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左傳春秋這3本哪本比較好

時間 2022-07-12 19:35:03

1樓:鑽石

從歷史的文化角度看,春秋最好看!

呂氏春秋 左傳 春秋 這3本 哪本比較好?

2樓:海海海海

《春秋》記載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史事,。《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呂氏春秋》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內容駁雜,有儒、道、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在內容上雖然雜,但在組織上並非沒有系統,編著上並非沒有理論,內容上也並非沒有體系。

正如該書《用眾》篇所說:「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呂氏春秋》的編著目的顯然也是為了集各家之精華,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融合各家學說。

融合儒、墨、法、兵眾家長處,形成了包括政治、經濟、哲學、道德、軍事各方面的理論體系

我個人認為讀春秋和左傳比較乏味,呂氏春秋可能比較有意思,春秋、左傳都是史書內容單一,而呂氏春秋內容豐富。

當然三本書都是很有文學價值

3樓:必無獨知者

無可比性,因為三本書的內容及作用都不相同。其中:《春秋》是由孔子編撰的有關春秋時期的歷史書籍;《左傳》又稱為《左氏春秋》,則是由左丘明編撰,用於解釋《春秋》書中歷史的書籍;《呂氏春秋》又稱為《呂覽》不是歷史書籍,而是由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呂不韋自認為書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哪一個版本比較好

4樓:鴻運

建議你閱讀貴州版的《呂氏春秋全譯》,全書由原文,註釋和白話翻譯構成。

問如何讀懂春秋左傳?哪個版本最好?

《春秋》與《呂氏春秋》有什麼差別?

5樓:天上飛

《春秋》與《呂氏春秋》的差別如下:

1、作者及成書朝代不同

《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是春秋時期孔子修訂的一本記傳史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呂氏春秋》是戰國後期呂不韋及其門客編寫的相當於百科全書一類的文集,幾乎先秦諸子的思想都有涉及,內容五花八門,而且編排的組織體系非常的嚴密。

2、宗旨不同

《春秋》的宗旨,不在記實事,只在寫個人心中對實事的評判。」徐復觀先生也說:「可以斷定孔子修《春秋》的動機、目的,不在今日所謂『史學』,而是發揮古代良史。

以史的審判代替神的審判的莊嚴使命。

而《呂氏春秋》乃是呂不韋依託秦國之勢從文化思想上來和諸侯爭強的產物,是呂不韋為秦的統一天下而進行理論而進行理論準備。

3、歷史意義不同

《春秋》雖然不是歷史學著作,卻是可貴的史料著作,因而對於研究先秦歷史、尤其對於研究儒家學說以及孔子思想意義重大。

從史料學的角度利用《春秋》不僅符合《春秋》性質的本來,而且比將它視為「斷爛朝報」的歷史學著作更具價值。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鉅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

《呂氏春秋》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雖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業上確實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沒。

6樓:學院派魚多多

《春秋》與《呂氏春秋》的區別如下:

1、寫作性質不同:

《春秋》,屬於官方性質。是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是國家機構對歷史的記錄。

《呂氏春秋》,屬於私人性質。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

2、內容性質不同:

《春秋》,是編年史的史書。記錄了中國歷史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呂氏春秋》,是文集。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

3、留存狀態不同:

《春秋》,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蘊涵著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學著作,這是從先秦孟、荀到兩漢馬、班諸家一致的看法。

7樓:花開

春秋時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現代的學者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為止,稱為「春秋時期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鉅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講的是什麼內容,《呂氏春秋》是本什麼型別的書?裡面講的是什麼?

呂氏春秋 是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三千人所著.以易學 陰陽 五行 干支文化思想為總綱,融合眾家所長 形成了包括政治 經濟 哲學 道德 軍事 農業各方面的理論體系,肯定並尊崇揆天道 察地道 覽人情的順天應人思想,同時又更加主張去主動利用天時 地利 人和等因素,積極有為地進行社會活動.全書共分為十二紀 ...

呂氏春秋的主題是什麼,呂氏春秋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再介紹下呂不韋

呂氏春秋 是戰國末年 公元前221年前後 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又名 呂覽 在公元前239寫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前夜。此書共分為十二紀 八覽 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書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順應客觀的思想,但捨棄了其中消極的成分。同時,融合儒 墨 法 兵...

出自呂氏春秋的成語

1 原文 引嬰投江 有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 此其父善遊。其父雖善遊,其子豈遽善遊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譯文 有個從江邊上走過的人,看見一個人正在拉著個嬰兒想把他投到江裡去,嬰兒啼哭起來。旁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 說 這孩子的父親很會游泳。孩子的父親儘管很會游泳,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