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學國學的?國學是學什麼

時間 2023-05-23 17:54:03

1樓:以心

國學博大精深,窮極一生也難習得皮毛,要學詩,詩經,樂府,唐詩三百首,古詩十九首等等。還要學諸子,儒家,論語,大學,中庸等等。道家,老子,莊子。

兵家,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名家,公孫龍子。墨家,墨子。

縱橫家,鬼谷子。法家,韓非子。這些都是國學經典,必讀。

2樓:羿悅安

從基礎學起,掌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和用法,在慢慢通讀文章,求得領會其內涵,從而融會貫通。

3樓:尹朶月

我在研究國學,運用的方法,就是邏輯學,唯物主義辯證法,然後將國學經典都把它邏輯推理而演繹了。終於發現仁義道德只是國學中的冰山一角。因而誠心誠意接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說法。

4樓:戰歌

學習一些基礎性的文言文章比如《古文觀止》等等,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參考老王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之類的,其實只要初中、高中認真學習文言文就基本能夠掌握其方法了。

5樓:五靖橋

孔子說:吾信而好古,好學不已,誨人不倦。——學國學,多讀史,多留意,多思考,多總結,多交流。

6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逐步地過度到研讀經學諸子中,以儒家四書為基礎,逐步地瞭解一下老子及其道家,壇經及其佛家,諸子百家若干種比如孫子韓非子等。

7樓:格拉底先生

找好的學!找有用的學!

8樓:實相養生

本不該在這處伸手。國為界,學即界之生。人非界能裝,此是君子處。若學於君子,此即學之本。

9樓:儒學不錯

要讀史,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推薦:《東周列國志》、《資治通鑑》。—事上磨,具體方法,可以在網上與人辯論,以「能夠正面」為一個標準。

遍讀經典,在辯論中,體會具體運用。——事上磨的關鍵在於:敢預判。

讀經典的關鍵在於:具體運用,以「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為一個標準。

10樓:小美

樹立以學好語文並瞭解中華文化為目標,先好好讀幾本古代文史經典,比如唐詩宋詞古文觀止,三國演義紅樓夢,史記通鑑等,若能真正地發生興趣並熟讀常悟,就能打好對文言文的語感與中華文化的背景心理。不過,雖然讀了這些文史經典,但離進入中國文化的經典智慧還在門外。

11樓:秦寄風

現在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如果學了有什麼用,那很難離開金錢這個話題,雖說國學倡導的是內修文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在這個知識變現的時代,西學昌盛的時代,傳統的學問連謀生都很難,專業不對口嘛!所以說一定要問有什麼用?那就是提升你的涵養,如果非得謀生的話,你可以通過頭條問答展現你的雄厚實力,用知識變現。

12樓:冷常

學國學並非一朝一日,也不是刻意去背書,而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的,和古人學習並不一樣,人家從小就誦讀四書五經,通讀經史子集,現在很多人是做不到的,除了時代不一樣,基礎不一樣之外,更多的是現在經世致用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以致前幾十年在很多人的眼中,甚至興起了讀書無用論。處境非常艱難,難得你有如此興趣,對這些傳統故舊有興趣。

國學是學什麼

13樓:wetalk國學

何為國學?它首先應該是「集一國學術之大成」,我國的國學主要是指古典文獻中重要的典籍所涉及的傳統學術著作,它包括不同歷史時期的哲學、歷史、宗教、文學、自然科學和社會學等的有學派、學理和思想,它帶有比較鮮明的民族立場和情感傾向,幾乎代表了每個時期的主導文化精神與價值形態。

而學術界比較認可的定義是以儒家學說為主體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的總稱。國學經典則是專門指中華傳統文化中比較具有權威性和典範性的論著。

國學經典涵蓋的內容可以說非常廣泛,可以舉例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國學經典:

1、經部以儒學經典為代表,分為:詩、書、禮、易、春秋、孝經、四書、樂等。

2、史部歷史著作主要書目有《史記》《漢書》《資治通鑑》《戰國策》等。

3、子部是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主要書目有《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管子》等。

4、集部是諸子百家及藝術,譜錄,主要書目有《楚辭》《全唐詩》《全宋詞》《樂府詩集》等等。

那什麼是傳統文化呢?它一般指的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所創造的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的唐詩、宋詞、漢賦、元曲、崑曲、越劇、演義**等是代表,至今對當代讀者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成為我們整個民族比較推崇和珍視的寶貴精神財富。傳統文化不僅凝聚了我們民族的語言習慣、思維觀念、情感認同和習俗制度,還蘊含國民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範、思想品格以及價值取向,因而它一直對國民素質的養成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隨著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這時候,面對西方強勢文化的傳播和話語權的爭奪,復興傳統文化,掌握文化發展自主權,重建民族文化自信心與發掘傳統文化經典的魅力,已經開始成為國內學界的普遍認同和精神需求。因此傳承傳統文化與國學經典的傳播對個人、家庭的早期啟蒙,以及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愛國情結的養成,都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這也是wetalk眾語國際堅持國學文化傳承的核心因素。

如何學習國學

14樓:寸楚柯卯

從古到今,說到學習古代文學經典,似乎唯一的辦法就是背誦,難道就沒有更好更適合孩子的辦法了嗎?

