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說周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那也包含馬列了吧

時間 2022-02-21 09:25:03

1樓:匿名使用者

周易是屬於哲學的範疇,但不僅僅是哲學。如果按照概念的屬種關係來解釋二者的關係,那麼二者大部分是重合的。不重合的部分為階級論和認識論。

為什麼這樣說,周易是對自然界的規律的概括總結,自然界不存在階級,只有強弱旺衰。而認識論的差異是唯心與唯物的認識差異。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決定意識。

那麼文字、字母是由哪些物質決定的?人體的經絡穴位,西醫解剖學理論找不到人體的經絡穴位。那麼人們是怎樣認識的?

這些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法自圓其說的。這就是超越了客觀規律的猜想。按照馬克思主義學說人是世界的主宰,那麼就可以為所欲為。

可以嗎?你破壞了環境,環境就會報復你!你能抵禦環境的報復嗎?

不能!人能做的只能是遵循自然規律,最多是試探著改變一小部分的規律。馬哲與周易不合之處是否是錯誤的?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結論。

2樓:無聊答答題

馬列從來沒有主張人與自然進行鬥爭,主張的是認識、掌握和運用客觀規律。

3樓:匿名使用者

二者本來是相通的,陰陽是二元論,八卦是三元論。馬哲也認為辯證法中二元體系、三元體系的廣泛存在是一切物質文明演化的基礎。只是《易經》中無極、陰陽、八卦構成了一個1、2、3元相互補充、相對獨立又生旺不息的複雜體系,而並非是簡單的2、3體系。

所以,馬哲在現代文明的基礎上創新了辯證法和哲學觀念,從唯物的角度出發,認識理解物質世界的變化推演、更迭不息,是非常務實的。《易經》中則沒有明確虛實,因為她具有更加廣泛的包容性,既有務實的一面,通過圖騰化的原始語言,來表達種種世間變化的影象,使得仁者見仁,同時,她沒有明確的時間界限,因時代變化而理解不同,但《易經》的卦從來沒有變化。另一方面,易經中包含的各種體系並沒有明確侷限於有形世界,對於未知的無形世界比如反物質世界,易經同樣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馬哲和易經沒有任何不合之處,只是馬哲的所有哲義是務「實」,是易經無窮奧義中,非常精彩的務實一面。從這一點看,務虛一面的哲學教義和務實一面的哲學教義共同構成了今天人類的哲學世界,這正是一副美妙的太極圖,一陰一陽相互包容又相互鬥爭,一刻不息,這也正是易經的奧妙之處,也是馬哲的精華所在。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出自**?

4樓:元寶中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出自《呂氏春秋•下賢》。

《呂氏春秋•下賢》 原文如下:

以天為法,以德為行,以道為宗。與物變化而無所終窮,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無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終,莫知其門,莫知其端,莫知其源。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此之謂至貴。士有若此者,五帝弗得而友,三王弗得而師,去其帝王之色,則近可得之矣。

譯文:他以天為法則,以德為品行,以道為根本。他隨萬物變化而無所終極。

他的精氣充滿天地而不衰竭,他的精神覆蓋宇宙而沒有邊界。他所擁有的道,沒有誰知道它何時開始,沒有誰知道它何時終結,沒有誰知道它的門徑在哪兒,沒有誰知道它的開端在哪兒,沒有誰知道它的**是什麼。

道大至無所不包,小至微乎其微。這就是最珍貴的東西。士人如果有持此大道的,五帝也得不到他們當朋友,三王也得不到他們當老師。

如果能夠去掉帝王的尊貴神態,那就差不多能夠和他們交朋友、以他們為老師了。

5樓:一起找東東

出自道家,諸子之列.

