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和」的故事,與和有關的故事典故

時間 2022-02-27 23:20:25

1樓:十六年前相遇

和能睦鄰:康熙時期,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而張英回饋給老家人的是一首詩,詩文如下: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書,主動在爭執線上退讓了三尺,下壘建牆,而鄰居吳氏也深受感動,退地三尺,建宅置院,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

六尺巷由此而來。(雖然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還有不同的版本,但內容大致是一樣的。)

2樓:巫允晨

六尺巷,將相和。這些都可以啊!

3樓:塔羅牌之洛九九

狗屁,不知道,和為貴,將相和

與和有關的故事典故

4樓:

在字典上,「和」字有和諧、和睦、相安無事、平息爭端等釋義。象徵企盼和平,也有與人合作、團結攜作的含義。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也說了一個「將相和」的故事。話說澠池之會結束,趙王回國,封廉相如為上卿,位置在廉頗之上,廉頗就不高興了。對人說:

「我做為趙國的大將,攻城野戰,出生入死,立了汗馬功勞。可藺相如光靠耍嘴皮子,地位反而在我之上!他本來出身微賤,我在他下手,覺得受不了。

」又公然說:「如果再碰上藺相如,一定要當面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話,不肯再同廉頗會面。

上朝時候,常常託病請假,不願跟廉頗爭位次的先後。

後來,藺相如出門,遠遠望見廉頗的車駕來了,趕忙吩咐車伕迴避他。於是藺相如的手下人都對他說:「我們離開家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富有正義,英勇不屈。

現在您職位與廉將軍相當,卻處處避讓,不敢與他理論,就是平常人也覺得羞恥,何況您身為將相啊!我們這些人沒有才能,對您幫助不大,請讓我們回去吧。」

藺相如連忙挽留他們,說:「各位看廉將軍比秦王哪個厲害?」大家都說,比不上秦王。

藺相如說:「請想一下,秦王威勢那麼厲害,我卻敢在朝廷上當眾呵斥他,使秦國滿朝文武都蒙受羞恥。我雖然不中用,難道還會怕廉將軍嗎?

我想到的是,強秦不敢出兵侵略趙國,就是有我和廉將軍在的緣故。現在兩虎相鬥,必有一傷。那時秦國再來侵略,國家大事一定不堪設想。

我對廉將軍忍辱退讓。是先顧到國家的事情,後考慮私人的仇怨啊!」

廉頗聽到這話,非常感動。立刻解衣露膊,揹著荊杖,請門客引導,到藺相如府上請罪。說:

「我是個沒見識的糊塗人。不知道您竟對我這樣胸懷博大啊。」結果兩個人從此變成誓同生死的好朋友。

5樓:德不配

故事簡介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屢次對人說:

「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儘量不與他相見。後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後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與和有關的故事

關於「和」字的古代現代故事!!!!!!!!!!

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故事的軼事典故

不邇聲色。王安石任知制誥時,王安石的妻子吳氏,給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問 你是誰?女子說自己是 家欠官債 被迫賣身 而來。王安石聽罷,不僅沒收她為妾,還送錢給她,幫助她還清官債,使其夫婦破鏡重圓。有人告訴王安石的夫人,說她丈夫喜歡吃鹿肉絲。在吃飯時他不吃別的菜,只把那盤鹿肉絲吃光...

論語中的故事典故,論語故事大全

論語 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典故。相傳孔子教導學生,喜歡用 設喻 的方法,利用形象 生動的比喻來說明深奧的道理。子貢問推行仁政的方法,孔子說 工匠想要順利完成工作,必須先把工具磨鋒利。居住在一個地方,必然選擇這個地方有賢能的大夫為師,結交有仁德的士人為友。這個故事出自 論語 衛靈公 原文是 子貢...

李世民的軼事典故,有關李世民的歷史故事

李世民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599 公元649 在位23年,對促進民族團結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軍事力量強大。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 書法家和詩人,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