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一首唐詩,用優美的語言再現詩中的畫面,題目自擬
1樓:網友
山居秋暝: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風光旖旎,有著清新、寧靜,淡遠之境。天高雲淡,萬物空靈之美,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閒適,都是那麼清新宜人。
被雨水洗滌後的松林,一塵不染,青翠欲滴;山石顯得格外晶瑩、剔透新亮;就連月光也像被洗過一樣,極其明亮皎潔;山雨匯成的股股清泉頓時流淌於拾級而上的石板上,又順著山澗蜿蜒而下,發出淙淙的清脆悅耳的歡唱,好似宛轉的「小夜曲」奏鳴,一上一下,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彷彿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然而,竹海之中傳來的女人們緩步挪移時撥動夜露浸潤的翠竹,發出「沙沙」的聲響,又伴著她們銀鈴般的笑聲,好一派歡聲笑語的喧鬧竟打破瞭如此寧靜的夜空;再聽水面蓮葉波動,漁舟順流而下,這便是漁夫要乘著今晚的月光去捕魚,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任誰都願意留下來,看這畫山繡水,清新寧靜。
2樓:o石田雨龍
《牧童》
黃昏十分,草地被太陽照得金**黃的,草地上還站著乙個人,那就是大詩人呂岩正在那裡作詩。
放眼望去全是草地,好像看不到邊的沙漠,平平坦坦的,似乎是有人故意將它鋪開,又似一塊非常大的綠地毯,使人不禁想躺在綠地毯上休息一會兒。這時颳起了一陣涼爽的晚風,晚風中還帶著不知是那個牧童吹起的悠揚自在的笛聲。
詩人尋著笛聲找去,終於找到了這個牧童,原來這個牧童黃昏十分,牽著牛回到家吃完飯後,連身上的蓑衣都沒有來的急脫下來,就來到池塘邊。躺在池塘邊的草地上,觀賞著皎潔的月光,傾聽著青蛙的鳴叫。
這時詩人想了想,大聲地吟道:「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詩人不由得感嘆道:「如果我有像牧童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就好了。」
3樓:檀安易
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卻韻味無窮,全詩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內蘊深厚。 .想想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人月團圓的日子,自己卻孤身一人客居洛陽城,不。
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4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
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握裂握意頗為巧妙。
源滾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乙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段慶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
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想象畫面,選取第二首詩中的一組,用自己的語言改寫。
5樓:情有獨鍾
在溪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溪水很靜,靜得就像一面鏡子;溪水很綠,綠得就好像一塊碧玉。溪邊的楊柳樹擺動著婀娜多姿的身姿,甩著光滑翠綠的長髮,正對著「鏡子」欣賞著自己的美麗呢。
忽然,傳來一群孩子的歡笑聲,打破了這裡的寧靜。孩子們在溪邊跑著、鬧著,還時不時坐在岸邊,用小腳丫拍打著溪水,褲子上,衣裙上,滿是濺起的水花。垂柳的影子和孩子們的笑臉碎了,留下的是一灘水花花。
孩子們玩累了,開始在溪邊釣起魚來。溪邊又恢復了寧靜,孩子們眼睛直愣愣地盯著魚竿,他們太專心了,連乙隻紅蜻蜓飛過來站在了魚竿上他們都沒發現。忽然,魚上鉤了,「嘩啦」一聲,一條魚躍出了水面,孩子們的影子碎了,在草地上跳著魚兒和孩子們的歡呼聲。
6樓:網友
溪邊啊 是無際的天 人也隨春風一起綠了。 柳兒也綠了,天也綠了,溪邊的你我也綠了! 醉了的心,醉了的游魚,醉了的飛鳥,醉了的你我,醉了的天與地。
相融,相融……
將詩改寫成記敘文的方法
7樓:勞義惠湛霞
遊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
冬夜讀書示子津。
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書憤。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聽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沈園。陸游。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沈園。陸游。
夢斷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鐵馬冰河入夢來。
運用在作文上的改編古詩,像作家寫的那樣的。改點容易的~(至少要5首)
8樓:藏星月
像不像作家寫的不知道,你自己看著辦吧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乙個春光明媚的下午,村旁的小道上走來了一位步履蹣跚的老者。只見他身著一襲乾淨的衣衫,兩鬢頭髮斑白稀疏,舉止不俗,一看就是位有學問有修養的文人。他正是當時唐代著名的詩人---賀知章。
賀知章從年輕時就離開家鄉,一直輾轉漂流在外鄉做官。這麼多年來,思鄉的折磨把他從乙個青春少年變成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幾經週轉,他現在終於辭掉了官,可以重返故鄉了。
也許是近鄉情更怯吧,一想到即將見到親人,激動中又平添了幾分緊張。放眼四顧,一切是那麼熟悉又是那麼的陌生。兒時爬過的樹,兒時遊過的山,兒時趟過的河…….
