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書屋的簡介

時間 2022-04-05 10:15:05

1樓:高樓居士

何為「三味」,古人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前人對讀書感受的一種比喻,「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種體驗合稱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鄲書目》:

「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這是把詩書子史等書籍比作佳餚美味,比喻為很好的精神食糧;魯迅讀書的「三味書屋」兩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對,上書:「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可見「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應該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其三是借用佛教語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譯,原指誦讀佛經、領悟經義的三重境界:一為「定」,二為「正受」,三為「等持」,意思是說,誦經之前要止息雜念,做到神思安定專注;領悟經義態度必須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誠;學習過程中要專心致志,保持始終如一的精神。隨著佛教思想與漢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漸引申為對事物本質精神意義的概括,有「箇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說法,用來比喻領悟學問的精確與深刻。

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裡著名私塾。魯迅12歲在這裡求學,塾師是壽鏡湖老先生。

三味書屋,是三長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壽鏡吾老先生在此坐館教書長達六十年。 「三味書屋」之味:

魯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面所提到的「三味書屋」,在浙江紹興城內魯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魯迅先生少年時期讀書的地方。那麼,為何叫「三味書屋」呢?原來,「三味」取自「讀經味如稻、樑,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醬)」的古語。

其大意是:讀四書五經之類味如吃米麵,是食之本;讀史記味如喝美酒吃佳餚:讀諸子百家之類的書,味如醬醋(好比烹調中的佐料一樣)。

「三味書屋」的橫匾是清代乾嘉年間的著名書法家梁山舟書寫的。當時,匾的兩旁還懸掛著這樣一副木刻的對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讀書。」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裡著名私塾。魯迅12歲在這裡求學,塾師是壽鏡湖老先生。三味書屋,是三長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壽鏡吾老先生在此坐館教書長達六十年。

「三味書屋」之味:魯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面所提到的「三味書屋」,在浙江紹興城內魯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魯迅先生少年時期讀書的地方。那麼,為何叫「三味書屋」呢?

原來,「三味」取自「讀經味如稻、樑,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醬)」的古語。其大意是:讀四書五經之類味如吃米麵,是食之本;讀史記味如喝美酒吃佳餚:

讀諸子百家之類的書,味如醬醋(好比烹調中的佐料一樣)。「三味書屋」的橫匾是清代乾嘉年間的著名書法家梁山舟書寫的。當時,匾的兩旁還懸掛著這樣一副木刻的對聯:

「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讀書。」

三味書屋是指的哪三味,三味書屋是指哪三味?

三味書屋 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 x h i 醢系肉或魚剁的醬 宋代李淑 邯鄲書目 所言 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三味 取自 讀經味如稻 樑,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 音希海,即醋和肉醬 的古語。其大意是 讀四書五經之類味如吃米麵,是食之本 讀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為什麼要叫三味書屋

手機使用者 三味書屋 何為 三味 古人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前人對讀書感受的一種比喻,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種體驗合稱為 三味 其二是 三味 出自宋代李淑 邯鄲書目 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這是把詩書子史等書籍比作佳餚美味,比喻為很好的精神食糧 魯迅讀書的...

從百草屋到三味書屋全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全文

檀安柏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 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 雲雀 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 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