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笑論》亨利 柏格森的文章《笑》怎麼理解

時間 2025-06-08 15:55:21

1樓:匿名使用者

柏格森《笑論》即<笑的研究> 柏格森的主握銀要著作有《時間與自由意志》(1889)、《物質與記憶:身心關係論》(1896)、《笑的研究》(1900)、《形上學導亂薯論》(1903)、《創造的進化》(1907)、《生命與意識》(1911)、《道德與宗教的兩個起源》(1932)等。他的著作採用的不是哲學界通行的要領法或抽象法,而是在風格上具有孔狄亞克的嚴謹和簡潔,又像柏拉圖和培根的文章那樣,充滿了色彩和比喻,辭藻華麗,文體優段陪宴美。

2樓:匿名使用者

國著名哲學家柏格森的美學專著《笑——論滑稽的意義》(以下簡稱碧凱《笑》)在西方近代美學理論,特別是滑稽理論中佔有突出地畝液位。這本美學名著迅慧物在解放前就被張聞天同志翻譯介紹到我國,《名曰笑論》。一九八○年又出了徐繼曾同志的新譯本。

但是迄今為止,我國美學界卻少有系統評介和研究這本書的文章。

3樓:仙源渺渺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年—1941年),法國哲學家,文筆優美,思想富於吸引力,於1899年在《巴黎評論》發表的三篇滑稽的文章,是作者的一部重要的美學著作。

柏格森認為笑總是由某種屬於人的東西引起的,笑必然有其社會功能。笑是人們對在生活中顯得是機械的東西,柏格森說是「鑲嵌在活的東西上面的機械的東西」的一鍾反應。每當我罩羨們在某個人的言語或姿勢中發現有這種機械自動的東西時,就要發笑。

在人的性格中,無論是缺點也好,德行也每好,只要這種缺點或德行顯得是操縱這個人的一種機械裝置時,我們就要發笑。因此,笑是一種社會姿態。

社會藉助笑來糾正那些行為脫出常軌的人,糾正那些心不在焉的人,叫他們不要脫離社會,不要不合社會。

柏格森目的在於從人性中提煉出若干型別,這些型別以其核餘機械自動性的外在表現而引我們發笑,它們促使我們省察我們自己,促使改悶滾我們遵守公共的準則,促使我們更有益於社會,從而完成喜劇的社會功能。

亨利.柏格森的文章《笑》怎麼理解

4樓:雲白0220風清

柏格森從生命衝動和綿延理論出發,多角度、多層次,全面深入細緻地分析研究了笑、滑稽和喜劇等範疇。揭示了造成笑、滑稽、喜劇的起源和功用,並輔以實際生活和大量喜劇作品的經驗和事實為論據。

書籍簡介。他認為滑稽避免感情的變化,訴諸於純粹智慧型,「當目前的現實要求有所改變時,他卻去適應已經過去的或想象中的情況」,滑稽的必要條件是外在性,不滲入情感因素。滑稽具有感染性,我們對它的反應是集體的笑。

笑是一種對滑稽的糾正,是「一種社會姿態」,笑產生的三個條件就是「人物的不合社會」、「觀眾的不動感情」、「人物行為的機械性。

柏格森認為笑和喜劇都追求人與社會關係的改善,喜劇因這種社會功利性不等同於超功利性的一般藝術(如悲劇),喜劇不完全屬於「純粹美學的範疇」,即背離了藝術;喜劇又不完全屬於生活,是「介乎藝術與生活之間」的中間物,喜劇致力於刻劃型別。

笑的研究》一書,**了「製造滑稽的方法」、滑稽的性質和規定,滑稽的產生、滑稽與笑和喜劇間的關係等問題,對滑稽和笑這一現象作了較深刻的研究。

作者簡介。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年—1941年),法國哲學家,文筆優美,思想富於吸引力,曾獲諾貝爾文學獎。從中學時代起便對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發生興趣,尤其文學。他反對科學上的機械論,心理學上的決定論與理想主義。

他認為人的生命是意識之綿延或意識之流,是乙個整體,不可分割成因果關係的小單位。他對道德與宗教的看法,亦主張超越僵化的形式與教條,走向主體的生命活力與普遍之愛。其寫作風格獨特,表達方式充滿詩意。

代表著作有《創造演化論》、《直覺意識的研究》、《物質與記憶》等。

「華容道上三笑一哭,銅雀臺前大論古今」的簡要情節

二千零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 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 中的重點篇章。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又寫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 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