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中秋賞桂花,中秋為什麼要賞桂花

時間 2023-02-23 18:25:02

1樓:打下大蝦的大俠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今天就來說一說可以代表中秋的花——桂花。桂花的香味獨特,四處飄逸,沁人心脾。

在我國,桂花往往象徵著團圓、幸福與吉祥,在中秋節賞桂花更是別有滋味。

《詠桂》楊萬里。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

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鳥鳴澗》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詠桂》李白。

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

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

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

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

清陰亦可託,何惜樹君園。

《中秋月》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登樓望月》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上元竹枝詞》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 高適。

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還山識君心。

人生老大須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間偃仰無不至,石泉淙淙若風雨,桂花松子常滿地。

賣藥囊中應有錢,還山服藥又長年。

白雲勸盡杯中物,明月相隨何處眠?

眠時憶問醒時事,夢魂可以相周旋。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劉過。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於龍洲道人,為賦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2樓:勾音

1、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

2、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3、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4、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5、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

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6、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7、花燈。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

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中秋為什麼要賞桂花

3樓:匿名使用者

桂花屬木犀科、木犀屬植物,原產我國西南、華南及華東地區,現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

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資源。

據記載,中國桂花栽培歷史達2023年以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

4樓:幸運的喜歡拼命

據記載,中國桂花栽培歷史達2023年以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就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

傳說中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

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的詩詞「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就源出於這一典故!

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絡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絡在一起。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在古時候就有提到《山海經》等所有關於桂花的故事,而桂花是中秋節的預報小精靈,美到中秋,他就會開盛開,所以他跟中秋有關聯。而每到中秋桂花開了,人們就顧名思議的上桂花,所以中秋節也有上桂花這個習俗。

關於中秋習俗賞桂花的古詩,附帶抒發了什麼情感

6樓:知秋

附帶抒發了思念之情。

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這首絕句描狀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潔如玉,映於月光更顯晶瑩,拾起花猶帶露更覺滋潤,想來當是嫦娥撒於人。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7樓:匿名使用者

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這首絕句描狀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潔如玉,映於月光更顯晶瑩,拾起花猶帶露更覺滋潤,想來當是嫦娥撒於人間。

全詩詠物以虛現實,空靈含蘊,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節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見大之妙。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在唐代詠中秋的篇什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溼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溼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淒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8樓:來自魁樓直截了當的彼岸花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賞桂花是中秋習俗之一,桂花的可賞之處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宋代詩人仇遠有《賞桂》詩一首,可以釋疑:

秋來常為桂花忙,葉葉西風粟粟涼。

奎甫宅中開四樹,儒珍園後粲孤芳。

小山招隱人空老,朗月當庭影亦香。

可必明年能賞得,一觴且醉此花旁。

10樓:網友

桂花是中國木犀屬眾多樹木的習稱,代表物種木犀,又名巖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園藝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

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自古就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製作的桂花茶是中國特產茶,它香氣柔和、味道可口,為大眾所喜愛。桂花在園林建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賞桂花是中秋習俗之一 請說出桂花的可賞之處

11樓:也也也是你

桂花有「九里香」之譽,是我國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傳統名貴花木。自古以來,人們把桂花及其果實視為「天降靈實」,作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徵。

因此人們稱譽好的兒孫為「桂子蘭孫」;把「進士及第」或考上了狀元,稱之為「蟾宮折桂」;把月宮稱為「桂宮」,以「桂魄」比喻月亮。

而且,我國勞動人民還以桂花和月亮為題材,創造了許許多多優美動聽的神話故事,世代相傳,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嫦娥奔月,吳剛捧出桂花酒」的神話故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在中秋節賞桂花更是別有滋味,因為桂花寄託著人們對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讚美。

古代人是怎麼過中秋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人通過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形式過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23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23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3樓:孤寂的忘憂草

睛在轉,令人哭笑不得;雖說家長們不。

古代人怎麼過中秋

賞桂花是中秋習俗之一說說桂花的可賞之處

賞桂花由來50字

14樓:沫雨洪流

人們bai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du食用桂花zhi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dao果最為多見版。

中秋之夜,仰望權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15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經常在中秋復時吃月餅賞制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古代有中秋節嗎?古代人吃什麼慶祝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 秋節 仲秋節 八月節 八月會 追月節 玩月節 拜月節 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賞月賞...

為什麼古代人這麼聰明,為什麼古代人比現代人聰明?

典型的證明 佛教 農曆 黃帝內經 本草綱目 易經 孫子兵法 道德經 八卦 四大發明。任何一個東西你去仔細琢磨吧,放今天,都不是一個高智商的人不輟地奮鬥一生就能完成的。還有很多,可能你我不知道的證據 神相 被一個醫生用15萬掌紋標本驗證為並非封建迷信。麻沸散,今天我們仍做不出來。為什麼古代人聰明呢?偶...

古代人過中秋節的時候是怎麼過的,也跟現在一樣吃吃月餅賞賞月嗎

噼啪打了劈啪 古人過中秋都是祭拜月亮的,當天會把祭品擺在桌子上,拱月亮神享用。提到中秋,人們都會知道是一個團圓的日子,所以在古代都會和家人齊坐在一起過中秋。同時也是收穫的季節,會分享收穫的喜悅。品嚐月餅和美酒,最關鍵的是拜月祈福。唐高祖年間,最初是把月餅當做祝捷食品。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