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員工在工作中因為失誤造成用人單位不滿意,可以叫員工待崗嗎

時間 2022-03-28 11:15:05

1樓:在真如寺看雜技的桔梗

用人單位有權利按單位制度管理員工,員工應該遵守單位規章制度。假如員工因個人失誤造成用人單位損失,可以讓員工待崗,情節嚴重的還可讓員工離職。

2樓:松下海原

公司通知員工待崗,應發待崗期間工資,一個月後讓離職,若公司無合法理由辭退你,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工資作為賠償金。以你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計算工資標準。若公司有拖欠工資或剋扣工資等違法原因,您可以以此被迫提出離職或確實是生產經營困難等原因解除,是有補償的,每工作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

若公司與你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應支付每工作一年一個月工資作為補償金。

3樓:wfa平安是福

當然可以待崗甚至辭退的,因為在簽訂勞動合同時明確規定如果用人單位不滿意在實習期內可以辭退

4樓:塞枋洲

員工在工作中因失誤造成用人單位不滿意。這還得看是什麼工作。要是安全問題那就不可以。

5樓:一個愛學習的魚

待崗是公司管理的一種手段,用的好可讓員工減少失誤更加認真工作,用的不好對員工對公司都產生不了任何好處,就是無效的管理手段。

6樓:評書企業家之選

提高自己業務能力,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才是上策。

7樓:合肥模具阿爾文

待崗,等待新工作。

用人單位這樣處理還算比較人性化。

待崗期間你要自我培訓,

然後,單位再斟酌看你適合什麼崗位。

8樓:小孩要聽話

這要看問題嚴重不嚴重了不嚴重給個教訓,嚴重的話就不能待崗了

9樓:

就看後果嚴重不嚴重,還有就是用人單位有沒有相關規定

10樓:

請問員工在工作中因為失誤造成用人單位不滿意,可以叫員工待崗嗎?

由於工作失誤給單位造成的損失應該由員工個人承擔嗎?

11樓:知道法也團隊

對於勞動者是否應當對用人單位的經濟損失承擔賠償責任,不能一概而論,應當結合以下情況具體分析。

第一,雙方在勞動合同中是否有約定。

當事人有約定且沒有違反法律規定的應當優先適用當事人的約定,以尊重當事人的意願。我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

即如果勞動合同約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根據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勞動者賠償經濟損失。

第二,雙方的約定是否超過法律保護的範圍。

相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勞動者處於弱勢地位,國家從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出發,用人單位在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經濟損失時,必須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我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即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勞動者對經濟損失應當承擔責任時,如果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不得全額扣除勞動者的工資收入,以便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第三,勞動者對經濟損失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為了避免勞動者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用人單位財產受到損失,保護用人單位的財產權益,如果勞動者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致使用人單位的財產受到損失,勞動者仍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程度相應的賠償責任,以敦促勞動者認真履行職責,嚴格遵守有關勞動規章制度。

總之,對於勞動者致使用人單位財產受到損失的應當結合勞動合同及勞動者的過錯程度進行認定,以便保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合法權益。

12樓:律圖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用人單位起訴要求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援。

13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因為勞動者原因造成公司經濟損失,勞動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沒有扣除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且發放的工資不得低於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第十八條 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準,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4樓:匿名使用者

最多 工資 的20%要賠償,如果越過,按最低生活水平發工資。

個人籤合同時應該有約定,領導有主管責任,承擔50%以上,你要擔150--1000元的損失費,不合法,也不合理,但是實際就這樣現實!關鍵是領導對你的主管態度,你的主管的品性和為人,你的工作實力和人脈關係,如果你水平比較高,絕對不會承擔過多,有時暗處還補一部分錢,這就是管理層的潛規則。

15樓:匿名使用者

從法律層面說:不應該由你個人出,你是在履行職務時出錯誤的單位可以根據相關的勞動合同、內部規章制度對你處罰但實際中,如果你不想在這個單位裡幹了,你就找領導,按照上訴理由講。

如果你還想幹下去,就主動找領導承認錯誤,表現出心甘情願接收領導的安排,保證以後注意,不再出現類似錯誤,並請他對你嚴格要求等等,給領導留下好印象,認為你是可造之才,將壞事變成好事。

但這點需要技巧,並且需要你完全認識到是由你的錯誤造成的損失,別再找其他人跟你一起承擔責任了。不管你在國企、事業單位還是私企,勇於承擔錯誤的員工還是受到歡迎的,推卸責任將很難被團隊接受

16樓:無名的戰士之王

這個個人原因洩露出了一些東西,導致單位的損失,確實個人應該承擔責任,但是承擔責任的多少在於單位。一般來說應該不需要全部承擔,可以承擔一部分。

17樓:海警

1、單位是私企嗎?一般私企是不負責員工的失誤給單位造成損失的;

2、這種情況,小的失誤造成損失,在事業單位和國企是不存在的;

3、你現在能夠去找稽核的領導共同承擔責任嗎?

