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怎麼吃才能保證膳食營養均衡,一日三餐應該怎樣安排才能均衡營養

時間 2021-08-30 11:00:16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有點寬泛了,很難一時間回答清楚啊。

飲食是個很有講究的學問,可以從西方科學角度講,早中晚三餐熱量比例最好為3:4:3

也可以從碳水化合物佔所有食物的65%左右,脂肪佔20%左右,蛋白質佔15%左右來看。

更可以從中醫上,根據你的體質,分為寒性、熱性等等來看。

你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目前的身體情況,是偏瘦還是偏胖。體質熱性還是寒性,這個要搞清楚了,才能進一步安排自己的飲食

2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中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及「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等平衡飲食的記載。

●「五穀為養」,是指用稻、黍、稷、麥、菽等穀物、豆類,作為養育人體的主食。前四谷富含碳水化合物,次為蛋白質。菽(大豆)則富含蛋白質,次為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碳水化合物作為熱能的主要**,生長髮育和修補則靠蛋白質。且穀物蛋白質缺少賴氨酸,豆類蛋白質缺乏蛋氨酸,用煮食豆粥等法同吃,則可互補,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五果為助」,指棗、李、杏、慄、桃等水果、硬果,有助養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糖類和有機酸等物,可生食,能避免因燒煮破壞其營養成分,飯後食用還能幫助消化,是平衡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

●「五畜為益」,指牛、犬、羊、豬、雞等禽畜肉食,有補益人體作用,是平衡飲食的主要輔食,補五穀營養值之不足。動物性食物多含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且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齊全,多屬完全蛋白質,優於植物蛋白,是人體生長修補組織和增強抗病能力的重要營養物質。

●「五菜為充」,指葵、韭、藿、薤、蔥等蔬菜,有充實健身之益。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纖維素等,也是重要的輔食**。有增食慾、充飢腹、助消化、補營養、防便祕、降血脂、血糖、防腸癌諸利。

●至於食物氣味,中醫歷來認為食物有「四氣」,即寒、熱、溫、涼四性,和辛、甘、酸、苦、鹹「五味」。講究食物的氣味(性味)和功能,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地進食某些食物,能卻病、健身和延年。正如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方》所說:

「凡欲**,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爾。」

●寒性、涼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熱瀉火、解毒養陰之功,適於體質偏熱者或暑天食用。

●溫性、熱性食物,大多能溫中、散熱和助陽,適於體質虛寒者或冬令進食。

●後代的中醫藥家又把食性平和的食物列為平性,常人可常年使用。

●辛味食物如生薑、辣椒等,大多含有揮發油,有散寒、行氣、活血之功,但過食則有氣散和上火之弊。

●甘味食物如白糖、大米等,多富含糖類,有滋補、緩和之利,但過食則壅塞淤氣。

●酸味食物如青梅、檸檬等,含有機酸多,有收斂、固澀之利,但過食則痙攣。

●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等,多含有生物鹼、甙類等物,有燥溼、瀉下之益,但多食則骨重。

●鹹味食物如食鹽、紫菜等,含鈉鹽較多,有軟堅、潤下之好,但多食則血凝。

許多食物往往不限於一味而有兩種以上味道,食物的性與味又關係密切,且烹飪方法的不同可使食物之性味改變。

因此日常飲食堅持五穀、五果、五畜、五菜和四氣五味的合理搭配、葷素兼吃,不偏食偏嗜,不過食暴食,患病時講究「熱症寒治」、「寒症熱治」地進食,既是促進人體健康的平衡飲食。

一日三餐應該怎樣安排才能均衡營養?

3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

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鐘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裡,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鐘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隻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

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三餐中食物的選擇:一日三餐究竟選擇什麼食物,怎麼進行調配,採用什麼方法來烹調,都是有講究的,並且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

一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麼早晚各應該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較合適。

三餐的品質各有側重,早餐注重營養、午餐強調全面、晚餐要求清淡。

營養早餐:早餐食譜中可選擇的食品有:穀物麵包、牛奶、酸奶、豆漿、煮雞蛋、瘦火腿肉或牛肉、雞肉、鮮榨蔬菜或水果汁,保證蛋白質及維生素的攝入。

豐盛午餐:午餐要求食物品種齊全,能夠提供各種營養素,緩解工作壓力,調整精神狀態。可以多用一點時間為自己搭配出一份合理飲食:

中式快餐、什錦炒飯、雞絲炒麵、牛排、豬排、漢堡包、綠色蔬菜沙拉或水果沙拉,外加一份高湯。

清淡晚餐:晚餐宜清淡,注意選擇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且注意不應吃得過飽。晚餐營養過剩,消耗不掉的脂肪就會在體內堆積,造成肥胖,影響健康。

