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法師《切莫誤解佛教》

時間 2025-07-10 00:55:12

《成佛之道》 63——印順法師

1樓:剛陽文化

接上篇〉丁二。

戊一。己一。

庚一。辛一: 苦者求不得,怨會愛別離,生老與病死,總由五蘊聚。

四諦中,先說苦諦,這是現實的身心世界為我們所應該首先體認的。「苦」是逼惱的意思,逼切身心而致困惱不安的。佛曾說了種種苦的分類,但從人類的立場來說,最切要的是八苦。

一、所「求不得」苦:無論是名譽,權位,眷屬,財富……這是人人所希求的,可是卻常常是求之不得。希求而得不到,是苦惱;有了,得到了,希求他不致失去,或發生困難而希望不要他,可是卻不如心願。

經上返敬說:『所求若不遂,惱患如箭中』,就是求不得苦。這是我們在對於外物關係所引起巖賀的困惱。

二、「怨」憎聚「會」苦;三、恩「愛別離」苦:這是我們在對於社會(可通於五趣)關係所引起的困惱。意見不合的,相怨相恨的,不見倒也耳目清淨,可是卻要聚在一處,共住,共事,共談,無法諒解而卻又無法離開,真是苦惱之極。

反之,父母,兄弟,夫婦,兒女,朋友,最親愛的,卻不能不生離死別,常陷於遠地相思,或『此恨綿綿無盡期』的失望回憶中。四、「生」苦;五、「老」苦;六、「病」苦;七、「死」苦:這是我們在對於身心所引起的困惱。

一般人總以為生是可樂的,老病與死亡才是悲哀的。不知道生了就不能不老,不能不病,不能不死;老病死由生而來,那生有什麼可樂呢?生是苦根,老病死如枝葉花果一樣。

從根芽到結果,都是苦的。

從我們對外物,對社會,對身心的關係中,分別為七種苦。如推究起來,這些苦,「總」是「由」於「五蘊聚」而有。五蘊,是五類(五聚)不同的事素,也就是我們身心的總和。

這五蘊自身,存在著一切苦痛的癥結;在對外物,對社會,對身心,就不能免於上說的七苦。我們所以有一切問題,一切苦惱,粗世派並不是別的,只是因為有了這個五蘊──身心自體。五(取)蘊是苦惱的總體,與前各別的七苦,合稱為八苦。

思考題:1、請用乙個圖把八苦的分類和關係畫出來。

2、八苦中哪乙個是根本的苦處?

作業:背誦——苦者求不得,怨會愛別離,生老與病死,總由五蘊聚。

《成佛之道》22——印順法師

2樓:金色盛典歷史

《接上篇》

丙二丁一∶ 生死流轉中,人身最難得。憶梵行勤勇,三事勝諸天。

有人把人生看得太無意義了,或是知能低,或是環境壞,於是自怨,自恨,自虐,不能發心來修學佛法。不知道在這「生死流轉」的五趣「中」,「人身」是「最」為「難得」的。這是希有難得的機會,如看輕自己而空過了,實在是太不值得。

人身的難得,可從兩方面說∶一、在生死流轉中,生惡趣的多如大地土,生善趣的,少得如爪上的灰塵。生善趣的,如生天上,就長期受樂;等到從天殞沒,又是墮落的多。所以人身的難得,譬如盲龜的浮沈大海中,海中飄著一塊木板,中間有一孔,盲龜伸出頭來,恰恰在木孔中,這是怎樣的難以遇到!

流轉生死而得到人身,也是這樣的不容易!

還有,人身雖有種種苦痛,不如意事,但實是很難得的。據經上說∶人的「憶」念,「梵行」,「勤勇──三事」,不但不是三惡道所及,還「勝」過「諸天」多多。人能憶念過去,儲存歷史的經驗,因而人類的思考力,推理方,特別發達∶這叫做憶念勝。

人能不計功利,剋制自己,修習梵行──清淨行,使自己的身心,清淨合理,有利於人群等。為了這,克己犧牲都願意,人類的道德精神,非常偉大,叫做梵行勝。人類為了達成某一目的,能忍苦忍難,精勤勇猛的做去,非達到目的不止,這叫勤勇勝。

儒家說智仁勇為人類的三達德,與佛說大體相同。所以,人為眾生中最可寶貴的,成賢成聖,成佛作祖,都是尊重此人類的偉大,而努力向上所作成的。經上說∶如諸天命終,其他 的天就說;『願得生於安樂趣中』。

他們所仰望的樂土,就是人間。人身還是諸天所仰望的樂土,怎麼生而為人,反倒自怨自卑,空過此生呢?

思考題:1、什麼是五趣?

2、佛陀用什麼譬喻來形容人身的難得?

3、人身的難得,在哪三方面體現出來?

作業:背誦—— 生死流轉中,人身最難得。憶梵行勤勇,三事勝諸天。

《成佛之道》 62——印順法師

3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接上篇〉丙二。

丁一: 苦集與滅道,是謂四聖諦。

四諦,就是「苦集與滅道」。這四者,經中稱為「四聖諦」。人人都有苦惱,人人都有煩惱(集)大此,為什麼偏說四聖諦呢?

從事實來說:苦是人生世間的苦迫現實;集是煩惱,與從煩惱而來的業力;滅是滅除煩惱,不再生起苦果;道是戒定慧,是對治煩惱,通達涅槃的修法。但這些,惟有聖者才能從事實中體認出來,確實的證見他。

所以《涅槃經》上說:凡夫有苦而無諦,聖者有苦有苦諦。又如《遺教經》說:

佛說苦諦,真實是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

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餘道』。人生世間的苦惱性,煩惱的招集性,涅槃的滅離性,戒定慧的對治性,能通(涅槃性),是確實的,必然的,絕對的,惟有聖者才能深切體悟到『決定無疑』,所以叫做四聖諦。

思考題:1、請認真學習有關四聖諦的知識。

作業:背誦——苦集與滅道,是謂四銀哪聖諦滾搏迅。

佛教中什麼叫開市,佛教法師開門啥意思

應該是 開示 吧。最簡單的理解,開示 就是法師為信眾說法。比如,請某某法師為大家開示 就是讓某某法師為講經說法。這個 開示 可能 於佛教的一部經典 法華經 法華經方便品裡有一句 諸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另諸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意思就是佛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是因為一個重大的因緣 理由 是為了使得人們...

定弘法師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佛教網

孩子是自己的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你修得好,孩子也會跟著好。如果看到孩子行為舉止不理想,首先我們自己要反求諸己,這都是自己感召。所以,自己要認真的檢點反省,改過自新,你自己把毛病習氣改好了,我告訴你,你的孩子一定好。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會憤怒 會不孝順 會那麼情緒化,有逆反,為什麼?肯定是自己也...

佛教裡面有哪些等級?法師的稱謂是等級稱謂嗎?什麼人才能稱法師

十色光之歌 真法師溯源網 假法師天鑑網 羅陽道人 法師本是一種學位的稱號,要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才能稱法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的。還有較高的學位,精通經藏的稱為經師,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更高的是三藏法師,是遍通經律論三藏者的學位,如唐代玄奘 義淨都受到這個稱號。 明濼居士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