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什麼意思24節氣節氣驚蟄有什麼意義

時間 2023-03-19 19:30:03

1樓:芊芊和你說民生

「蟄」就是蟄伏(藏)的意思,冬天的時候小蟲子在土地裡或者保暖隱蔽的地方藏著,就和冬眠一樣,到了春季,大約進入三月份,它們就會逐漸甦醒,從土地裡鑽出來了,這樣就有了驚蟄,大致就是這樣的一個節氣。

驚蟄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方位是和干支時間以及八卦聯絡在一起的。

當斗柄指向正東方,卦在震位,是為仲春之月,萬物之所出達也,萬物出則天地變化可現矣。在二十四節氣中,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氣候變化影響而出現生長髮育的現象。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於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2樓:我去有意思好吧

在公曆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天氣回暖,春雷始鳴,蟄蟲驚而出走,所以將這一節氣命名為「驚蟄」。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

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是什麼季節。

驚蟄是春天之中的一個節氣。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前是雨水,後是春分。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24節氣中的驚蟄是什麼意思?

3樓:雨說情感

震為雷,雷驚動,潛藏之物都驚恐而出。蟄是潛伏,所以陶淵明詩用「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驚蟄原名「啟蟄」,改啟為驚,突出了驚動。

驚蟄最有氣勢的描寫是:「春霆發響,驚蟄飛競,潛龍浮景,幽泉高鏡」,如此生機勃發,方有春光爛漫。

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也將進入春耕季節。驚蟄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夏小正》曰:

「正月啟蟄」。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

驚蟄時節,人們常感「春困」,表現為常常昏沉困頓,昏昏欲睡,晨起不宜。這是因為此時夜漸短,日漸長,要順應自然規律,夜臥早起。也就是晚點睡,但也不要超過子時(晚上11點),宜早起以利於早上陽氣升發。

早上起床伸懶腰,舒展筋骨,適當運動。

4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就是打雷驚醒了冬眠的動物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是卯月之始,「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著生機;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

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程序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

5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蟄也可以稱作動物冬眠,藏起來不吃不動的意思。一般在驚蟄當天,要吃梨、蒙鼓皮、打小人、祭白虎化解是非等習俗。

6樓:班門弄斧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

每年公曆的3月6日左右為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蟄是藏的意思。

「驚蟄」是指鑽到泥土裡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甦醒出來活動。「驚蟄」節氣日,地球已經達到太陽黃經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24節氣 的驚蟄是什麼意思?

7樓:我去有意思好吧

每年的公曆3月5日左右,太陽執行到黃經345度時為驚蟄節氣。此時春雷響動,氣溫回升、土壤解凍,經過冬眠的動物開始出土活動。「蟄」有小動物藏起來的意思,古代人們認為鑽到土裡過冬的動物,是被雷聲震醒又鑽出來活動的, 所以叫驚蟄。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民間也流傳許多有關驚蟄節氣的天氣諺語。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後期天氣的諺語有:

「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驚蟄節氣人們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驚蟄處於冬春季節交替時期,東亞高空環流發生顯著變化,沿海大槽已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尺度減小,移動性明顯。槽脊東移時,北方地區會交替出現移動性高、低壓,影響江淮地區的冷暖氣團比較活躍。

受其影響,氣溫變化幅度較大,並會出現初雷雨或連續陰雨。

8樓:東東的小店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

「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

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9樓:肥貓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

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

10樓:鯨娛文化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最初古時叫「啟蟄」,而到了西漢,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名叫驚蟄,引用至今。

11樓:繁星點點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太陽執行至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是指鑽到泥土裡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甦醒出來活動。

12樓:匿名使用者

春雷驚醒了冬眠中的動物。

預示著天氣開始轉暖,春天真的來了~

13樓:晨習夜讀

24節氣丨驚蟄:「桃花紅,梨花白,黃鸝歌唱燕歸來」有什麼習俗?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是什麼意思啊?

14樓:不會飛的肥豬

二十四節氣裡的驚蟄是打雷驚醒了冬眠的動物的意思。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於每年公曆3月5日或6日交節。驚蟄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至0℃以上。

驚蟄後氣候逐漸變暖,萬物開始復甦,是梨、桃、李等落葉果樹的開花抽梢期和柑橘、楊梅等常綠果樹的萌芽前期,也是果園年週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

驚蟄是卯月之始,「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著生機;所以卯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程序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驚蟄節是什麼意思,驚蟄節氣是什麼意思

十四節氣的驚蟄,太陽執行到黃經345度時進入驚蟄節氣。蟄是藏的意思,隨著氣溫回升 土壤解凍,開始出現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動物似被雷聲驚醒,開始出土活動,故取名叫驚蟄。驚蟄處於冬春季節交替時期,東亞高空環流發生顯著變化,沿海大槽已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尺度減小,移動性明顯。槽脊東移時,北方地區會交替出現移...

驚蟄是什麼節氣啊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 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隨著氣溫回升 土壤解凍,開始出現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動物似被雷聲驚醒,開始出土活動,故取名叫驚蟄。驚蟄處於冬春季節交替時期,東亞高空環流發生顯著變...

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有什麼特徵,驚蟄這個節氣有什麼特點

傳統上為春季,第三個節氣。即視太陽 在黃道 上自黃經345 至360 0 的一段時間 每年3月5日 或6日 開始,至3月20日 或21 結束,約15天。這時太陽直射點由 5 57 s移至赤道。狹義上,指驚蟄開始,視太陽在天球上經過黃經345 的時刻,即在3月5日 或6日 古代分驚蟄為三侯 一候桃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