晚餐最好選擇:麵條、米粥、鮮玉米、豆類、素餡包子、小菜、水果拼盤。偶爾在進餐的同時飲用一小杯加飯酒或紅酒也很好。

注意食物搭配,包括粗與細、干與稀、葷與素、冷與熱等均衡。食物搭配與營養均衡關係密切,對於每一餐來講,一碗方便麵只能提供油脂和少許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所以最好配上一份水果、一份肉類或豆製品,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素;對於一天飲食的選擇,如午餐吃了漢堡、炸雞,晚餐就該吃些清淡的食物,尤其是蔬菜。

禽肉,指雞、鴨、鵝、鴿、鵪鶉等肉類。禽肉的蛋白質營養與奮肉的大致相同,與畜肉不同的是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專家認為,吃禽肉比吃畜肉更有利於健康。

魚肉,魚類的肌肉含蛋白質15%-20%,而且因肌肉纖維短、細滑,故比吉肉、合肉更易消化。更重要的一點是,魚類脂肪含量只有1%一3%,其主要成分是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epa和俗稱「腦**」的dha,在海魚體內佔總脂肪酸的80%。值得注意的是,epa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冠心病的作用;dha是胎兒、嬰兒大腦及視網膜發育所必需,故在選擇肉類食物時,魚類應為首選。

蔬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和食物纖維,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起重要作用。蔬菜大致可分為三大類:葉菜(如白菜、莧菜、菜心),瓜茄(如青椒、黃瓜、西紅柿),根莖類(如土豆、胡蘿蔔)。

蔬菜可提供的維生素主要是維生素以葉酸、胡蘿蔔素以及b族維生素等。其中維生素c、胡蘿蔔素、葉酸在黃、紅、綠等深色葉菜中含量較高。綠葉蔬菜的礦物質含量很豐富;但某些蔬菜(莧菜、菠菜、通心菜等)中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吸收,故烹調這些蔬菜時,應先用開水漂燙,以去除草酸。

專家建議,**每日宜攝入500克蔬菜,其中2/3為葉菜,1/3為瓜茄和根莖類。

4樓:二孃呀

採取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才能確保均衡營養。

一般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

注意食物搭配,包括粗與細、干與稀、葷與素、冷與熱等均衡。食物搭配與營養均衡關係密切,對於每一餐來講,一碗方便麵只能提供油脂和少許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所以最好配上一份水果、一份肉類或豆製品,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素;對於一天飲食的選擇,如午餐吃了漢堡、炸雞,晚餐就該吃些清淡的食物,尤其是蔬菜。

一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麼早晚各應該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較合適。

三餐的品質各有側重,早餐注重營養、午餐強調全面、晚餐要求清淡。

營養早餐:早餐食譜中可選擇的食品有:穀物麵包、牛奶、酸奶、豆漿、煮雞蛋、瘦火腿肉或牛肉、雞肉、鮮榨蔬菜或水果汁,保證蛋白質及維生素的攝入。

豐盛午餐:午餐要求食物品種齊全,能夠提供各種營養素,緩解工作壓力,調整精神狀態。可以多用一點時間為自己搭配出一份合理飲食:

中式快餐、什錦炒飯、雞絲炒麵、牛排、豬排、漢堡包、綠色蔬菜沙拉或水果沙拉,外加一份高湯。

清淡晚餐:晚餐宜清淡,注意選擇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且注意不應吃得過飽。晚餐營養過剩,消耗不掉的脂肪就會在體內堆積,造成肥胖,影響健康。

晚餐最好選擇:麵條、米粥、鮮玉米、豆類、素餡包子、小菜、水果拼盤。偶爾在進餐的同時飲用一小杯加飯酒或紅酒也很好。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

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鐘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裡,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鐘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隻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

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吃素如何保證營養均衡,吃素的話怎麼保持營養均衡?

吃素很好啊,如果調配得當,不會缺少營養。我吃素吃了6年了,身體比以前還好。但是如果你是為了 大概不會有什麼成效。吃素對 身體都很好。如果你不是自己做飯,就一定要得到家人的理解跟支援,讓他們做飯時注意營養搭配。首先要注意多吃蛋,豆腐,豆製品,補充蛋白質。不要吃什麼所謂的素肉,那都是一堆調味料,沒什麼營...

人每天三餐吃什麼才能達到營養均衡

巴山夜雨 早餐應占人體全天攝入的總能量25 30 中餐佔全天總能量的30 40 晚餐佔到人體全天總能量30 40 dj林林 首先穀類應該,比如小麥大米玉米。第二蔬菜水果類,植物化合物能夠很好的促進腸胃蠕動,第三家禽類,魚蛋白,奶類,吃一些奶類能夠補充蛋白質。第四大豆堅果每天也要攝取,提供人體的膳食纖...

怎么樣吃的營養均衡?不肥胖,怎麼樣吃的營養均衡?不肥胖?

對 還得適當得運動 運動是最好的強身健體防肥胖的方法 只有營養不良才不會肥胖 有這方面的原因,還有就是飲食適度,生活規律,加適當的運動 營養均衡當然是好啊,肥胖都是因為營養過剩引起的,當然偶爾做做運動,少吃零食,多喝水,還有進食不要狼吞虎嚥,消化不良或許也會變胖。一天三餐怎樣吃才不會發胖而且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