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康飛桖
是的。佛陀的慈無量心以眾生樂為樂,悲無量心以眾生苦為苦,喜無量心以眾生離苦得樂為喜,舍無量心以無所住,運心平等,普利眾生。 普勸眾生效彷彿菩薩的四無量發心,行菩薩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直至最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菩薩為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生起的四種廣大利他之心,它體現出菩薩的偉大胸襟與人格魅力。
大慈」即給人歡喜。菩薩深知一切眾生本為一體,宇宙談褲萬有皆出自真如自性。譬如樹根生出樹幹,樹幹生出樹枝,樹枝再生出樹葉,儘管樹葉有所不同,但其根源都是一體的。
娑婆世界的芸芸眾生本質都是乙個共同體,故幫助眾生就是幫助自己,眾生歡喜就是在成就自己成佛的福德資糧。因此,菩薩不但自己要得大自在,更要幫助一切眾生包括怨親在內都得大安樂,此謂「無緣大慈」。
大悲」即拔除眾生痛苦。菩薩為令眾生離苦得樂而願代眾生受無量苦,地藏菩薩所發的深誓巨集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是最好的寫照。眾生迷惑顛倒,起惑造業,得無量痛苦果報,菩薩見之,視眾生如己想,心生悲憫,全然不顧自己身心疲勞,心無厭旅吵倦地教化度脫眾生,使令其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具足正見,修學正道,得大解脫,此謂「同體大悲」。
大喜」即對眾生所行拆侍侍善事隨喜功德以促成。菩薩在行菩薩道時,用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讓眾生得利,見眾生歡喜,菩薩也歡喜。在踐行菩薩道時,若遇人無端指責,菩薩也能歡喜信受,無絲毫怨言,此謂「清淨大喜」。
大舍」即外相上,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執著;內心裡,捨棄一切煩惱、妄想、分別、執著。所謂「大舍必有大得」,大舍是一種放下執著的氣魄,它需要具足般若妙智,唯有具平等大舍心的人才能放棄己見,以更遠大的目光看待事物,實現自他和諧,究竟快樂自在的人生,此謂「平等大舍」。
2樓:在水一方
慈悲喜捨是菩薩供養嗎?慈悲喜捨是菩薩供養,因為菩薩就是以大慈大悲為懷,解天下眾散腔生之苦,所伍掘睜以腔歲慈悲喜捨是菩薩供養的。
慈悲喜捨是什麼意思?
3樓:笑九社會小達人
慈悲喜捨,指的是《阿含經》到大乘諸經中反覆倡導的精神手鬧。慈、悲、喜、畢段罩舍的無限擴大、無限深燃冊化,稱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無量心,或稱「四梵住」(四種清淨無染的心)。
概述。慈(梵maiteya),音譯為「彌勒」,著名的彌勒菩薩。
即以之為名。慈由「友」〔mitra〕演變而來,意為以深刻、親切之友情待人,慈憫眾生,深心願給予眾生快樂、幸福。
悲〔梵,巴利karuna〕,原意為痛苦,引申為能感同身受地體察他人的痛苦(屬於心理學所謂「移情」),深切同情、憐憫,願為其拔除痛苦。佛典解釋說:「慈名予樂,悲名拔苦」。
喜〔梵muditd〕或作「隨喜,對眾生所做善事隨喜功德以促成,勸進行者。
慈悲喜捨的解釋是什麼呢?
