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註釋及譯文
1樓:阿鼻
三字經註釋及譯文如下:
原文】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xìng xiāng jìn、xí xiāng yuǎn、gǒu bú jiào、xìng nǎi qiān、jiào zhī dào、guì yǐ zhuān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慧戚消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不使人變壞,前知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原文】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xī mèng mu、zé lín chǔ、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dòu yān shān、yǒu yì fāng、jiāo wǔ zǐ、míng jù yáng
譯文】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布機上的布來教子。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五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原文】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yǎng bú jiào、fù zhī guò、jiào bù yán、shī zhī duò、zǐ bù xué、fēi suǒ yí、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譯文】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
乙個人倘若小時候不仔者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原文】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rén bù xué、bù zhī yì、wé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qīn shī yǒu、xí lǐ yí
譯文】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2樓:江停
1、閉物迅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解釋】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2、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解釋螞御】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解釋】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
4、竇燕山,有義方轎此。教五子,名俱揚。
解釋】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三字經的原文及譯文
3樓:星恩文化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譯文。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碧帶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卜慧棚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解釋。琢:雕。
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道:
道理 常德:固有的特點,本性。 害:
妨礙;影響 念:思考。
型則意思。一塊美玉如果不經過精雕細琢就不可能成為乙個精緻的玉器,人如果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會懂得許多知識和道理。
經全文兒歌,三字經全文兒歌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 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 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
新編經,不許是經,新編三字經,不許是三字經
風中微子都 我神州,稱華夏,山川美,可入畫。黃河奔,長江湧,長城長,珠峰聳。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各民族,齊奮發,爭朝夕,興中華 起源於高佔祥同志所編寫的 新三字經 豐富的人生經歷與近半個世紀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讓高佔祥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如今他將這些對人生哲理 社會經驗整理彙編,濃縮...
三字經的內容是什麼?三字經內容都有什麼?
三字經內容都有什麼?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譯文 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譯文 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昔孟母,擇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