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家長如何瞭解孩子的心理健康

時間 2021-06-17 06:07:37

1樓:巴嘯風

給孩子樹立一個樂觀的心態

雖說人生有許多不如意的事,也不能整天一肚子的怨氣來面對孩子。在於孩子相處過程中,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情去面對孩子。把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感染給孩子,讓他從中體會到愛笑的人是很幸福的。

父母不能以暴打來讓孩子聽話

孩子也會有犯錯不聽話的時候,父母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教導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真正愛他的,這樣做是不對的,會讓父母擔心難過。絕對不能暴打孩子,打到孩子認錯為止。

這種暴打的行為,只會讓孩子認為什麼事都可以用打來解決,扭曲了心理健康。

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

不能只一味要求孩子做好什麼,做不好就批評就罵,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當父母的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願,給他一點自由的空間,相信他能面對這一切。你尊重孩子了,將來孩子才懂得尊重別人。

給孩子養良好的性格

父母不要老是對孩子吼來吼去,還有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這些很快被孩子學去,養成一個壞脾氣。好性格是從小培養成,從小教導孩子以禮待人,不可亂發脾氣。如果孩子的性格很惡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生活與工作。

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學習壓力

很多父母都這樣,希望孩子成績很好,將來能考上好的大學。為了這些,就給孩子下死命令,成績必須好,只能上升不能下降。這樣反而不利於學習成績,卻給了孩子許多的心理負擔。

學習固然重要,但必須找一個好方法,再給孩子多一點關心。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

孩子做錯事了,不能不聞不問,要及時幫他糾正過來,要耐心教導他不是什麼事都可以觸碰的。比如:未經許可,不可拿別人的東西;不可欺負人,打架等等。

慢慢長大之後,孩子心裡就明白有些事是不可以去做的。

2樓:知07700剖趕

對孩子的期望要適度,過去,家長常常認為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聽話才是好孩子。他們常常支配孩子,指責孩子,希望孩子成為他們所期望的樣子。因此,許多父母對孩子實施了過度教育,結果反而對孩子造成了人格上的扭曲。

3樓:知哥35100來漢

我們應該注意關注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變得更加活潑開朗,更加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跟孩子的成長經歷非常有關,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良好的環境。

4樓:晨啊54269牙顆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對於許多孩子來說,既有令人興奮的成功,也有使人困惑的失敗。對於孩子的失敗和過錯,有些家長缺乏應有的耐心和冷靜,只會罵罵咧咧,隨便地將「蠢豬」「笨蛋」「沒出息」之類的帽子強戴在孩子的頭上。殊不知,這樣做會極大的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5樓:貢雅雪

家庭是人生活的基本固定場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兒童的生活離不開家庭,家長應為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儘管每個家庭因經濟水平不同,住房條件各有不同,佈置標準不可強求,但居室佈置整潔、色彩協調是可以注意到的。

6樓:辰星

如果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支配過多,會讓孩子變得很脆弱,常常為了避免錯誤而放棄自己的創造性,放棄通過失敗來學習的機會。長此以往,會使孩子失去創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強烈的壓抑會使孩子產生人格上的扭曲。

7樓:名

失敗總有其原因,或是主觀上的不努力,或是客觀上存在問題,家長應幫助孩子細細分析癥結所在,然後對症下藥,採取措施,給予更多的關心和不失時機的教育引導。並且,在孩子不斷努力的過程中,家長要善於發現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績,及時地給予不同形式的表揚與肯定。面對孩子的錯誤和失敗,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採取科學的教育方法,儘快使孩子從「失敗」走向成功。

8樓:阿倩學姐呀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

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影響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1. 在一個情感健康的童年時代裡,總會有一個人全心全意地為我們服務。

當我們還是無助的嬰兒時,有這樣一個照顧者(通常是我們的父母),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到一邊,全神貫注在我們身上。ta會幫助我們表達,察覺我們的需求,安撫我們的情緒,為我們打造出一個安靜、舒適、可理解的世界,卻並不會要求我們去感謝、理解或同情,也不會要求我們去關心ta過得好不好。這種階段性的單方面關係會為我們最終形成健康的雙向關係提供保障。

通常我們會認為,利己主義者是由於得到了過多的愛而變得病態的人,但恰恰相反,一個利己主義者是一個沒有得到情感上的滿足的人。所謂的自戀者,只不過是一個在童年時期沒有被無條件喜歡過的靈魂。

2. 在健康的童年裡,照顧者會盡力去合理化我們的所有行為,鼓勵我們去質疑一切。

我們的照顧者是善解人意的。當我們哭鬧時,有人會說我們在博取關注,但ta卻會認為我們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擁抱和一些鼓勵的話語;當我們出言不遜時,ta會說我們一定是感覺到了威脅才會這樣;當我們粗心大意時,ta會覺得一切都是疲勞惹的禍。

我們的照顧者會不斷尋找表象下更深層、更富有同情心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的行為。ta會幫我們去支援自己、喜歡自己,讓我們並不會過度防衛自己的缺點,直到成長到足夠強大時去接受它們。ta讓我們堅信ta一直都會在那裡,踏實堅定地為我們付出著。

ta不會變化莫測,也樂於將自己的付出被視作理所當然。久而久之,我們建立起對人際關係的信任感,而這種信任感將會貫穿我們的一生。

3. 一個情感健康的成長過程是包容缺點的。

我們被允許憤怒,有時可以有些叛逆,甚至會說出「絕不」或「我就樂意這樣」這樣的話。照顧者們知道自己的缺點,便不會要求孩子們從根本上非要比他們更好。我們不必為了得到寬恕而處處服從,並允許自己的陰暗面被別人看見。

