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上善若水,夫唯不爭」全文與出處
2樓:乾萊資訊諮詢
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
1、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2、譯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爭功德,能夠在眾人都厭惡的環境中安居樂業,所以它就接近於道的境界。
安守著無人來爭、與人無爭的善地;心境如深淵一般清明寧靜;行為因內心的祥和而對眾生充滿慈愛;言語因清靜無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義卓著;政治上也會因為無私無慾,不刻意追求有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
在去除一切私心雜欲,求名取利好大喜功之心後,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力專注於辦事,從而無所不通;行事也會看清真正應該發動的時機,而且善於把握時機。正由於他不刻意地去爭權奪利、爭功釣名,所以他既沒有來自內心的憂慮、憂鬱,也沒有來自外界的憂患、憂難。
3、《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是什麼意思
3樓:叫那個不知道
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出自】《諸子喻山水》
作者】先秦:先秦諸子。
節選】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
4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上善若水"是乙個成語,指的是: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
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5樓:風臨西山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
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裡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
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
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羅運華書法(章草)
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6樓:伊菲兒君臨天下
心存善良,則遇到事情平淡如水,所以水是萬物之源,它既不爭搶,但是也會救人害人。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求出處
7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裡實際說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儘管從總體上看,老子的處世哲學是消極、無為的,但如果剔除其消極成分,細細品味水的品性,我們還是能夠從中發掘或引申出有益的道理或原則的。 當然,以上只是水的部分優秀品格,還不是全部。但是,不論水有多少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其最根本的就是一條:
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才是真正的「上善」。 厚德載物」是《易傳》中的話,原文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至於厚德載物,什麼「德」,其實很簡單。幫助別人要求回報,叫做交易。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就叫做「德」。
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幫助,而你都不要求回報,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稱作德高望重了。 再說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處世方法就象水一樣,水是怎樣的呢?水善利萬物,也就是水給萬物帶來益處。
而不爭,爭就是爭利益,所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幫助別人而不要求回報。 但是老子認為這還不夠。老子接下去說,處眾人之所惡。
有一句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所惡的是什麼呢?是低位。
所以處眾人之所惡講的是要處於低位,也就是講的是謙虛謹慎。所以你不但要幫助別人,不要求回報,還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不要以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氣揚的了。如果能做到這些你就「幾於道」。
也就是獲得了接近於道的處世方式了。 補:老子云: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長,必循理,好像有義;浩大無盡,好像有道;流幾百丈山間而不懼,好像有勇;安放沒有高低不 平,好像守法;量見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又好像善於變化。
水有這些好德處,所以君子遇水必觀。
8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話,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u第四聲)故幾於道。」
厚德載物」是《易傳》中的話,原文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9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到。
10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
道德經的註釋有很多種,各人理解不同,關鍵看你自己是怎麼理解的。
上善若水。注:最善良好像是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注:水的善利益萬物而不計較。
處眾人之所惡。
注:水之善它能夠在眾人厭惡不去做的事,水去做。
故幾於道。注:所以水之德性就近於道了。
居善地。注:水喜歡居住在安靜無事的地方。
心善淵。注:水的心最善良,不貢高能和萬物之性,所以水它都處在最下的地方。所以水它都處在最下的地方。
與善仁。注:水的德最善最仁,施萬物不伐其功,利萬物不求其報。
言善信。注:說起來水最有信用,萬物要他,他就給他。
政善治。注:水潤萬物公升為雨露降入河流,其善治於世間也。
事善能。注:水之善去垢煮食,潤澤乾坤,隨宜妙用是世上最能的一項。
動善時。注:水之行動不違天時,皆行則行,皆止則止也。
夫唯不爭,故無尤。
注:水與萬物不相爭,所以說到水之七善不爭的事,所以水是不可尤怨的德也。 希望還能滿意o(∩_o
11樓:心有靈犀樂育人
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為是像自然界的水一樣呵護大家。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善於功成而身退。所以沒有過失,也就不會埋怨他人。
12樓:匿名使用者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潤萬物,使之生長,又從不與萬物竟高下、論長短,所以老子認為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夫唯不爭,故無尤。這什麼意思?
13樓:網友
意思:bai
最高的善像水那樣。du
水善於幫助zhi
萬物而不與萬物相dao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專喜歡的地方,所屬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
原文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出自《老子》,作者為老子。
惟妙惟肖惟字的意思,惟妙惟肖的「惟」是什麼意思?
惲海冬 一 惟的釋義 1 單,只 獨。一。有。2 但是。3 文言助詞,常用於句首 妙 肖。4 想,思考 思 亦作 思維 二 拼音 w i 三 部首 忄 四 筆畫 點 點 豎 撇 豎 點 橫 橫 橫 豎 橫擴充套件資料 1 伏惟 f w i 敬辭。表示有所陳 述或願望。2 思惟 s w i 同 思維 ...
惟弈秋之為聽的意思是什麼?裡面的「之」的意思是
1惟弈秋之為聽的意思是 只聽弈秋的話。2裡面的 之 的意思是 古漢語結構助詞,起賓語前置的作用,不譯。古漢語 之 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參見下例 宋何罪之有?公輸 何陋之有?陋室銘 句讀之不知。師說 菊之愛。愛蓮說 只聽弈秋的 教導 之,謂,說。惟弈秋之為聽的惟和聽是什麼意思?雖與之俱學的之和俱...
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的「思」的意思
以漢語言文學專業水平作答 屬思 應該訓讀為 主斯 屬 連綴之意 屬思 也就是構思 思考的意思 所以 這裡的 思 是個名詞 屬思在唐宋以來的詩詞裡面很常見 比如柳宗元的 奉和週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 丘山仰德耀,天路下徵騑。夢喜三刀近,書嫌五載違。凝情江月落,屬思嶺雲飛。會入司徒府,還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