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的知識京劇,有關京劇的知識

時間 2022-02-23 15:45:04

1樓:殿様愛

京劇是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的傳統戲劇。

京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有譚鑫培、梅蘭芳大師等。

京劇在2023年入選國家非物質遺產目錄。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扮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佔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京劇舞臺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裡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臺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臺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醜四種型別。這四種型別在京劇裡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擴充套件資料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性的唸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淨)。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

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2樓:匿名使用者

簡述:京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有譚鑫培、梅蘭芳大師等。

起源:四大徽班進京獻藝,揭開了200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京劇史的序幕。在京的各聲腔劇種的藝人,面對徽班無所不能、無所不精的藝術優勢,無力與之競爭,多半都轉而歸附徽班。

介紹: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

表現手法: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3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

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型別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

當然,同時也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樸、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

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1919-2023年,梅蘭芳的海外京劇演出消除了當時西方對中國戲劇甚至中國人的偏見,促進了中國京劇在海外的傳播,增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國京劇這一東方藝術奇葩在世界戲劇舞臺上大放光彩。

中國派遣京劇團赴世界各地訪問演出,其中梅蘭芳先後於2023年、2023年和2023年赴蘇聯訪問,2023年第三次訪問日本,為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贏得了巨大榮譽。他的高超表演不僅讓世界對中國的「國粹」京劇刮目相看,還對日本、歐美的戲劇及電影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在他們的創作中,都汲取了梅蘭芳表演藝術的精華。

4樓:暴走少女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囉囉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為首的第一個徽班(三慶班)進入北京,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

《揚州畫舫錄》載:「高朗亭入京師,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慶。」刊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楊懋建《夢華瑣簿》也說:

「而三慶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萬壽入都祝匣時,稱'三慶徽',是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隨園詩話》批註中則更具體指出是「閩浙總督伍納拉命浙江鹽商偕安慶徽人都祝釐。」隨後還有不少徽班陸續進京。

著名的為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班,雖然和春成立於嘉慶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

經有過許多名稱。計有:亂彈、簧調、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黃)、二簧(二黃)、大戲、平劇、舊劇、國劇、京戲、京劇等。

擴充套件資料:

一、京劇的藝術特點:

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

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型別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

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二、行當分類:

1、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

2、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

3、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分正淨(重唱功,稱銅錘、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淨)。

4、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文丑(分方巾醜、袍帶醜、老醜、榮衣醜,併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唸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5樓:匿名使用者

京劇的形成大約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2023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慶班"入京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萬壽"祝壽。繼此,許多徽班接踵而來。

他們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慶擅演整本大戲;四喜長於崑腔劇目;春臺多青少年為主的童伶;和春武戲出眾。

2023年以後,一批漢戲演員陸續進入北京。由於徽、漢兩個劇種在聲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緣關係,所以漢戲演員在進京後,大都參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為徽班的主要演員,如余三勝即是。

徽、漢兩班合作,兩調合流,經過一個時期的互相融會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從崑曲、弋腔、秦腔不斷汲取營養,終於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京劇。第一代京劇演員的成熟和被承認,大約是在2023年左右。

京劇從產生以來曾經有過許多名稱。計有:亂彈、簧調、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黃)、二簧(二黃)、大戲、平劇、舊劇、國劇、京戲、京劇等。

擴充套件資料

一、京劇的行當分類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佔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京劇舞臺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裡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臺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

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臺上的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醜四種型別。這四種型別在京劇裡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1、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

2、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

3、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又分為以唱功為主的大花臉,分正淨(重唱功,稱銅錘、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淨)。

4、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文丑(分方巾醜、袍帶醜、老醜、榮衣醜,併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稱開口跳)等。

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唸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關於京劇的知識。

關於京劇的知識

6樓:滑庸薄志行

200多年前徽劇、漢劇進京演出,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京劇。京劇以二黃、西皮聲腔為主;以中州腔湖廣韻行腔吐字,講究尖團字、上口字、十三轍;角色有生、旦、淨、醜四大行當;表演手段有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等等。

7樓:歲月留情

詳見

關於京劇的知識,有關京劇的知識

京劇的起源和特點分別是什麼 京劇大家都很熟悉,現在的每年的 春晚為了發掘國粹,都要有京劇的片段,那麼京劇的起源是什麼的呢?來自網路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被視為中國國粹。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起,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

京劇有關的詞語,京劇有關的四字詞語

生旦淨醜 生 小生 旦 花旦 淨 花臉 醜 小丑。京劇裡的四種人物扮相,借指各種人物。很高興為您解答,形容京劇的四字成語 劍王牙 出將入相 ch ji ng r xi ng 釋義 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語出 北魏 元英墓誌 出將入相,朝望攸居。用法 聯合...

有關蜜蜂的知識,有關於蜜蜂的知識

崇樹花解鶯 蜜蜂的知識 蜜蜂,屬膜翅目 蜜蜂科。體長8 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複眼橢圓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 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一生要經過卵 幼蟲 蛹和成蟲四個蟲態。蜜蜂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