八 籌籌者,物也。

關尹子曰:古之善揲蓍灼龜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是道也,其來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蓋,其低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外無物,其內無人,其近無我,其遠無彼。

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渾淪,所以為道。

曰:水潛,故蘊為五精;火飛,故達為五臭;木茂,故華為五色;金堅,故實為五聲;土和,故滋為五味。其常五,其變不可計,其物五,其雜不可計。

然則萬物在天地間,不可執謂之萬,不可執謂之五,不可執謂之一,不可執謂之非萬,不可執謂之非五,不可執謂之非一。或合之,或離之,以此必形,以此必數,以此必氣,徒自勞爾。物不知我,我不知物。

曰:即吾心中可作萬物,蓋心有所之,則愛從之,愛從之,則精從之。蓋心有所結,先凝為水。

心慕物涎出,心悲物淚出,心愧物汗出。無暫而不久,無久而不變。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攻相剋,不可勝數。

嬰兒奼女,金樓絳宮,青蛟白虎,寶鼎紅爐,皆此物,有非此物存者。

曰:鳥獸俄呦呦,俄旬旬,俄逃逃;草木俄茁茁,俄停停,俄蕭蕭。天地不能留,聖人不能系。有運者存焉爾。有之在彼,無之在此,鼓不桴則不鳴,偶之在彼,奇之在此,桴不手則不擊。

曰:均一物也,眾人惑其名,見物不見道,賢人析其理,見道不見物,聖人合其天,不見道不見物。一道皆道,不執之即道,執之即物。

曰:知物之偽者,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實。

關尹子又名《文始經》《關令子》,全名《文始真經。彷彿《老予》、《莊子》、《列》一樣,《關尹子》也是以作者而命名的。

www.artx.cn

不過,「關尹子」只是以官代名而已。關是指老子出函關的關,守關的人叫做關令尹,名字叫做喜,所以稱為關令尹喜,後人尊稱為關尹子。

www.artx.cn

相傳老子看透了當時的形勢,知道周天子王治不久,所以離開周西出函關。函關守令尹喜久仰老子大名,所以盛情款留,希求指教。老子為留《道德經》五千言,騎牛西去。

www.artx.cn

關令尹喜研讀老予之學,多有心得體會,發而為文,成《關尹予》一書。然而,兵燹災難,其書佚失。稱之為《文始真經》,乃是道教興起之後的事情,彷彿《莊子》被稱做《南華經》一樣。

因為莊子被封做南華真人,所以他的著作應該稱做《南華經》。

www.artx.cn

而關尹子被封做了文始真人,所以其書也該稱做《文始真經》。所謂「文始」,我們姑且可以理解為文明之始。因為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誨,從而開發智慧,修證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境界。

www.artx.cn

今見之《關尹子》,乃是唐宋間人託名之作,系偽書。他的思想片斷,保留在《呂氏春秋》、《莊子》中,其主要思想:提出了「常無」「常有」,將「太一」(就是老子所說的道)作為萬物的根本;以濡弱謙下作為外在的行為準則,內心空靈虛靜,與萬物和諧相處;順應自然,,因勢利導,靜處平靜不雜;不為人先,與老子「不敢為天下先」相似。

6樓:藍色恆星

這個思想最早出自,《鬼谷子》第一篇,

原文: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

鬼谷子這裡以陰陽喻捭闔之道,而他闡述陰陽之道的特點是,為小無內,為大無外。

7樓:匿名使用者

v 釋迦牟尼有句話:「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8樓:醉臥夢迴少年

出自春秋時期尹喜的《文始真經》第8章

其來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蓋。

其低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其外無物。其內無人。其近無我。

其遠無彼。不可析。不可合。

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渾淪。

所以為道。

莊子 天下也有出現,但晚得多了

9樓:豐秀婷

三樓說得對,大到無外,小到無內.是出在道家.