成都媽媽anna:孩子學國學,要用適合孩子的方式。

兒子去了國學班我才知道,現在很多學習上的新興文化,讓兒子一代,甚至我們自己這代人對國學基本沒什麼瞭解,有些基礎知識都弄不明白。兒子在學習班,每天除了背誦老師要求的古文,對很多的知識並不瞭解,久而久之他便對學習國學厭倦了。後來我給兒子講許多古代傳統文化故事,比如峨眉山一些風景的傳說,《寶蓮燈》的動畫片等等,他都很感興趣,記得也很清楚。

語文老師:生活和遊戲是學習的好方法。

其實,國學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神秘和複雜。我們應該把國學的學習遊戲化和生活化,因為中國古代文學,從發音和意義跟現代文化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就要從他們的發音中去尋找他們的根本意義,還有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存在很多的成語,我們就可以在遊戲中去了解國學的意義,比如做個成語接龍,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從內心去接受國學。

國學愛好者:背誦是不可避免的方式。

目前多數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時,採用的是背誦法,即要求背誦經典著作中的名篇名句。這種方式最大好處是避免了教師的水平問題,因為國學教育對老師的素質要求特別高,尤其是國學涉及面非常廣泛,僅僅對單一的某個方面瞭解還不夠,老師總體上要有一定文化基礎,真正成為全面型人才的老師還是少數。背誦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而且自己理解的內容印象也是最深刻的。

專家建議。民間的國學學習熱情不低,方法也不少,不過,還是聽聽專家怎麼說吧。

錢文忠教授:千萬別忽略了「溫書」這個環節。

背誦這種方法當然是可行的,我甚至認為,這幾乎是唯一可行的踏踏實實的方法。在這方面,我沒有什麼可以建議的。唯一想說的是,千萬別忽略了「溫書」這個環節。

已經背下的東西,還是需要時不時地溫習的,絕對不能一背了之,那樣做會造成很大的浪費。「溫故而知新」,「溫」不僅能夠增強記憶,還能催生新知。

15樓:匿名使用者

給孩子看的國學書,最好是選一些短淺有趣又經典的小古文,深入淺專出,讀起來。

如何學習國學,怎樣學好國學?

16樓:司南

國學的基礎是背誦。要將這些經典文學爛熟於胸才行。這也是現在為什麼很少人學習國學的原因了,覺得枯燥,乏味。

滿口的之乎者也,很陳舊,很古板,很落後。那是他們沒有這樣高的慧根罷了。

然後是結合實際的生活體悟其中的奧妙。沒必要逐句逐句的去翻譯,去理解。它是一種很自然而然的文學,是人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自然生長出來的文化。

所以,只要爛熟於胸,以後遇事,便會自發思考,舉一反三了。

看近年來很火爆的翟鴻燊教授等等一些大師級人物,都是通過對古典國學的領悟,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從而取得了非凡的效果。

國學在當今的教育領域可謂是相當的冷門了。原因也有很多。

人們所謂學以致用,覺得國學學了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用處。還不如多學幾門外語,到時候好找工作。這也是當今這種快餐文化和拜金勢力的風氣所致的。

國家沒能夠有效的保護和推廣我們自己的文化,深深的陷在抓經濟發展的「泥潭」裡,顧不過來啊。

所以能有這樣一批愛好國學的年輕人,是非常可貴的。這是我們的文化,不能丟。它的價值是非凡的,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它,發揚它。

為什麼要學國學,什麼是國學?為什麼要學國學?

學習國學的原因如下 1 傳統文化使我們的根,國學是我們的精神支柱。2 國學可以幫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怎麼做一個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人。4 國學經典有益於人格智慧的培養 對歷史文化的瞭解和對文學造詣的訓練。5 國學能夠潛移默化影響我們,陶冶性情,使心性向善 向上。培養君子人格,瞭解生活規則,如何處理家庭...

國學班是什麼國學班學什麼課程,國學班學什麼?

國學班,即教授中華傳統文化的班級。與普通教育不同,普通教育重在知識技能的學習培訓,而國學教育則側重文化的提升,是為那些有志於弘揚傳統文化及民族文化的企業高層準備的,學習傳統文化管理知識來豐富企業管理知識。課程設定 課程設定主要有學科基礎課 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如 周易 與管理智慧 王陽明心理學 ...

究竟該不該學國學,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

我覺得和去留學的動機有關係 1,投資回報率低 如果單純從留學花銷和畢業後的工資待遇角度來講,本科教育出國的回報率已經很低了。如果不是國內知名度很高且名牌的大學,基本上來講海龜本科的文憑並不會給人帶來什麼競爭優勢。碩士的話,如果是名牌大學也還算好,基本上可以期待兩到三年的收入總和超過學費支出,但同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