1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抱著以後不在那裡混了的決心,那你就去找公司老大扯,你只承擔一半責任,因為還有你上級領導的稽核簽字認可。如果你還想在這裡上班混飯吃,那麼~~你自己就認了吧,且去找給你簽字稽核的領導就你工作失誤這件事私下向他道歉!由於你的失誤,使得這位領導很沒有面子!

不光是你要承擔1500元損失的事。你讓這位領導在工作中丟光了臉面,這才是大事!

19樓:

理論上領導勸勸負責,你不用陪一分錢

但是!如果你還想在這公司幹下去,陪吧,給自己一個教訓

領導是有好處自己拿,有黑鍋給你一個人背,正常的。

20樓:劉武陵

吃一塹,長一智。為這一千五,也可以一搏。但要算一下成本。也要設計一下謀略及步驟。做到「有理、有利、有節..」。鍛鍊和提高自己。

21樓:匿名使用者

你賠了吧,大事化小。你有責任,你對領導不負責任!

當然如果真追究責任的話,正式檔案貌似都要領導簽字的吧?就是領導審批。

那領導審批時在幹什麼啊?

22樓:匿名使用者

原則上,只要不是「有意為之」,僅僅為「失誤」,則損失通常為責任人承擔一部分,企業承擔大部分。嚴格講,損失由企業承擔,責任人承擔的不是損失而是考核,責任人領導同意也該承擔相應的考核(至少有管理責任)

23樓:匿名使用者

不應該,只要不是因自己幹私活給企業造成損失,均由企業承擔!否則,誰還打工?

24樓:匿名使用者

我在一家飯店打工,由於幹活有點慢,有一天旱上,老員工把我從洗碗間趕出來,敬理大聲喊叫我摘萊,態度很不好,中午下邊忙了,我手邊的活沒完留一點了,她又催促我趕快下來,我沒聽一氣之下哭回家。我忍無可忍脾氣暴發了。不給我工資,還說我打了許多盤子碗。

25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這個應該可以協商的,那你發的文是有原件照寫還是怎樣的啊?

26樓:騰飛的慾望

主要是領導對工作不負責任,領導的問題,當時錯誤卻在出在你身上,你們都有責任。我覺得應該單位全出,要不就是單位出三分之二,你出三分之一。這也是合理的!

~·····························

27樓:匿名使用者

想在那裡混的話,認錯態度好接受批評,不想在那裡混的話鬧。自已看,剛畢業新手嗎

員工犯錯可以待崗嗎。一個員工藉口工資低,不願上班,影響生產,給予待崗15天可以嗎

28樓:匿名使用者

對消極怠工員工待工處理不當。

單位和勞動者是一方提供勞動報酬,一方提供勞動的關聯體。當發生消極怠工時,支付勞動報酬的一方無法得到對應的回報。如何合理處置消極怠工的員工?

這是一個全中國一半以上單位都會有的煩惱。不僅是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社會團體等各類組織都會遇見這個問題。

《勞動合同法》中關於用人單位解除和終止的規定一共4條13種情形,其中並沒有消極怠工一項。這就決定了當員工發生了消極怠工時,用人單位不可能很簡單得解僱了事。一般而言,單位但凡出現消極怠工的員工,大多有自身管理因素。

單位首先應當從自身方面找找原因,能夠改善的儘量改善。不能改善的,最佳方法是通過教育和勞動定額和報酬掛鉤考核讓其改善,不能通過教育和勞動定額改善的,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

對消極怠工的員工做待崗處理,有涉嫌剝奪勞動權利之嫌。況且,待崗15天不是處理,二是享福,因為因為用人單位原因停工一個工資支付週期是要按勞動合同約定的標準支付工資報酬的。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三條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發生合併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字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解除和終止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佔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二條 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週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週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因為工作的失誤對公司造成損失開除員工,員工能獲得賠償嗎

解除勞動合同合法的,應當賠償用人單位損失。根據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 三 項規定,勞動者嚴重失職,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因此解除勞動合同,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1 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是故意造成的,則全額賠償 若過大過失造成的,則部分賠償,賠償比例由法官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員工在工作期間因為工作失誤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這時員工需要賠償嗎

一般不會賠償公司損失,因為有的損失是員工不能承受之重,但一定會被處罰,而且可能處罰比較重。回答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是否需要賠償應區別對待 1 勞動者故意造成的損失需要100 全額賠償 比如因為失戀啊 心情不好啊,故意破壞用人單位的產品 裝置等 2 勞動者存在重大過失的,50 左右 明顯可以避免...

企業中員工在工作中受傷,在治療期間工資怎麼發放

幸運的楓陽 1 員工在工作中意外受傷,可以按照工傷賠償程式維權,依法申請工傷認定,然後申請喪失勞動能力等級鑑定,之後根據鑑定結果確定賠償金額。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 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