一切歷歷在目,少年往事滾滾而來彷彿就發生在昨天。
當賀知章正在出神時,一聲天真稚嫩的童音打斷了他的思緒:「爺爺,您是從哪兒來的呀?」他回頭一看,原來是兩個正在村口放牛的孩子,正在笑著詢問他。
聽到他們的問話,賀知章心中不由感慨萬千,是呀,現在對故鄉的孩子們來說,他真是乙個不折不扣的「陌生人」了。想到這兒,他強忍住心頭的激動說:「我……我就是你們的同鄉賀知章……」賀知章?
我聽說過!」「我也聽說過,聽爺爺說過他有乙個兒時的夥伴叫賀知章!還是一位有名的詩人呢!
爺爺,你就是賀知章啊!你不是在很遠的地方做大官嗎!」「太好了,村裡人知道你回來了,一定高興壞了!
爺爺,讓我倆領你回家吧!」面對孩子們純真,熱情的話語,賀知章的眼睛溼潤了,「好吧!孩子們,讓我們一塊兒回家吧!
夕陽的餘暉地柔和地照射在這一老兩少身上,好像在深情地目送他們回家…….
根據古詩改編為作文
9樓:幫助你的海角
春天到了,遼闊的原野上草色蔥蘢,放眼一望,彷彿置身在綠色的海洋中;綠草混雜著五顏六色的小野花,淡淡的花香泌人心脾。
牧童騎著黃牛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從袖口處拿出短笛吹了起來。笛聲逗弄著晚風是那麼悠揚悅耳、婉轉動聽;樹上的小鳥也隨著笛聲唱起了歡快而動聽的歌曲。一路上是那麼悠閒、輕鬆自在。
帶木桶回到家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甚至連蓑衣都沒有脫就直接露宿在月夜裡的草地上;鳳姑娘溫柔的撫摸著他,綠草沒過身體,一抬頭便能問道綠草和野花所散發的淡淡清香。漸漸的,牧童在這舒適的環境中入睡了。
月亮姐姐微笑地看著熟睡的牧童,悄悄地把月光收斂了一些,好讓牧童安穩地做著乙個又乙個美麗的夢。
作文 我喜歡的一首詩,作文 我喜歡的一首詩
冰紅冰藍 美好的詩歌 詩歌在我的心中是空靈的,是清澈的,是意蘊深厚的。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詠出了句句如璀璨珍珠般美好的詩歌,吟出了首首如閃爍繁星般絕妙的詩歌。而我知道的詩歌只是詩歌浩瀚海洋中的幾朵浪花,但這卻絲毫不影響我對詩歌的熱愛。我愛田園詩。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你看那枝頭金黃的梅子...
求一首改編《童年》的班歌歌詞,求一首改編《童年》的班歌歌詞
童年 歌手 羅大佑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女孩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裡的零食手裡的漫...
求歌德的一首詩,求一首詩。
水晶 戀人的身旁 歌德 當陽光照在海上的時候 我就開始會想著你 當月亮照耀湖面的時候 我就開始會想著你 當路上揚起灰塵的時候 我就會看到你的身影 夜晚在小巷子中 偶然遇到了陌生人的時候我就好像看到你的身影當大波浪掀起的時候 我就會聽到你的聲音 當大家熟睡時安靜的森林裡 我也會聽到你的聲音就算沒有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