食,是為寒食節,以示紀念介子推。 網易歷史 第二年寒食節的翌日,晉文公到綿山介子推殉難的大柳樹下來弔祭,發現被燒死的大柳樹上已生出了新的柳枝。

他回想起介子推生前希望他復國之後施行清明政治的主張,感慨萬千,下令封這棵柳樹為“清明柳”,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從此晉文公整肅政務,發展生產,晉國終於強大起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隨著國家影響力的增大,寒食節、清明節的習俗流行於大江南北,唐代詩人盧象賦詩云:“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6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李鵬亞

7樓:小欣盆友

每年公曆的4月4日至6日之間

一、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二、節日解析

清明節,原為二十四節氣中“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的第五個節氣,後來兼併了寒食的習俗:清明時節雨紛紛。

三、節日起源

1.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2.一般是在 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3.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四、歷史發展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

五、飲食習慣

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吃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

8樓:向日葵起床了

清明節是一個公曆的節假日,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叫踏青節,固定在公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9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並不是每年都固定在4月5日。

至於為什麼清明節不計陰曆,是因為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而清明則是在陽曆中一般都在4月4至6月之間,卻不能以確定的陰曆日期為準。

其實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老祖先流傳下來的二十四節氣看作中華民族自有的陽曆,因為它和國外使用的陽曆都是以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計算和劃分的,自然區別不象陰曆與陽曆間這樣大。

10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

清明節在每年公曆的4月4日或5日。

2023年的清明節是4月5日。

11樓:蔣滌菅賢淑

跟其它中國傳統節日

用月亮曆法的農曆不同,其實清明節是一個太陽曆法的公曆日期,固定在公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

12樓:叫聲爸爸你試試

2023年4月4日星期六

13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在每年公曆的4月4日或5日

14樓:祥源

每年的清明節是4月5日

15樓:囫圇

然而寒食節和清明節並不是差一天

清明節是每年的幾月幾日?

16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李鵬亞

17樓:

一般是在每年的公曆4月5日,前後也會差一兩天。

清明節是幾月幾號?

18樓:君子陶陶

清明節時間:鬥指乙,太陽黃經15°,公曆4月5日前後。2023年清明節是5月4號。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

19樓:匿名使用者

公曆4.4,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是幾月幾號?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清明節是四月五日或六日,因為它是定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後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 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

清明節是農曆幾月幾日,清明節是農曆的幾月幾日,請給一個時間

清明節是按照農曆計算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春分後十五天,在三月上半月。2020年清明節在農曆3月12日那天。 文太傅 2020年清明節是農曆三月十二 清明節是農曆的3月12日。清明節是農曆的幾月幾日,請給一個時間 青衫客 清明節都是固定在公曆的4月4到6...

清明節到底是幾號,清明節是每年的幾月幾號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不是4號就是5號。清明是按照二十四節氣來的,不是固定的。清明是按照二十四個節氣,在農曆中輪的,農曆又有不固定的月大月小,於是不會那麼巧合到一起了。今年是4號。貌似是因為今年是閏年 五四青年節!哥們兒,春節是固定的嗎?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