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重陽節有哪些瞭解?對重陽節的認識

時間 2025-07-23 16:15:09

1樓:秦寄風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重陽節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枯指改了唐代,重陽被正式逗肆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奇數又被認為是陽數,二陽相逢叫重陽。九是數字之中最大的數字,所以這一天也是大凶日。這一天的儀式活動是登高、賞菊、飲酒、吃蟹。

登高是本質意義,後三者是附加活動。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這就是躲避,離開平日生活的環境,躲避凶氣的捕捉。相傳這一天裡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儘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

在道教的傳說裡有生動的描繪,道士費長房告誡友人九月九要全家登高,友人照辦,晚上回來見家裡的豬羊都已死去。這個故事形象地說出了九月九之毒之兇。這一天的另乙個儀式是在頭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種中草藥,和艾草一樣沒判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偽裝的意義。

王維《九月九日懷山東諸弟》中,「遙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記的就是全家登高的活動。它強調的是全家躲避,要數一數是不是丟下了乙個人,丟下者就會被瘟神捉走。

由此可見,奇奇相逢的日子被稱為節日,舉行特殊的儀式和活動,是人們為了保衛生命的積極措施,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逐漸淡化了避兇的禁忌內容,而保留了形式意義,節日逐漸成為單純的喜慶。所以,在這個原本是辟邪的日子裡,說上一句「節日快樂」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說「身體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比較恰當。

2樓:小美

重陽節習俗:

1.賞秋,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2.登高,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公升凱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3.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核笑爛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改漏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4.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5.飲菊花酒,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3樓:程巧綠

重陽節,又稱敬老節、踏秋節或登高節,農曆九月初九日,有兩個「九」,所以也叫「九九」、「重九」。「九九」諧音「久久」,有長長久久之意,所以在這一天祭祖、敬老崇孝,福壽綿長。關於重陽節的詩詞有很多,最耳熟能詳的,應該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灶搏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管家鄉的兄弟稱為山東兄弟。

當時王維獨自漂泊在京畿之地,遇到佳節,倍覺感傷。<>

這首詩,巧妙地將重陽節的兩種習俗融合在內,一種是登高,一種是插茱萸,秋天這個時候,茱萸的辛辣之氣最為濃烈,所以古人插茱萸,以抵禦初寒。關於重陽節,杜甫也有幾首名作,《九日寄岑參》《九日藍田崔氏莊》《九日五首》等,基調蒼涼悲壯,隱簡祥顯然每次重陽節,杜甫的心情都不是很好,不是「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咐談」就是「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4樓:平姐說保險

九九重陽來到,圍觀一下重核枯滲陽敗羨節都有什麼習俗。改脊。

對重陽節的認識

5樓:你即來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瞎迅重陽」。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的習俗,後來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 <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曆九敏春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民橋神耐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的習俗,後來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

為什麼要過重陽節?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6樓:楊子電影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期間,中國各地會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日主題活動和敬老愛老志願服務活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努力營造尊敬老年人、關愛老年人的社會氛圍。

在古代,矇昧的古人對火總有莫名的恐懼,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並認為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

7樓:瓦吉姆中國行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和「老年節」。除夕、清明節和中原節這三個節日統稱為中國祭祖的四個傳統節日。 當人們慶祝重陽節時,他們通常會進行一些活動,比如出去欣賞風景、爬山俯瞰風景、觀賞菊花、砍伐山茱萸、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等。

乙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中國人民優秀傳統的節日,不應再被現代中國人忽視。 其中所包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應該得到人們的真正承認和深刻記憶。 重陽節是乙個傳統節日,但它的意義是永恆的。

重陽節也叫攀巖節 在這一天,人們抬頭想念他們的親人。 正如詩中所說:「節日期間我兩次想念我的家人。

在中國古代,九被稱為「陽數」。在農曆九月初九,兩個或九個階段都是陽曆,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為"重陽節"。

重陽節有很多習俗,比如爬山、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山茱萸等。它充滿了興趣。

在古代,重陽節爬山的民俗也被稱為「爬山節」 據說這一習俗始於東漢。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也被稱為「老年節」。1989年,中國的重陽節被正式命名為老年節。每年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被指定為全國敬老節。中華民族歷來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重陽節前後,黨和**開展了各種敬老活動,如舉辦座談會、宴請老人、銀髮旅遊、體檢、送禮、助勞等,內容豐富多彩。 大多數地方還為老年人組織秋季徒步旅行,以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迴歸自然、熱愛祖國美麗山川的高尚品德。

8樓:在珍珠泉打麻將的木槿花

因為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乙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9樓:鬥愛

重陽節是我國的乙個傳統佳節,它歷史悠久,起初是為了祭祀而形成的乙個節日。但是演變至今,慢慢成了敬老愛老的節日。重陽節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

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利於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於長壽。

重陽節美在乙份思念,美在乙份景緻,美在乙份孝心,美在乙份詩酒情懷。這份美,在與親人的團聚中得以薰染和昇華,放射出最真實、最樸素的幸福和光芒。

10樓:網友

重陽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隨著社會的發展,重陽節逐漸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那麼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呢?

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習俗。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社會的提前到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佔到我國總人口的10%以上。在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衝擊下,敬老孝親、尊老敬老成為乙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

作為傳統節日重陽節,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濃濃情思。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 登高遠眺 觀賞菊花 遍插茱萸 吃重陽糕 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 久久 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 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登高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

重陽節來歷,重陽節的來歷?

回答您好。1.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2.重陽節 又稱 老人節 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 易經 中把 六 定為陰數,把 九 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

重陽節的由來,重陽節的來歷?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 老人節 因為 易經 中把 六 定為陰數,把 九 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 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 九日與鍾徭書 中載 歲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