4樓:小贇學姐
慈悲喜捨,指的是《阿含經》到大乘諸經中反覆倡導的精神。慈、悲、喜、舍的無限擴大、無雀漏雀限深化,稱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無量心,或稱「四梵住」(四種清淨無染的心)。
基本概念。慈(梵maiteya),音譯頃早為「彌勒」,著名的彌勒菩薩。
即以之為名。慈由「友」〔mitra〕演變而來,意為以深刻、親切之友情待人,慈憫眾生,深心願給予眾生搜腔快樂、幸福。
悲〔梵,巴利karuna〕,原意為痛苦,引申為能感同身受地體察他人的痛苦(屬於心理學所謂「移情」),深切同情、憐憫,願為其拔除痛苦。佛典解釋說:「慈名予樂,悲名拔苦」。
喜〔梵muditd〕或作「隨喜,對眾生所做善事隨喜功德以促成,勸進行者。
舍〔梵upekga,巴利upekkha〕,意為捨棄、施捨,主要指捨棄怨親等分別和自己的財物身命。也包括捨棄煩惱及過分的慈悲喜樂等,保持平靜空寂的心境。
慈悲喜捨的別名:
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梵文 caturapramāṇā佛教。
四種廣大的利他心。即為令無量眾生離苦得樂,而起的慈(maitrī)、悲(karuṇā)喜(muditā)、舍(upekṣā)四種心,或入慈、悲、喜、舍四種禪觀。又稱四無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無量心解脫。
慈悲喜捨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跟大家講,學佛人慈悲喜捨裡面的「舍」字很 重要。乙個人的慈就是仁慈,悲就是悲憫,喜就是用歡 喜心去幫助別人,但是你要舍就比較難了。因為每個人 都自私,都不懂得舍,只知道要索取,不知道要付出, 所以要用舍來對治自己的貪念。
如果乙個人今天還拼命 地想著自己怎樣得到更多,那麼你就要多舍;如果你是 乙個不大肯幫助別人的人,你就要捨出時間去幫助別人; 如果你是乙個不肯花錢的人,那麼你就要多拿錢去放生, 因為很多人連放生都不捨得,覺得拿錢去放生是浪費, 這種人很難做到舍。
舍就是把自己的一種行為、一種理念付諸行動上, 要懂得,我今天要去幫助別人,我就要捨出時間,我就 要捨出錢財,我還要懂得佈施感情。要懂得用舍來對治 自己的貪念,要懂得感恩觀世音菩薩給予我們修行的種 種方便,學佛不但要慈悲喜捨,還要懂得怎麼樣付出愛 心、不嫉妒別人,懂得怎麼樣幫助別人等,這一切都是 方便法 門。人的財富、人的伴侶、人的活法,人所擁有 的住宿、地點、食物等這一切都是你舍的乙個方法,就 是說財富要舍,自己的伴侶要舍,並不是說不要伴侶, 而是說陪伴對方的時間要少,要捨出更多的時間去救更 多的人。
自己擁有很好的佛法,要懂得怎麼樣去分享給別人, 不為名不為利地修法,到最後也就是佛陀所說的既無施 者,也無受者,因為你捨出去的,誰舍的啊?你自己有 境界,你是菩薩,你幫助別人,你應該不應該?施者是 什麼?
你沒有貢高我慢,沒有覺得我來佈施給別人,那 你佈施什麼了?什麼都沒有佈施,也沒有這個施捨的人, 叫既無施者,也無受者,也沒有接受到你施捨的人,因 為別人受到的是你的乙份慈悲心、乙份愛心,而這份慈 悲心和愛心來自於**呢?來自於你的佛性和本性,所 以根本就沒有施捨的人,也沒有接受的人,實際上就是 在你的本性良心當中做一些慈悲的正常行為而已。
既然 我們到了這個世界上連佈施都沒有,無來無去,我們豈 能貪戀世間的財富?想想我們來了、死了,又來了,又 死了,就像沒有來、沒有去一樣的,我們不要去貪戀世 間的財富,世間的一切都不是我們貪戀的物件,都是沒 有意思的。
--舍是智慧 得是因果 恭錄部分。
慈悲喜捨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說人要慈悲向善,沒有什麼東西比慈悲向善理重要,對待人也要知道如何取捨。
7樓:匿名使用者
待人心要寬,對一些小事心裡不要去計較。
8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說你在贈予他人物品的時候,要有慈悲心。
慈悲喜捨什麼意思?
