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彝 白 納西等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為什麼這些民族都有這個節日

時間 2022-02-10 14:00:06

1樓:小可愛喏

世界上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同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著各自的風俗特色,相信說**把節是大家都聽說過的,並且很多人們還在一些地方旅遊的時候親身經歷過火把節。

一、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要說**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呢,其實並非是哪一個民族的節日,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其中彝族火把節最為特別和著名,不僅是因為歷時最長,還因為在傳火那天要進行一年一度的選美比賽,這讓不少人都稱其為「東方的情人節」。

很多人都知道有著古老傳統的彝族火把節,但是,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日,火把節還是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不過在日子上有所不同。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每個民族的風俗特色都是不一樣的。現在你該瞭解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了吧!

火把節還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叫星迴節。五代時蜀國佚名氏所作的《玉溪編事·震旦》記載:唐時南詔(指南詔國統治者)以十二月十六日為星迴節,是日遊於避風臺,命清平官賦詩。

所以火把節比起苗族鬥馬節的歷史還要悠久。火把節雖然是多個少數民族的節日,但是主要的慶祝活動都是大同小異的,一般會鬥雞,鬥牛,賽馬和摔跤等。

雲南各民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各有各的特色內容。彝族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實際上是以遊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之後,新的文化形態對原有文化形態的揚棄。這個傳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節**的原始資訊,也是最接近火把節源頭的一個傳說,其實民間也流傳著很多的其他的說法。

彝族火把節**的傳說是:天上的大力士與地上的大力士相約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摔跤,結果天上的大力士摔死了,天神大怒之下,派蝗蟲到人間討回命債。蝗蟲吃光了地上的植物,人們用火把燒死蝗蟲,但蝗蟲越來越多,只好與天神達成協議,人間每年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給天神賠償犏牛、羯羊、雞、雞蛋、蘸水等物,白天用陽光照著賠,夜間用火把照著賠。

從此,火把節流傳下來。

2樓:油條果子來一套

可以說火把節的起源很多,但是它的起源與對自然崇拜火有最直接的聯絡,希望利用火來驅蟲除害和保護農作物。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主要在農曆的6月24至25日舉行,為期三天。在農曆的6月24日,北斗七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涼山彝語的火把節被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禮歌《祭火神》和《祭鍋莊石》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故事。

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最傳統的節日,每個彝族村寨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驅邪。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每個家庭必須準備食物。

在火把節期間,幹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在每所房屋前都豎立了小火把,並在夜間點亮,村莊一片通明。同時人們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間,將火把、松明子插於田間地角。如果望著遠處,那條火龍正在向天空飛來飛去。

最終,年輕人聚集在廣場上,堆滿了許多火把的火塔,整夜唱歌跳舞,徹夜不眠。

3樓:百度

因為在某些事情上而言,他們崇尚得信仰都是一樣的,火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神給予得一種力量。

4樓:胡洛杯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等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其中彝族火把節最為特別和著名,不僅是因為歷時最長,還因為在傳火那天要進行一年一度的選美比賽,這讓不少人都稱其為「東方的情人節」。

5樓:

因為地區靠在一起,有一定的相關聯,節日一樣不足為奇。

6樓:檸檬我超萌

因為他們有地域聯絡,有共同的文化底蘊,信仰的東西尊崇的事物都是一樣的,

7樓:弟弟行為呵

因為那邊經濟不發達,火是他們最好的東西,可以讓食物變熟

8樓:小短腿

因為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每年有一次,每到這個節日都熱鬧非凡。

9樓:小姐姐獅子座

他們住的近啊,文化相互交融影響的結果,到現在都一樣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火把節還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叫星迴節。五代時蜀國佚名氏所作的《玉溪編事·震旦》記載:唐時南詔(指南詔國統治者)以十二月十六日為星迴節,是日遊於避風臺,命清平官賦詩。

