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1樓:哲哥聊歷史
中元節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之一,其節日本身帶有古代的封建色彩,因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被保留至今,但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地位,卻比不上像清明節、中秋節、春節等這樣的節日,因此在這一天的節日風俗,其實在全國範圍內已逐漸不具有普遍性。
中元節的由來。
關於中元節的由來,有兩種比較公認的說法,一種是跟佛教有關,一種是跟道教有關,雖說是兩種不同的宗教,但相同的是它們均在七月十五這天。道教傳說中有三官大帝,也就是天官、地官、水官,他們分別在三元日檢校人間的功過,然後決定獎罰,這三元日是指中元、上元和下元,說具體一點上元節是正月十五,中元節是七月十五,下元節是十月十五。傳說中的中元節,地官就會開啟地獄之門,讓眾鬼離開地獄接受檢校,有主的回家,沒主的在人間遊蕩,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在這一天,道教的道士們會超度亡靈,很多人都會在這一天拜祭祖先和親人。
佛家的說法和道教相似,據說如來弟尺脊禪子目犍連尊者在禪定中看見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他使盡辦法也無法讓母親擺脫飢餓之苦,於是求助佛祖,佛祖開示解決之法,也就是在七月十五陵塵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仗十方眾僧的威神道力救脫。
祭祀祖先的風俗。
在中元節這天,一直以來都有祭祀祖先這樣的風俗,此風俗的目的是在懷念祖先的同時,默默禱告,以祈求祖先能夠保佑後代子孫。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
吃鴨子的風俗。
在中元節這天,還有吃鴨子的風俗,相傳在這天吃鴨子,因「鴨」與「壓」同音,所以可以達到辟邪、壓鬼的目的。其實,中元節之所以要吃鴨子,是因為在廣西農村種稻谷前,每戶人家都會買上一些鴨子回來養;在割完稻穀後,他們通常把鴨子放到稻田裡,讓鴨子吃掉田裡的穀子和蚯蚓。種野皮晚稻時,農民為了犒勞自己,開始殺鴨子過節。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就習慣在這天吃鴨子了。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2樓:阿培談民生
中元節的來歷及習俗介紹如下: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朝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在漢字文化圈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先數日,市井衝陸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
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開啟,陰間的鬼魂會放禁旦判山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
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區在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稱為「盂蘭盛會」、「盂蘭勝會」在河南省中元節有個小習俗,就是在中元節那天在自家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香紙來祭拜先祖。
中元節的節日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以及中元節的文化中,可以體會到中元節的意義,在於闡述懷念祖先的孝道,令人們慎終追遠,傳揚正確的孝道。
中元節是乙個異彩紛呈,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著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乙個載體,它反映了人們的鬼神觀念和宗教信仰,同時還有我國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說法,中元節的**是目連救母的故事模中,目連不忍母親在地獄受苦,廣施十方僧人,替母親贖罪,最終將母親解脫出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種表現,它所宣揚的便是報答父母、生前為善的信念。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3樓:阿肆聊民生
中元節由來:
它的誕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公尺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它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對於中元節這樣的傳統節日,與其說迷信,不如說敬畏、感恩,緬懷親人、敬畏生死,敬畏自然。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一定意義上,七月半祭祖節歸屬民間世俗,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
中元節的習俗:
1、焚楮送亡
一些地區在這時候給先人化袱錢,要寫包袱單子,就像填快遞單一樣,一般填三代,搞得清楚的話可以填七代梁團。單子必須小孩子來填,這其實是個家族教育,一面讓孩握渣纖子記住祖先名字,一面練習書法。
2、布田祈谷
布田祈谷,祈禱穀物豐收。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地官掌管豐收之事。段仿拜地官,希望今年獲得更好的收成。
布田,就是在田裡穀穗上掛五色小旗,也叫插彩。後來佛教七月三十燒地香,是對這個習俗 的吸收。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這些習俗現在沒了,但它們的變體還在。
端午節習俗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的簡短介紹(50字左右)
baby鞋子特大號 端午節介紹 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 掛菖蒲 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 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
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嗎?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任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每年農曆七月十四 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 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和傳說?中元節的來歷和傳說
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又稱鬼節,是從何而來?有什麼傳說故事呢?01 中元節源於早期的 七月半 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 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而被稱為 中元節 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 三元說 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