9樓:解汝蘭
一、慈無量心:慈是願人得樂的意思。世人多隻知自求快樂,忘掉別人的痛苦,但修習慈無量心的人就不同,他不但只求自己的親人得到快樂,乃至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要得到快樂,還要腳踏實地,去幫助他們得到快樂,即是無量的「慈」,能給無量的眾生得樂。
二、悲無量心:悲是一種悲憐他人受苦的同情心,平常人只知自求解除痛苦,不顧別人的痛苦,但這悲無量心則相反,只知救拔別人的痛苦,卻忘記自己的痛苦,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是悲心似海的巨集願,為的是拔人之苦,即是無量的「悲」,能拔無量眾生之苦。
三、喜無量心:喜是歡喜,眼看別人能夠離苦得樂,頓生一種無限喜悅的心情。世人只為自己得到快樂的事情,或其親人得到公升官發財,而生歡喜心,很少見別人樂事而生起歡喜心的。
且有一部分的人,還存著幸災樂禍的心理,見人快樂,心裡則悶悶不樂,見人受難,心裡則暗暗歡喜。但這種喜無量心則不同,不但見人得樂而生歡喜,就是冤家敵人,能有歡樂的事,也同樣表示無量歡喜。四、舍無量心:
舍是舍掉一種分別執著的觀念。為善雖可樂,但恐有人我冤親的計別,故應捨棄。又無論做任何善事,也要把為善的怡然自得之心理舍掉。
則心量廣闊,慈悲濟度無量眾生,心不存著,正以一澤秋水如鏡,月穿無痕,故稱舍無量心。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於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自捨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
佛教中經常講到的慈悲喜捨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中經常講到的慈悲喜捨的意思是與樂、拔苦、隨喜、平等。又叫「四無量心」,是菩薩及修行人應該具備的四種心,是一種廣大的利他的心願。具體分別解釋如下:
1、慈:慈者愛念,即能給予眾生快樂之心,菩薩愛念一切眾生,常求樂事,隨彼所求而利益對方,名慈無量心;
2、悲:悲名愍傷,即能拔除眾生苦難之心,菩薩愍念一切眾生受種種苦,常懷悲心,拯救濟拔,令其得脫,名悲無量心;
3、喜:喜者歡喜,菩薩慶他眾生離苦得樂,其心悅豫,欣慶無量,名喜無量心;
4、舍:舍者舍離一切分別,菩薩於所有眾生無愛憎之心,名之為舍。拋開一切怨親差別之相,無量平等利益一切眾生,名舍無量心。
11樓:扶夜玉
慈,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悲,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喜,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愉悅。
舍,於諸眾生遠離貪嗔痴,心住平等舍。
慈,是希望一切眾生幸福快樂。主動去關愛或憐憫所有的人乃至一切生物,使他們獲得快樂。即使與我們完全無緣的人也不例外。
悲,是在看到他人遭受痛苦時心生不忍,希望拔除他們的痛苦,是與冷酷的行為相反的。
喜,是歡喜、隨喜、恭敬、讚歎,就是隨喜他人的成就與福德,是恭喜別人,可以幫助我們去除對他人的嫉妒與不滿。
舍,是沒有執著、沒有厭惡而平等地對待他人及任何事情的心境,平等的態度是其特相,可以幫助我們去除偏愛和執著的功德心。
12樓:小吃街的貓
大悲心的基本是什麼呢?慈悲喜捨是什麼意思呢?海濤法師講的有理。
13樓:因緣法
《大般涅盤經典》卷十五: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於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自捨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
14樓:匿名使用者
慈,願我與眾生都安樂。
悲,願我與眾生都沒有痛苦。
喜,隨喜眾生的成就,並願眾生不失去已經擁有的善願成就。
舍,因為知道一切都是因緣果報,所以對善惡境遇能平等對待。
15樓:網友
佛法學習。
點我名字,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鏈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五觀堂的菩薩是那位,為什麼五觀堂供養的是彌勒佛
五觀堂就是寺廟的食堂。裡面供奉的菩薩是文殊師利菩薩。五觀堂供奉的是笑口常開的彌勒尊佛。禪宗 五觀堂,也叫齋堂,相當於寺廟裡的食堂,是僧人吃飯的地方。佛教中,有一個詞語叫 食時五觀 即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五方面的事情 一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並思量粒米維艱,...
刺客 殘忍的慈悲 聖職者加的屬性 掉線嗎?為什麼
不是攻擊問題 聖騎有個技能叫 光之復仇 就是攻擊時會瘋狂閃電 速度越快閃電越多 刺客一個風暴幾十下攻擊 瘋狂閃電就會掉線 g不掉因為g有遮蔽系統 目前屬於無解 用機率帶特效的技能和 都容易掉線 比如裂地戰斧 冰凌圖騰 據說流星也會掉線 攻在3000 以內基本不會構成bug危險 掉線嘛,我不同意二樓的...
普賢菩薩是管什麼事嗎普賢菩薩是管什麼事嗎
中國一級上將 梵音漢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意思是具足無量大行深誓願,示現於一切諸佛剎土。尊上 普賢菩薩摩訶薩的應化道場為四川峨眉山。大日經疏 卷一中記載 白敘 尊上 普賢菩薩摩訶薩 普 是遍一切處義,賢 是最妙善義。是說尊上 普賢菩薩 依深菩提心所起大願行深誓願,及身 口 意悉皆清淨,遍盡一切處,純一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