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鄭板橋的故事分成幾個部分並標上標題?
1樓:教育小百科達人
1、頗有罵名。
鄭板橋無官一身輕,再回到揚州賣字畫,身價已與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頗有可觀。但他最厭惡那些附儒風雅的暴發戶,就像揚州一些腦滿腸肥的鹽商之類,縱出**,他也不加理會。
高興時馬上動筆,不高興時,不允還要罵人。他這種怪脾氣,自難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為朋友作畫時,他特地題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終日作字作畫,不得休息,便要罵人。三日不動筆,又想一幅紙來,以舒其沉悶之氣,此亦吾曹之賤相也。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然解人於此,但笑而聽之。
2、個人潤例。
鄭板橋賣畫,不像歷來文人畫家那樣猶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經邁進市場,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橋潤格》,成為中國畫家明碼標價賣畫的第一人。
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斗方5錢。
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體倦,亦不能陪諸君作無益語言也。
還在最後附了一首詩:「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帶廳出諸板橋,轉覺其俗得分外可愛,正因他是出於率真。
3、好吃狗肉。
板橋定潤格,規定凡求其書畫者,應先付定金,並作潤例,頗為風趣。當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為榮。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勢,生平最不喜為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里是不便宣告的。
有一次,一幫豪紳為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下陷阱。他們瞭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遊的必經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過時;主人「笑臉相迎,並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橋不疑,開懷暢飲,連贊酒美餚不止。
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以作紀念。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諾,隨即起身提筆,並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書畢,盡興而歸。
後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現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那裡,方知自己受騙,十賀纖分後悔,自己嘴饞不已。
2樓:明靖易
鄭板橋的故事分成了三個部分,幷包證正班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3樓:深摯且靚麗的小熊貓
標題內容太多了,你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去寫。
鄭板橋的故事50字,代標題?
4樓:匿名使用者
鄭板橋故事,作家楊大俠指出,在那「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封建官場中,他做了十二年的縣令,罷官後還要靠賣畫為生,嫁女時竟無錢置辦妝奩。人矣?竹矣?
群居不倚,獨立不懼。堅韌得如竹般的讀書人,「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亦虛心。」不管你如何整治,如何貶謫,如何窮困,他的精神和人格都站立不倒。
鄭板橋的創作過程體現了什麼?
5樓:漫閱科技
整個創作過程體現了乙個發現的過程,直到「手中之竹」最後完成。「意在筆先者搜困,定則也」,這一條確實是千古不變的藝術創作規律。任何一次真正的創作,總須先有創作衝動,有對審美意象的預感,即所謂「意在筆先」。
至於在創作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審美意趣,即藝術形象之形成,世畝念則是「在法外」的「化機」,有如大自然的造耐灶化之機遇。
鄭板橋題畫譯文,鄭板橋《題畫》的翻譯
鄭板橋集 三間茅屋,十里春風,窗裡幽蘭,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沒沒墨墨,絕不知樂在何處。惟勞苦貧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閉柴扉,掃竹徑,對芳蘭,啜苦茗,時有微風細雨,潤澤於疏籬仄徑之間,俗客不來,良朋輒至,亦適適然自驚為此日之難得也。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
形容鄭板橋的成語,形容鄭板橋的詞語
晚風無人可問津 鄭板橋以畫竹出名,所以可以用詞語成竹在胸來形容成竹在胸 拼音 ch ng zh z i xi ng 釋義 成竹 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出處 宋 蘇軾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才高八斗 才華橫溢 才德兼備 才高八斗...
鄭板橋是哪個朝代的,鄭板橋是那個朝代的人
清鄭板橋 名人姓名 鄭板橋 出生年代 1693 1765 名人職稱 揚州八怪 之一 名人國家 中國 清朝 相關介紹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生於1693年,卒於1765年,康熙秀才 雍正舉人 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 揚州八怪 之一,其詩 書 畫世稱 三絕 畫擅蘭竹。板橋先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