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所說的「即心即佛」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5-07-09 00:30:09

1樓:楓方瞎

即心叢世即佛,佛宗用語,是說不須向面外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

即心即佛」說,顯然是融合了佛教華嚴、唯識等理論,繼承了禪宗祖師們的思想,而且簡要直捷。這簡約化的命題,卻涉及到了佛教思想中最為重要的三個彼此相關的問題:

一是佛性問題即人的自性究竟如何;

二是成佛途徑問題即修行方式究竟如何;

三是佛陀境界問題即真正解脫的境界究竟如何。

它首先設定人的心靈本來就是清淨無垢的,人的自性與佛性沒有差別,如惠能所說「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其次,當人領悟到自心是佛而回歸自己滲脊肢的本性,就脫胎換骨似地進入超越和解脫的境界,即如惠能所說「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視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再次,人們一旦覺悟,迴歸自心,心中便是一片澄澈空明,水月朗照,纖塵不生,體驗與野耐感受宇宙和生命的真實境界,即如惠能所說「內外明澈,不異西方」。這就與傳統佛教禪宗漸悟之法不同。正因為「即心即佛」簡約而直接地表達了南禪頓悟之說在佛性論、修行論、境界論三個方面的獨特思想,所以它成為中國禪宗南禪的著名命題。

2樓:網友

因為成佛的心。所有眾生都有一顆能指簡成佛的心。所以才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之說。胡運。

輪迴的也唯做褲是心。所以也有說:眾生,心,佛。是一不是三。

"即心是佛"是什麼意思?

3樓:法華三昧

心就是佛。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念心,世界、時空、生命、萬物萬法的實質、本來就是乙個(絕對待)的靈性,就是乙個念、乙個真心。萬法唯心所現,一切都是真心變現,無一法不是真心,你的身心以及身外的一切和你的思維想象等等,都是真心變現,是真心作用,當下就是真心。

只是眾生都迷了,只認肉身和六識心為自己,身心之外為他,枉自分別自他,起念造業,實則是自心取自心。眾生若悟、不迷,就是佛,當下悟當下佛。實際上,你不悟,還是佛,只是迷了的佛,不得在自,因為你當下就是真心啊。

你悟了,是不迷的佛,所以生佛不二啊。你再修掉煩惱習氣,就自在圓滿了。

4樓:prince神風

阿彌陀佛!

祖堂集。馬祖傳》:

道一每謂眾曰:「汝今各【信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觀無量壽經》雲:「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維摩詰經》〈不思議品〉雲:

夫為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僧)求。」何以故?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大勢至唸佛圓通章》雲:

若眾生【心,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是為「即心是佛,心佛不二」!

5樓:記錄生活的寶媽

即心是佛的釋義:

見「即心即佛」:亦作「即心是佛」。佛教禪宗謂本心即佛,明心見性即是成佛。

即心即佛」是說不須向面外求佛,自心即是佛。當人領悟到自心是佛而回歸自己的本性,就脫胎換骨似地進入超越和解脫的境界。每個眾生都是未來的佛,不必向外求,只要時刻關照好自己的內心,努力去修行就好了。

擴充套件資料: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佛還是悉達多太子的時候也是經歷了多年的修行,才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的。所以,眾生佛性本就是平等的,學會關照好自己的內心,自信自立,自己就是佛。

如果心不作佛,那麼心就不是佛。心作六道。心就好像一張白紙一樣,心中是什麼樣子,就會顯現出什麼樣子,就好像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故事一樣。

即心即佛,心性一如,佛性平等,自信自立,這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礎。

即心是佛的解釋

6樓:你大爺

即心是佛的解釋見「 即心即佛 」。

詞語分解 即的解釋 即 í 就是: 知識 即力量。 當時或當地:

即日 。 即刻 。即席。

即景。在即。即興(宯 )。

源昌稿 就,便: 黎明 即起。 假如, 倘若 :

即使 。 即便 (刵 )。即或。

即令。 靠近 :不即不迅神離。

到, 開始 從事:即位。 便就離 佛的解釋 佛 ó 梵語「佛陀」,是對佛教創始人 釋迦牟尼 的簡稱,雹孝亦是佛教徒對修行 圓滿 的人的稱呼:

佛爺 。佛像。借花獻佛。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 之一 ):佛家。佛寺。

佛老。佛經。佛龕。

佛事(佛教徒誦經、 祈禱 及供奉佛。

即心是佛的解釋

7樓:推咪芽

佛教禪宗認為只要求之於內心,便可悟道成佛。 成語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初參大寂,問如何是佛。大寂雲:『即心是局型佛。』師即大悟。」

成語例句:桐橘猜 若 欲求 佛,即心是佛的近義詞: 即心即佛 亦作「 即心是佛 」。佛教禪宗謂本伍此心即佛,明心見性即是成佛。 唐 慧能 《壇經·機緣品》:「問曰:

成語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佛教等。

即心即佛是什麼意思

8樓:清雅小

亦作「 即心是佛 」。佛教禪宗謂本心即佛, 明心 見性即是成佛。 唐 慧能 《壇經·機緣品》:

問曰:『即心棗空即佛,願垂指諭。凳旦瞎』師曰遲祥: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景德傳燈錄·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

任汝非。

即心是佛是什麼意思

9樓:

摘要。即心是佛成語意思解釋: 佛:佛陀。佛教禪宗認為修行無須他求,只要求之於內心,便可以悟道成佛。

即心是佛成語意思解釋: 佛:佛陀。佛教禪宗認為修行無須他求,只要求之於內心,便可以悟道成佛。

佛宗用語,是說不須向面外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見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首培派心。

中謹《祖堂集。馬祖傳者賀》 道一每謂眾曰:「汝今各信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大俗即大雅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大俗即大雅

點 大雅,是指美好到極致 高尚到極致 大俗是指大眾化到極致 普通到極致。但此處的 俗 是世間的一種極善的俗,不刻意追求所謂的 高雅 也不刻意避免被人視作 世俗 只是順其自然 心融於天,率性而為卻不放縱,心法自然而無人為。這樣的人 這樣的行為十分普通,普通到看起來 俗 的地步,但又因其自然和諧而十分特...

不好就壞,非黑即白,非黑即白是什麼意思

評價一個人的好壞,不是一兩句話所能概括的,首先要從根本來評價這個人先看他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大都數人都是遺傳多些,只有少個別一部分除外。我們先前者,如果父母雙方都很大度 開朗 和氣 文雅 善良,那他們的孩子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也一定會多多少少像他們一點的。我只簡單的舉了個例子,現實中,人無完人,如果父...

「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是什麼意思

逗比逗無悔 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意思是 手一招就來,手一擺就去。形容非常聽從指揮。典出 西漢 司馬遷 史記 汲鄭列傳 原文 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譯文 讓汲黯當官執事,沒有過人之處。然而他能輔佐年少的君主,堅守已成的事業,以利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