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魯智深的評價,水滸傳魯智深的100字評價

時間 2022-01-16 09:25:05

1樓:全智恩

水滸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注意,不是之一)

像樓上人說的我也不用重複了,重複也不妨:愛憎分明,剛爽豪邁,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慷慨大方,重義疏財,率直粗獷,勇而有謀,粗中有細,豁達明理。

不過我還有要說的話

和梁山的其他好漢比起來,魯智深不至於亂殺人,尤其是上山以前,他殺人大多是因為要救人(巧合的是他救人老和女子有關係,譬如金翠蓮,林娘子,瓦罐寺的年輕婦人),而且他救人主張「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比較有責任心。

魯達形象比較粗獷(光看腰圍就是到了),大胖和尚(胖到什麼程度呢,孫二孃看見他,都忍不住下手,雖然她老公警告她不要殺出家人),但是心細如髮,絕對不傻,常常料事如神,做事井井有條,故稱粗中有細

2樓:心似x狂潮

禪林辭去入禪林,知己相逢義斷金;

且把威風驚賊膽, 漫將妙理悅禪心。

嘴邊數條斷頭須,胸前一帶蓋膽毛;

神形虎體猛金剛, 殺人放火醉魔君。

綽名久喚「花和尚」,道號親名魯智深;

生成食肉飧魚臉,不是看經唸佛人!

水滸傳魯智深的品質100字

3樓:特立獨行的句號

魯智深,原名魯達,綽號花和尚。原是渭州經略府的提轄官,為因好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而流亡江湖,後上梁山泊作了步軍頭領。他相貌粗惡,性格粗鹵而心地善良;脾性急暴而用心精微,粗中有細,勇而有謀,性急如火,而又心細如髮;嫉惡如仇,見義勇為,好打抱不平,具有「救人須救徹」的稟性;慷慨大方,重義輕財;力大藝高而處事謹慎,膽大心細,很有主意;武功超群,建立了赫赫軍功,但對當時的社會現實強烈不滿,不求富貴,淡泊名利。

是《水滸傳》中一個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4樓:永恆的淚

義氣,勇敢無畏,力大無窮,加上自己的話就好了

魯智深的性格特點100字

5樓:連心

1)愛憎分明,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

魯達這一性格是貫穿始終的。

從他對待金家父女和鄭屠的不同態度就可以充分看出。當他傾聽了金家父女對鄭屠的血淚控訴後,就非常同情關心他們,主動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而對鄭屠則怒不可遏,當即就要去打死他。

由於史進、李忠的竭力勸阻才暫時按下心頭怒火。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魯達來到鄭屠肉鋪,以買肉為名,當眾戲弄鄭屠,殺他的威風,激他與自己鬥打。

在「拳打」時,對鄭屠採取「應口」要打,「討饒」也要打的不調和態度,三拳便將他打死,為民除了害。魯達與金家父女素不相識,與鄭屠也無個人恩怨,他的作為充分表現了他愛憎分明的立場,見義勇為的高貴品質和對受壓迫者扶危濟困,對壓迫者嫉惡如仇的性格特點。

(2)慷慨大方,重義疏財。

瞭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後,雖然自己與他們非親非故,卻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老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李忠不爽利地只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

(3)率直粗礦,勇而有謀,膽大心細。

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趕,一向暴躁的魯達,竟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約摸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

懲治鄭屠,也不是一到就動手,而是採取先激後打的策略,造成口角鬥毆的架勢,讓鄭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動手,將他引到街上,當眾質問鄭屠,讓大家瞭解「拳打鄭屠」是正義的行動,魯達本意是痛打懲治鄭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對意外,他隨機應變,遇險不驚,從容不退卻。他假意道:「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

」「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魯達這些行為,充分體現了他勇而有謀,膽大心細的性格

採納吧~親~

水滸傳中關於魯智深的故事一個100字左右

6樓:斷鷹攀崖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說魯智深打死了鎮關西,落髮為僧。因為整天違犯戒律,於是被罰在廟中看守菜園,當地一些潑皮整天偷菜,發現看管菜園的人換成了魯智深,也不在意,繼續偷。

魯智深是什麼人物,能讓人在頭上撒尿?於是準備收拾這群潑皮,但是潑皮先一步下手,想把魯智深弄到大糞池裡面,結果不但沒弄成,反而被魯智深踹到糞池。

後來這群潑皮也就服了,整天來魯智深這裡送酒送菜,拍馬屁,吹牛鼻,一日魯智深吹的性起,說門口這腰稈粗的柳樹老子也能拔起來。眾人起鬨,於是魯智深去拔,就拔起來了。

這就是故事的大概了,詳細情況可以查閱《水滸傳》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魯智深與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結為好友。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內為霸佔林沖的妻子陷害林沖。林沖被刺配滄州。