所以火把節比起苗族鬥馬節的歷史還要悠久。火把節雖然是多個少數民族的節日,但是主要的慶祝活動都是大同小異的,一般會鬥雞,鬥牛,賽馬和摔跤等。

11樓:必嗆蹲悔倉誠鞍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要說**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呢,其實並非是哪一個民族的節日

火把節的來歷

12樓:匿名使用者

火把節我國彝、白、傈僳、納西、拉祜等民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前後。白天舉行鬥牛、賽馬、摔跤等活動,夜裡飲酒歌舞,並舉著火把在田間賓士,以驅除蟲害。

來歷每個民族有自己不同的解釋,選取幾個列舉如下:

納西族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將到人間,要他把人間燒成一片火海。老天將來到人間,看到一個漢子將年紀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牽著走,他感到奇怪,細一問方知揹著的孩子是侄子,牽著的孩子是兒子,因哥嫂已死,漢子認為應該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將為這樣的人間美德深受感動,想著人們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於他們,便將天神燒燬人間的訊息告訴給那漢子,要他告訴人們於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門口點燃火把,以此免去災難。

於是千家萬戶都在這天晚上點起了火把,天神以為人們早已在火海中滅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沒有醒來。後來,納西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拉祜族山上住著一個善人和一個惡人,惡人專吃人眼。六月二十四這天,善人用蜂蠟裹在山羊角上,點燃蜂蠟後叫山羊去找惡人,惡人看到火花,以為人們拿火槍來打他,便急忙躲進山洞,並用石塊堵住洞口,結果被洞裡冒出來的水淹死了。從此人們就不再擔心惡人來吃眼睛,可以安安穩穩地搞生產了。

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白族在白族的火把節傳說中,還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傳說,故事情節與女性人物傳說《曼阿喃》和《火燒松明樓》大體一致,是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交叉衍變的結果。

彝族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有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

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

13樓:黃津琿

是四川大小涼山地區的彝族火把節傳說。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玉皇大帝出巡到南天門,無意中向下一看,看見人間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人們男耕女織,和睦相處,那情景比天庭還要好。玉皇大帝這一看可就嫉妒起來了,便對大火神說:

「你去,把人間給我燒掉!」

大火神聽了,就到人間來放火。等到了人間,他一看,人間比天庭還要好,人們很幸福地生活著。大火神是個心地善良的神仙,不忍心把凡間燒掉,於是轉了一圈便迴天庭向玉帝報告說:

「人間已經燒掉了。」

過了幾天,玉皇大帝派二火神去人間視察,二火神看到人間的情形,馬上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說:「人間還是原樣。」玉帝大怒,當場斬了大火神,並讓二火神去把人間燒掉。

第二天,二火神到人間來放火,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是那樣美好,他也不忍心親手放火燒了,可是,大火神因為自己的報告被斬的例子放在前面呢,怎麼辦呢?他就叫人們自己放火燒。

人們怎麼可能自己燒掉自己雙手建立起來的家園呢?在一個聰明人的指點下,大家點起了火把。霎時間,火把連成了片,大地成了一片火海。玉帝在天宮看見後以為凡間已經被燒燬,也就放心了。

二火神來到人間正是夏曆六月廿四這天晚上,從此每年的這天晚上,大小涼山都點火把紀念,這就是當地彝族火把節的來歷。

14樓:匿名使用者

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 火把節。

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

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涼山彝族《火把節的傳說》

15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很久以前,彝族有個叫朵阿惹恣的青年,他力大無比,經常用自己的力氣為寨民們做好事。天上的大力神知道了,硬要與朵阿惹恣比武,於是兩人在一片廣闊的山坡上了一場較量。彝家朵阿惹恣與大力神在山坡上鬥了整整三天三夜,終於戰勝了大力神。

大力士失敗後,惱羞成怒,從香案裡抓起了一把香灰,香灰變成了無數會飛的蝗蟲,飛到地裡害莊稼。朵阿惹恣讓人找來松枝,紮成火把,點燃將那些吞食莊稼的蝗蟲燒死了。朵阿惹恣與大力神摔跤的日子是農曆六月二十四。

