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國地帶
旦。午。
俄、暫。2 、時間副詞:(1 )表動作行為發生在過去的時間。a 「向、鄉」是同乙個副詞,只是寫法不同,譯為「從前、剛才」;b 「既、業」表示動作行為已經完成,相當於「已經」:
c 嘗」「曾」表示過去做過某事,譯為「曾經」。先秦昌鎮只用「嘗」,漢代後用「曾」。
2 )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的時間,有「方、正、適、會」等。a 「方」一般只用在動詞性詞語前面,譯作「正在」;b 「適、會」還可作用在主語前面,譯作「正遇上」。
3 )表示動作行為將要進行的時間,有「行、將、且、垂」等。在動詞前作狀語。可譯為「將要、快要、就要」。
4 )表示動作行為的久暫,有「俄、暫、姑、常、雅、素」等。「俄、暫」是表示時間短暫的,相當於「一會兒」「不久」。a 「姑」意為「暫且」;b 「常、雅、素」表示時間長久。
陪做常」相當於「經常、時常」,「雅、耐亂粗素」相當於平素、一向。
2樓:網友
初,意為:開始的時候。
3樓:張三**
旦。午。
俄、暫。2 、時間副詞:(1 )表動作行為發生在過去的時間。a 「向、鄉」是同乙個副詞,只是寫法不同,譯為「從前、剛才」;b 「既、業」表洞型示動作行為已經完成,相當於「已經」:
c 嘗」「曾」表示過去做過某事,譯為「曾經」.先秦只用「嘗」,漢代後用「曾」.
2 )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的時間,有「方、正、適、會」等。a 「方」一般只用在動詞性詞語前面,譯作「正在」;b 「適、會」還可作用在主語前面,譯作「正遇上」.
3 )表納桐猜示動作行為將要進行的時間,有「行、將、且、垂」等。在動詞前作狀語。可譯為「將要、快要、就要」.
4 )表示動輪缺作行為的久暫,有「俄、暫、姑、常、雅、素」等。「俄、暫」是表示時間短暫的,相當於「一會兒」「不久」.a 「姑」意為「暫且」;b 「常、雅、素」表示時間長久。
常」相當於「經常、時常」,「雅、素」相當於平素、一向。
古文中表示時間的詞
4樓:哲哥聊歷史
歲:年。《捕蛇者說》:「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滿一年。《鄒忌諷齊王納諫》:「期年之後,雖欲言祥判,無可進者。」
積茄歷年:好幾年。《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異日:將來。《黃生借書說》:「日姑俟異日觀云爾。」
旦旦:天謹納改天。《捕蛇者說》:「豈若吾鄉鄰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陳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日:一天天。《捕蛇者說》:「而鄉鄰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織》:「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錄)後序》:「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旦:早晨。《術蘭詩》:「旦辭爺孃去,暮至黃河邊。」
即日:當天。《鴻門宴》:「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中夜:半夜。《祖逖傳》:「中夜聞雞鳴。」
古漢語中表示時間詞語
5樓:裔星華郎倫
瞬間剎時。
彈指剎那。頃刻霎時。
剎那俄而。即刻旋即。
3個字;一瞬間一眨眼。
一彈指一剎那。
一下子眨眼間。
4個字轉瞬即逝。
白駒過隙。光陰似箭。
阪上走丸。不假思索。
曾何幾時。寸陰尺璧。
電光石火。咄磋便辦。
飛針走線。俯仰之間。
立談之間。翹足而待。
桑榆暮景。曇花一現。
偷安旦夕。為期不遠。
惟日不足。五日京兆。
落車伊始。新來乍到。
一朝一夕。一時半刻。
一年半載。指日可待。
白駒過隙。百代過客。
不捨晝夜。斗轉星移。
寒來暑往。日復一日。
日月如梭。日居月諸。
稍縱即逝。似水流年。
跳丸日月。鳥飛兔走。
物換星移。星移半轉。
6樓:京敬曦鄭東
有間(一會兒,如:立有間)
稍傾(片刻)
囊(以前)曾(以前)
向時(過去)
今(目前)旦夕(即刻,馬上)
恆(總是,常常,一直)
剎那是佛教的時間詞,也很有來歷,不能說是近代的。佛教的時間詞還有彈指。
古漢語表示時間的詞
7樓:釁尹留姝好
有間(一會兒,如:立有間)
稍傾(片刻)
囊(以前)曾(以前)
向時(過去)
今(目前)旦夕(即刻,馬上)
恆(總是,常常,一直)
剎那是佛教的時間詞,也很有來歷,不能說是近代的。佛教的時間詞還有彈指。
古代時間用哪些字表示
8樓:匿名使用者
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古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今序數紀時對應關係見附表。
天色紀時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時 日入 黃昏 人定。
地支紀時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現化紀時 23-1點 1-3點 3-5點 5-7點 7-9點 9-11點 11-13點 13-15點 15-17點 17-19點 19-21點 21-23點。
天色法與地支法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兩種紀時方法。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雞鳴,雪止……,晡時,門壞。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別稱。
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時困至戌時。」《景陽岡》:
可教往來客人於巳、午、未三個時辰過岡。」《祭妹文》:「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群英會蔣幹中計》:「從巳時直殺到未時。」
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如《孔雀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
群英會蔣幹中計》:「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
四鼓,恕至城下,無一人知者。」《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夜間時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現代時間。
黃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點。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點。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點。
雞鳴 四更 四鼓 丁夜 1-3點。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點。
在古漢語中用哪些詞表示時間
9樓:
在古漢語中用哪些詞表示時枯帆間繼而,俄而沒枯雹,少傾。
頃刻_漢語。
頃刻 [qǐng kè]
釋義敗巖] 片刻;表示行動或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相當於一會兒。
殤的古漢語解釋,急的古漢語解釋
淚,名詞活用為動詞,落淚 泣 掩面而泣 殤 傷心,本意是年少之死,與鰥寡孤獨相似 傷心 悲 哀 慟.先不說落淚的事,這個 殤 字的意思是死的意思,多指未成年就掛了 急的古漢語解釋 急,ji,從及從心。狹窄 緊縮。1 形聲。小篆字形,從心 及聲。本義 狹窄。2 緊,緊縮 tight compact 1...
古漢語而字的用法,古漢語 乎 的全部用法
名 頰毛,凡鱗毛之下垂者也稱而。象形。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 一 表示鼻端,表示人中 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像兩腮的鬍子,內層像生在嘴下的鬍子。漢字部首之一。本義 頰毛。而,頰毛也。東漢 許慎 說文解字.卷九.而部 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周禮 考工記 梓人 代 1 你 們 你 們 的 予豈不...
古漢語中「耳」字的用法是什麼?幫一下忙
小貝貝老師 古漢語中 耳 字的用法如下 一 作名詞 耳朵。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白話譯文 能傳到我耳朵裡的,得下等獎賞。出處 西漢 劉向 戰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 作名詞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木耳 銀耳 三 作動詞 聽說 耳聞。四 作兼詞 相當於 而已 譯作 罷了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