高衙內暗地裡給了押送林沖的公人些銀子,令他們在途中殺掉林沖。行至野豬林,二人正要動手,魯智深從一旁跳出,將兩位公人打了一頓。林沖勸魯智深饒了他們性命。

原來魯智深早料到這二人不懷好心,一路跟蹤至此。而後,魯智深一直護送林沖到達滄。

7樓:米佐矢子

人物故事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史進碰到魯智深和李忠,一起去酒館喝酒。其間,金老之女在他們隔壁哭,魯智深問出了鄭屠戶欺負良人一事。他幫助金老父女脫離了苦難,替他們打抱不平,到肉鋪上戲弄鄭屠戶,最終三拳打死了鄭屠戶,然後逃了。

魯智深 - 水滸傳中人物

魯智深,**《水滸傳》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居13位。姓魯名達,出家後法名智深,人稱花和尚。 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

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鎮關西」鄭屠,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經趙員外介紹,魯達到五臺山文殊院落髮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

佛法廣大,賜名智深。」智深在寺中難守佛門清規,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得讓他去投東京大相國寺。倒拔垂楊柳被後世廣為流傳。

8樓:匿名使用者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魯智深好友林沖被高俅陷害,被髮配。押解林沖兩個衙役早已被高俅收買。三人走到野豬林時二人慾殺害林沖,被一路追蹤魯智深痛打。

二人嚇得一路伺候林沖。。。。。。。。。。不敢怠慢,直到送林沖到目的地。。

9樓:匿名使用者

初中好像有編課文關於「魯智深殺死西門慶的」

水滸傳魯智深的經典片段(100字左右)

10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魯智深與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結為好友。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內為霸佔林沖的妻子陷害林沖。林沖被刺配滄州。

高衙內暗地裡給了押送林沖的公人些銀子,令他們在途中殺掉林沖。行至野豬林,二人正要動手,魯智深從一旁跳出,將兩位公人打了一頓。林沖勸魯智深饒了他們性命。

原來魯智深早料到這二人不懷好心,一路跟蹤至此。而後,魯智深一直護送林沖到達滄。

【資料】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11樓:網路輝晨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

鄭屠右手拿刀,左手便來要揪魯達;被這魯提轄就勢按住左手,趕將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腳,騰地倒在當街上。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

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裡只叫:「打得好!」

魯達罵道:「直娘賊!還敢應口!」

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的: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兩邊看的人懼怕魯提轄,誰敢向前來勸?鄭屠當不過,討饒。

魯達喝道:「咄!你是個破落戶!若只和俺硬到底,酒家便饒你了!你如今對俺討饒,酒家偏不饒你!」

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全堂水陸的道場:盤兒,鈸兒,鐃兒,一齊響。

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上,口裡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個動撣不得。魯提轄假意道:「你這廝詐死,酒家再打!」

只見麵皮漸漸的變了。

魯達尋思道:「俺只指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他。酒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

拔步便走,回頭指著鄭屠屍道:「你詐死!酒家和你慢慢理會!」

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

12樓:

林沖:火拼王倫 雪夜上梁山

武松:大鬧飛雲浦 血濺鴛鴦樓

吳用:智取生辰綱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拳打鎮關西

李逵:連殺四虎(具體是啥忘了,好像在什麼嶺可能是沂嶺) 扯詔罵欽差宋江:詔安 夢見九天玄女 三打祝家莊

水滸傳魯達外貌,求水滸傳裡對魯智深的外貌描寫

書中外貌描寫 只見一個大漢大踏步竟入來,走進茶坊裡。史進看他時,是個軍官模樣。但見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上穿一領鸚哥綠紵絲戰袍,腰繫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絛,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幹黃靴。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落腮鬍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身長八尺,長得面闊耳大 鼻直口方。為...

水滸傳魯智深怎麼死的?要詳細

魯智深是聽潮圓寂而逝。魯智深本名魯達,綽號花和尚,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後又因搭救林沖,流落江湖,與楊志 武松一同在二龍山落草。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應天孤星,擔任步軍頭領。魯智深上梁山後英勇善戰,反對招安。梁山歸順朝...

求水滸傳裡對魯智深的外貌描寫,水滸傳對魯智深的直接描寫

越答越離譜 書中外貌描寫 出家前 只見一個大漢大踏步竟入來,走進茶坊裡。史進看他時,是個軍官模樣。但見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後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上穿一領鸚哥綠紵絲戰袍,腰繫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絛,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幹黃靴。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落腮鬍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出家後 過往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