10樓:

出自於《文始真經》又名關尹子。以下是原文內容。

關尹子曰:「古之善揲蓍灼龜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是道也,其來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蓋,其低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外無物,其內無人;其近無我,其遠無彼。

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渾淪,所以為道。」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出自**,什麼意思

11樓:路上的期盼

出處:出自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下賢》。

意思:道大至無所不包,小至微乎其微。

原文: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此之謂至貴。士有若此者,五帝弗得而友,三王弗得而師,去其帝王之色,則近可得之矣。

譯文:道大至無所不包,小至微乎其微。這就是最珍貴的東西。

士人如果有持此大道的,五帝也得不到他們當朋友,三王也得不到他們當老師。如果能夠去掉帝王的尊貴神態,那就差不多能夠和他們交朋友、以他們為老師了。

12樓:君星天

《八籌》中,裡面記載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話:是道也,其來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蓋,其低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外無物,其內無人,其近無我,其遠無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

惟其渾淪,所以為道。

周易的易是什麼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易是變化,經為方法(或說經典)。即闡述變化的經書(易之經)

第一:屬於秦、漢以後正統儒家學派的理論,根據《易緯乾鑿度》這本書的觀念,認為「易」的內涵,包括三個意義:

(一)易。就是簡易、平易的意思。因為天地自然的法則,本來就是那樣簡樸而平易的。

(二)變易。認為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隨時在互動變化之中,永無休止。但是這種變化的法則,卻有其必然的準則可循,並非亂變。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雖然隨時隨地都在錯綜複雜,互為因果的變化之中,但所變化者是其現象。而能變化的,卻本自不易,至為簡易。

易經的易是什麼意思

14樓:春天的故事

易拼 音

yì部 首 日

筆 畫 8

五 行 火

五 筆 jqrr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不費力,與「難」相對:容~。~與(容易對付)。~於。

2.和悅:平~(a.態度謙遜和藹;b.指語言文字淺顯)。

3.改變:~手。~地。變~。

4.交換:交~。貿~。

5.輕慢:貴貨~土。

6.芟治草木:~墓(除治墓地的草木)。~其田疇。

7.古書名,《易》即《易經》,也稱《周易》。

8.姓。

15樓:匿名使用者

易,就是日月,也就是陰陽。

16樓:漢庫克回家沒卡

《周易》的「易」是什麼意思?之問題的終極意義的真諦定義的終極答案——耿閣(鳴天士君)著,領悟學堂有具體的的內容

易經到底說的是什麼?

17樓:斂素枝刀儀

易經是一部**宇bai宙萬物生du滅變化的zhi經典。其包含之廣運用dao之大,

未曾涉獵其中專,則屬無法一窺堂奧。這**宇宙大地的派改奧祕,當然不是職業者的權利,研究易理除了滿足自己本身的返好求知慾,更可體漏羨鉛會一些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問題,當您面對新的問題,而突破的同時,將會發現自己對事情的見解,居然能如此圓融而不可思議。中華五術能延續幾千年幾萬年之久,也卻有其道理存在。

易經代表萬物一種相互對待的狀態,及以太極生陰陽兩儀,兩儀再生四象,四象成八卦。宇宙萬物皆在八卦中規律的變化著,古人初著八卦雛形應用占筮〔占卜〕,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中通人事〔又稱天地人三才〕,其中的陰陽交感、對立、融合、變化,此即所謂的「道」,亦是易經的基本精神。

呂氏春秋講的是什麼內容,《呂氏春秋》是本什麼型別的書?裡面講的是什麼?

呂氏春秋 是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三千人所著.以易學 陰陽 五行 干支文化思想為總綱,融合眾家所長 形成了包括政治 經濟 哲學 道德 軍事 農業各方面的理論體系,肯定並尊崇揆天道 察地道 覽人情的順天應人思想,同時又更加主張去主動利用天時 地利 人和等因素,積極有為地進行社會活動.全書共分為十二紀 ...

呂氏春秋的主題是什麼,呂氏春秋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再介紹下呂不韋

呂氏春秋 是戰國末年 公元前221年前後 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又名 呂覽 在公元前239寫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前夜。此書共分為十二紀 八覽 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書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順應客觀的思想,但捨棄了其中消極的成分。同時,融合儒 墨 法 兵...

出自呂氏春秋的成語

1 原文 引嬰投江 有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 此其父善遊。其父雖善遊,其子豈遽善遊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譯文 有個從江邊上走過的人,看見一個人正在拉著個嬰兒想把他投到江裡去,嬰兒啼哭起來。旁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 說 這孩子的父親很會游泳。孩子的父親儘管很會游泳,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