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喜的故事,王進喜的故事

時間 2022-02-12 18:25:05

1樓:手機使用者

從前,有一個人叫王進喜。他是一個英雄。

王進喜的簡短事蹟

2樓:秋色冷人心

王進喜——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油田石油工人。他率領鑽井隊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留下的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拓展資料:2023年,王進喜被評選為百年中國十大人物;2023年被評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3樓:小諭妹妹

王進喜,2023年10月8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討飯,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到玉門油礦做苦工,直到玉門油礦解放。2023年春,他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先後任司鑽、隊長等職,202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23年9月,他帶領鑽井隊創造了當時月鑽井進尺的全國最高紀錄,榮獲「鋼鐵鑽井隊」稱號。2023年9月,王進喜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光榮出席了全國工交群英會。群英會期間,他得知東北發現了大油田,異常興奮,找到當時的石油部領導,積極要求參加石油大會戰。

2023年3月,王進喜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組織全隊職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鑽,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被譽為「鐵人」。

4樓:歷史謎中謎短**

眾所周知新中國的建立的困難的,從清王朝的覆滅到新中國的成立,華夏這個古老的名族經歷了西方列強的欺凌、日寇的入侵在經歷了百年的屈辱後在炮火的洗禮中建立起了新中國,期間無數的革命先烈付出了生命。

5樓:更龍江

提起「大慶」,首先想到的不再是一個地理位置,而是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那群人和那種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歲月不居,時光流轉,王進喜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6樓:金絲猴

鑽機到了,吊車不夠用,幾十噸的裝置怎麼從車上卸下來?王進喜說:「咱們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鑽機運到井場。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們用滾槓加撬槓,靠雙手和肩膀,奮戰3天3夜,38米高、22噸重的井架迎著寒風矗立荒原。這就是會戰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運鑽機」。

7樓:匿名使用者

王進喜於2023年得了胃癌在北京逝世

大家哭吧!

求鐵人王進喜的故事,求鐵人王進喜的一個故事

寶琬 1960年5月,打會戰第二口井時,王進喜被砸傷的腿腫得很厲害,他兩次從醫院跑回井隊,拄著拐堅持工作。一天,突然出現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粉,王進喜當即決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漿池攪拌不開,王進喜就甩掉柺杖,大喊一聲 跳 便躍進齊腰深的泥漿池中,戴祝文 丁國堂七八個人也跟著跳了進去。...

求鐵人王進喜的小故事,另或五把鐵鍬鬧革命體現大慶精神的小故事

赤誠報國 1949年9月25日,玉門解放。1950年春,王進喜通過考試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從 1950年春招工到1953年秋,王進喜一直在老君廟鑽探大隊當鑽工,他勤快 能吃苦,各種雜活搶著幹。他說,黨把我們當主人,主人不能像長工那樣磨磨蹭 蹭 被動地幹活。艱苦的鑽井生產實踐,鍛鍊了他堅忍不拔的...

陶淵明的故事,陶淵明的故事 5個小故事

王思佳麗 陶淵明辭去彭澤令退居田園後過著自耕自種,飲酒賦詩的恬淡的生活.相傳,一天,有個少年前來向他求教,說 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淵博的學識,很想知道你少年時讀書的妙法,敬請傳授,晚輩不勝感激.陶淵明聽後,大笑道 天下哪有學習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學則進,輟學則退 陶淵明見少年並不懂他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