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自閉症孩子相處,如何與自閉症的孩子相處?

時間 2022-01-18 19:15:03

1樓:小周高等教育**答疑

一、若發現他以不正確的方法使用器材或造成危險時,請立即教他正確的方法,千萬不要與他開玩笑或者指責他。

二、有時候他會遺失了什麼或身體不舒服而大聲嚷叫,甚至緊張的不知所措而四處走動時,請先觀察,再問「你怎麼了?」、「你要做什麼?」,然後再去幫助他或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當孤獨症兒童玩遊戲時,一時不瞭解遊戲規則,不懂怎麼玩時,記得先以手勢和動作示範玩法,幫助他了解遊戲規則,如果示範一次仍無法瞭解不妨多師範幾次,直到他理解為止。

四、大多孤獨症兒童不會主動接觸別人,缺乏與人相處的方法,有時還會喃喃自語,答非所問,當你想和他溝通時,除了試著叫他的名字外,還要想辦法面對他的眼睛。如蹲下你的身體,使雙方目光的水平一樣高,讓他知道你在和他講話。

五、如果孤獨症兒童對你的呼喚沒有反應動作時,我們可以用語言或者手勢提醒他,但千萬不要替他做或者為他先做,如提醒他拿出某物而不是替他拿出。

六、孤獨症兒童在某情境中,尤其在被人干涉時,往往會因為情急之下而情緒失控,或者說不出恰當的話,此時我們千萬不要嘲笑他,要立即示範正確行為並解釋讓他知道原因。

七、當孤獨症兒童出現鸚鵡學舌式的模仿說話時,請重複他說的話並將他所說的話轉換成疑問句,再詢問他的意思。如當他模仿你說「喝果汁」時,你可以用疑問的語氣問他「你要喝果汁嗎」?

八、有一種孤獨症兒童會主動找人談話,但內容重複或不恰當,無法表達他想與人建立某種關係的需求,需記得請善意回應他,並且繼續引導他話題及繼續對談的技巧。

一般人總認為自閉症兒童無感情、無反應,但與之相處你會發現他們天真、單純、敏感,以心與人相交,真誠對待他,將贏得他的注意和信賴,固定模式的教法,且堅持你的原則,最後妥協的是他。

因自閉症兒童執性強,所以經過矯治,且持續不斷被教導約束的自閉兒會有明顯的配合意識,也較能接觸不同的事與物,場合、人。早期未能持續教導者,在青春期及其後都有相當大的偏差行為,外界對他們的現況一無所知,目前一般看得到的都是學齡兒童,這些家長較能面對現實,堅強,努力掙扎,只想給孩子多一點的學習機會。

為自閉兒設計任何學習課程或者遊戲,均應以具體、感受性強、刺激強烈為宜,強調自然環境中實用性強的教材,且重複的由淺入深,並儘量將步驟劃分的細小,一點一點往上加,抽象形容的東西,他們通常不易理解,簡單的指令、口語,配合表情動作,會讓他們較易進入狀況,是自閉兒更好的進步和成長。

與自閉兒相處是一段令人終身難忘的經歷,自閉兒的表現經常會讓參與者產生挫折、茫然之感,但仔細想想,自閉兒家庭成年累月過這樣的生活,精神是多麼疲憊,有機會讓他們休息,除錯一下心情,他們將會感激不盡,有實質的鼓勵作用。

每個孩子都曾在孤獨中掙扎,直到遇見你給的愛„„為了所愛之人,你願意去到多遠的地方呢?讓我們為「星星的孩子」造一根遠行的柺杖,讓生命化做微光照進他們的孤寂。

2樓:區水荷

自閉症的日常護理要注意以下幾點,也是跟孩子相處的小技巧。  1、自閉症孩子比較欠缺忍受挫折的能力

因此教一項新的技能,最好先找到他會的部分,先讓他有成就感,再一步一步教。  2、對於改善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

例如:發現自己生氣的時候,要告訴自己:我不生氣,因為我是乖寶寶;我不生氣,我要深呼吸,因為我是好孩子。  5、自閉症孩子通常不太喜歡與人主動接觸

如何與自閉症的孩子相處?

3樓:水邊的獾

對於孤獨症兒童而言,具備耐心,愛心是最基本的,唯有如此才能與他們進行溝通,進而引導他們表達出真實需求與情感,那麼韓氏**是目前兒童孤獨症(即兒童自閉症)醫療干預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所以在與孤獨症兒童溝通程中,接下來晶片醫生羅列了有下列原則:

1、若發現他以不正確的方法使用器材或造成危險時,請立即教他正確的方法,千萬不要與他們開玩笑或指責他,漫罵他。

2、有時候他會因遺失了什麼或身體不舒服而大聲嚷叫,甚或緊張的不知所措而四處走動時,請先觀察,再問:"你要做什麼 ""你怎麼了 "然後再去幫他或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3、當孤獨症兒童和人玩遊戲時,一時不瞭解遊戲規則,不懂怎麼玩時,記得先以手勢和動作示範玩法,幫助他了解遊戲規則;萬一示範一次仍無法讓他了解,不妨多示範幾次,直到他了解為止。

4、有一類孤獨症兒童大部分的時間他不會主動去接近別人,缺乏與人相處的方法,有時還會喃喃自語,答非所問.當你想和他溝通時,除了試著叫他的名字外,還要想辦法對住他的眼睛,如:蹲下你的身體,使雙方目光的水平一樣高,讓他知道你正和他講話。

