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樂談社會
中秋節的由來是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中秋節的傳說故事是嫦娥奔月演變來的。
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碧兄所以被稱為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最初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就演變成為中秋節。
中秋節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故事最廣為流傳,后羿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一種成仙的藥,他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
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然後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核慧橡裡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盼望她能回來團圓。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稱為中秋節改旁。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1、賞月。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2、吃月餅。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供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2樓:阿培談民生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八月十五。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清談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答譁碰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蘆坦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王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拜月儀式
拜月儀式由家中的老奶奶主持,晚飯後,老奶奶先朝月出的方向設下供案,供案上擺有各種供品,月亮一齣,由拜月人點香燃燭,向圓月叩拜。即使這天晚上下雨,不少人家也在大門內朝月出的方向拜月。
拜完月,就可以分享美食了。老奶奶將月餅(月宮餅)切開,在家和在外地的家人都要算在內,有多少人就切多少角,然後分給大家品嚐。
中秋節名稱由來,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一 中秋節來歷一般有三種說法 1 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先秦西漢 的儒家經典 禮記 中記載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 拜月了,發展到後來,貴族官吏 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遂漸漸傳到民間。2 ...
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的故事(簡短點的)
糖果 甜心 中秋傳說之一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中秋節的故事簡短10字,中秋節的故事10字
吳剛伐桂。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500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