童年時期的自由會使我們長大後有能力滿足社會的需要,並且不會以自我毀滅般的叛逆來實現(實際上那些叛逆的人,本質上是必須過早服從一切的人) 。

在情感健康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會學到,被打碎的東西,也可以被修好;計劃會出錯,但仍可以制定新的計劃;跌倒了之後可以站起來,拍乾淨身上的灰塵。照顧者會為孩子們親身示範遇到問題如何冷靜下來、繼續前進,保持希望。

4. 從外界學習到的如何有效恢復自身的教誨,會漸漸變成孩子學習和他們自己對話的方式。

照顧者會這樣告訴孩子:恐慌感總會過去,人生之船會經受暴風雨的考驗,竭力回到港口。外面的世界足夠安全,可以放心去探索,並不是每個轉角都危機四伏。

對於生活中冒險,我們可以率先出擊,重振旗鼓,再出發進行更長的探索旅程。

重要的是,情感健康的童年容錯率非常高。我們並不需要把事事都做得完美。照顧者不必為孩子消滅每一個挫折,因為適當可控的挫折會讓孩子從中積累經驗,發展個性。

9樓:倦鳥何歸處

如果孩子心情不好時,對所有的活動都不感興趣。對策:

關注:密切關注孩子,通過注視、擁抱、牽手等行為來表達您對他的關愛。

鼓勵:根據他的眼神,對他所做的活動表示鼓勵。如果他有些沮喪,您可以對他的某些方面進行鼓勵,如努力參與活動的意願、活動的表現等;如果他對參加活動有不安全感,對自己沒信心,那可能是因為他還沒準備好參與活動,您可以讓他自己先靜坐一會兒,當他想玩的時候再讓他玩。

絕不要讓孩子感到有一種被忽視、被遺棄的感覺。

同感:向孩子解釋您對他心情低落的理解。

檢查身體:這時候不要忽視孩子的身體狀況,應對其健康情況進行認真檢查。

如何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家長如何瞭解孩子的心理健康

10樓:函綺楣

1、家長不要過分的關心孩子。因為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2、家長還要適當引導孩子與人接觸,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3、對孩子的誇獎不要過分。如果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讚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的虛榮心不斷增加。

4、家長與孩子相處時,情緒上要保持冷靜。切勿對孩子喜怒無常。千萬不要心情好的時候孩子要星星要月亮也答應,可等到生氣時馬上就對孩子亂喊亂罵,這樣會造成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的性格。

5、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嚇唬孩子他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並且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也會受到影響,以後家長的意見和告誡孩子就不會聽從了

6、家長不可在孩子的同齡人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打擊,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對孩子的自尊心有很大的傷害,最終導致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

家長該如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11樓:小柚吃大檬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未來,所以孩子的健康對一個家庭來說極其重要。這裡的健康既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極為關注,但是卻總是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長該如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12樓:出霞輝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更方面都是頭等大事,不管是孩子的智力發育,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是值得關心的方面。孩子的智力提升比較容易,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就屬於比較隱蔽的方面了,家長很難去關注到具體的情況。

跟孩子的談話不要帶有太大的目的性,不要讓孩子覺得,家長只是為了得知他的心理是否健康,而跟他進行的交流,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更不情願跟家長說話。

真正有效的溝通方式是,跟孩子聊各方面的內容,帶著心去交談就可以了,可以詢問孩子在學校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困難,有什麼開心的事情等等,這樣孩子會更願意與家長分享,然後家長就可以通過孩子說得這些片段中,根據孩子的心情、應對的態度、行為表現來推測孩子的心理怎麼樣,是否健康。

二、多跟孩子身邊的人交流,從側面收集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除了跟孩子溝通,還可以跟他身邊的人進行交流,例如老師、孩子的朋友、同學等等。跟老師的溝通,可以通過線上聊天,或者在參加家長會的時候,進行面對面的交談。

跟老師談話,可以得知孩子的學習近況,或者孩子在學校的一些表現。

跟孩子身邊的人聊天,其中的好處就是,可以更加客觀地瞭解孩子的行為表現,從而更加全面地關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當然由於不同的人所處的立場不同,所以觀點和描述都會有所出入,需要綜合各方面的講述,才可以下定論。

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 需要加深對學生心理的瞭解 青少年是發展的個體,其心理特點具有發展性,多變性,可塑性。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大腦發育 語言發育 心理髮育等關鍵期。要想做好學生教育工作,教師首先要了解他,瞭解他,才能幫助他。二 留心學生的心理求助訊號 儘管為人教師者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但由於受生物,社會...

如何讓孩子保持心理健康,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想讓孩子的心理更健康,重要的是父母自己的心理要先健康起來。第一,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全的家庭中。世界上最完美的家庭就是 爸爸愛媽媽,媽媽愛孩子!沒有什麼能比一個幸福美滿 充滿愛的家庭,更能夠讓孩子心理健康的了。如果父母之間,成天互相指責,互相抱怨,不能給孩子一個溫馨幸福的家,那不管怎麼努力,孩子的心...

如何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夢魘 第一,幫助自卑學生尋找自信,正確認識自我。自信是人們充分估計自我力量的一種內心體驗,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願望和理想能夠實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有了自信才能克服各種困難,最終取得勝利。只要保持一種 天生我才必有用 的健康心態,樹立信心並踏實學習,才會取得好成績,使其潛能充分發揮。小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