5、如果孤獨症兒童對你或欲與他互動者的呼喚沒有反應動作時,我們可以用語言或手勢提醒他,但千萬記得不要替他做或為他先做.如提醒他拿出某物而不是代他拿出來。

6、孤獨症兒童在某情境中,尤其在被他人干涉時,往往會因為情急之下而情緒失控,或者說出不恰當的話,此時我們千萬不要嘲笑他,要立即示範正確的行為並解釋讓他知道原因。

7、當孤獨症兒童出現鸚鵡式的模仿說話時,請重複他的話並將他所說的話轉變成疑問句,再詢問他的意思.如當他模仿你說"喝果汁"時,你可以用疑問的語氣反問他:"你的意思是要喝果汁嗎 " 。

8、有另一類孤獨症兒童會主動找人對談,但內容重複或不恰當,無法表達他想與人建立某關係之需求,要記得儘量善意響應他,並且引導他話題及繼續對談之技巧。

4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的孩子需要的是賞識教育。。。在鼓勵的同時指出他的毛病,,,不能心急

如何與自閉症人相處

5樓:csr是怪獸

這類人呢,其實是很脆弱的哦,他是因為對身邊的人不信任,或者有一些自卑的傾向,反正說到底,就是覺得缺乏安全感,和自閉症的人相處往往是蠻難的一件事情,首先,你要讓他接受你,讓他感覺你和他沒有距離,讓他安心,你可以常常和他講話,將一些有趣的笑話,或請教他一些他擅長的問題,和他討論他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我就是這樣的,蠻靈的)。然後,你可以坦白的和他說,問他願不願意和你做朋友,一般情況下,在對於只熟悉你一個人的情況下,他會毫不猶豫的答應的,要是不答應,不要介意,也不要吧氣氛搞得太尷尬。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總有一天,他會願意的。

最重要的一點,不要讓他覺得他是一個很難接近的人,自閉症的人很容易受傷,所以不要讓她傷心難過。感到孤獨。還有一點要記住哦,和他講話要保持輕鬆愉快,但不可以太吵,不然很容易被煩的哦。。。

祝你成功啦!

6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自閉症的孩子的情況都不是完全一樣的,要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來選擇不同的相處方式。

7樓:sxe醫通無憂

自閉症屬於心理問題,引起的原因可能與日常生活中的環境以及自身性格行為因素有關。當孩子任意吵鬧或到處遊走時,父母不妨緊緊地擁抱住他,讓他無法「脫軌」,同時要一邊拍撫他或安慰他們,直到孩子不再掙扎、逐漸安靜下來再逐漸放鬆。尤其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身體的接觸是非常需要的,它可以穩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產生安全感

8樓:太原天使兒童醫院諮詢

孩子自閉症爸媽應該怎麼做

1、第一點也是最簡單的一點,在家庭練習中家長必定要做到嚴愛結合,不要一味的溺愛孩子,這樣在表面看來,你是為孩子好,其實你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要過多的溺愛自己的孩子。

2、在練習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不要過多的依靠老師,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老師只是她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真正能給孩子帶來很大協助的人,仍是自己的爸爸媽媽親,所以在這時作為家長必定要在孩子前進的道路上及時進步自己,一起也要多多的給自己充電。

3、家長要仔細的調查孩子,找準孩子的根底點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只要發現孩子的根底點和閃光點,你才可能更好的瞭解孩子下階段的練習方向在**?然後針對性的找合適孩子的辦法。

4、在找到合適孩子的辦法,給孩子練習時,咱們首先要先放鬆孩子,讓孩子放鬆也並不是說完全的不管孩子,任由孩子自己亂玩。在讓孩子玩的一起,要讓他有目的性的玩,漫無目的的玩是不正確的,凡事都要讓孩子有目的的進行。

5、在此一起我們還要學會尊重孩子,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要過高的要求他,不要總是以為自己的孩子比他人差,然後來強迫孩子學這個,學那個,這其實也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不要說孩子有缺點,這個不會,那個不會,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是沒有缺點的,人無完人,咱們要捉住孩子現階段的要點,然後針對性的找處理辦法。

6、應該試著去平視孩子,不要總是把自己擺的居高臨下的方位,不要總是以為自己便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孩子的家長,自己是孩子的主導者,孩子就得聽你的,你說什麼他就必須要依照你的主意或要求去做,這樣是不正確的一種行為,咱們應該把自己的身份降到是孩子的玩伴,是孩子的朋友,咱們只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把自己的身份下降,才能真正的和孩子玩到一起。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怎樣跟自閉症的人交流,如何與自閉症人相處

從細微的事情中觀察孩子,找到孩子獨特專長的一面,每一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對所有人都冷漠,但對父母會親近一些 有些孩子對誰都帶有牴觸的情緒.有的孩子雖然自己不愛說話但喜歡樂器,有的孩子擅長繪畫,有的喜歡運動,家長朋友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特長,根據孩子不同的興趣和好,進行興趣培養,當孩子...

自閉症孩子該如何進行聽覺訓練,自閉症兒童在家應該怎麼進行康復訓練

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名詞,具體操作方法還是比較多的,所以我建議你最好去一些比較專業的自閉症訓練機構給孩子進行訓練 讓專業的老師為你的孩子進行檢測 在進行專業的訓練 並且老師會叫你回家具體的操作的方法 就是配合好家庭訓練 畢竟家長訓練起來沒有老師那麼專業和那麼有耐心 你家是哪的啊?要是鄭州的,我知道一個...

如何走出自閉症,怎樣走出自閉症

建議您 1 早發現,早 年齡越早,改善程度越明顯。2 促進家庭參與,讓父母也成為 的合作者或參與者。患兒本人 兒童保健醫生 患兒父母及老師 心理醫生和社會應共同參與 過程,形成綜合 團隊。3 堅持以非藥物 為主,藥物 為輔,兩者相互促進的綜合化 培訓方案。 去學佛唸佛做個快樂的人 我兩年抑鬱症都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