因此,每年這天,彝家人都要點燃火把舉行摔跤、跳舞等娛樂活動,以此紀念英雄朵阿惹恣和慶祝豐收。

16樓:香水悠萍

神仙嫉妒人間的美好生活,向人間撒下許多蝗蟲,人們用火消滅了害蟲。

火把節要幹什麼

17樓:言之午

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關於它的來歷在漢文文獻中也有記載。彝族民間有種種傳說。

彝族人民是這樣傳說的:「在很古很古的時候,彝鄉人民迎來了金秋的收穫季節,眼看就要豐上了,可是天王恩澤古茲不願讓彝族人民過上好日子,派十大力來到彝山,把所有的莊稼都踏壞了。彝族人民滿腔憤怒,從人群中走來一個名叫包聰的小夥子,要跟十大力鬥個高低。

包聰與十大力拼搏了三天三夜,終於戰勝了 。十在力灰溜溜地低下頭,變成了一從禿山。天王惱羞成怒,就撒下了一把灰粉,霎時間變成了數不清的害蟲,像一片烏去遮住了太陽紛紛落到彝鄉危害莊嫁,眼看一年的辛苦就要落空了,彝族人民每人舉起一把火,把所有的害蟲一燒而光,奪得了大豐收。

從此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這一天,就成了彝族人民點火把除惡滅害,盛慶豐收的傳統節日。」

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會集跤場歡慶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石林深處、長湖岸邊和圭山腳下為盛慶之最。

有些地方「火把節」盛會舉行兩天,第一天是鬥牛,第二天舉行摔跤活動。

鬥牛又分黃牛與水牛兩種,相比而言黃牛相鬥還「斯文」些,所以先鬥黃牛。水牛相鬥從弱至強,若遇兩頭脾氣暴躁的水牛相鬥,無疑又是一場惡戰。有時勝者還會窮追對方置於死地。

此時牛主人要冒著生命的危險來阻止再鬥。

舊時的火把節摔跤運動有濃濃的宗教色彩。先由舉辦者村的兩對或若干對男性長老抱著對方在場中進行「打滾」運動。以後由該村最小的運動員出場挑戰,其他村的小運動員出場應戰,由小至大,最後引出大力士們來交手。

男女青年們在離跤場不遠的偏僻處跳著歡快的大三絃舞,唱著悠悠的情歌。

入夜,一支支火把點燃了,遠望像繁星墜地,近觀似火龍飛騰;一堆堆篝火熊熊燃燒,飄運著透亮的火焰。火的隊伍在原野與田間穿梭。 年輕人們舉著火把戲鬧著,相鬥著,青春在火光中閃爍。

待火光完全溶入夜幕之後,青年們還要紛紛下水游泳,據說節日之夜痛痛快快洗個澡,更能求得常年吉利平安。有些地區火光通宵達旦,直到迎來東方的彩霞。

詳細請看:

火把節是幾月幾日,火把節是那個民族的節日,是幾月幾號?

是每年的農曆 六月廿四。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 貴州 四川等彝族地區。白 納西 基諾 拉祜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係,...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彝族 白族 納西族 基諾族 拉祜族等。火把節不僅僅只是彝族的傳統佳節,作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傳承,在彝語支其他民族如納西族 哈尼族 傈僳族 拉祜族 基諾族等民族中也有相當久遠的歷史。火把節是彝族 白族 納西族 基諾族 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是彝族 白族 納西族 基諾族 拉祜族等民族的傳...

「刀杆節」是哪一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樂觀的孫佬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 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 蒙古族的那達慕 傣族的潑水節 傈僳族的刀杆節 彝族的火把節 白族的三月街 哈尼族的扎勒特 藏族的酥油花燈節 景頗族的目腦縱歌 拉祜族的月亮節 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 古爾邦節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