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花生黃麴黴病菌汙染?

時間 2025-04-28 08:20:09

1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病原為腸型點狀氣單孢菌。各種養殖魚類均可全察培年發生前沒晌。流行季節為溫度較高的夏、秋季。

魚苗至成魚均會發生。病魚在水面上緩慢遊動,不攝食。防治方法:

停餌1~2天;②要適量投餵,切勿過量;③內服土黴素,劑量為克/千克飼料,連續3~5天,休藥期為30天;④在每千克飼料中新增10~30克大蒜泥及3~5克食母生,連續投餵3~5天;⑤內服腸炎靈、魚用三黃粉等中草藥,按說明書使用。慧鋒。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降低入庫水分。水分是黃麴黴生長必不可少的條件,從收穫到入庫是花生髮生黴變的主要森配時期,要採取日曬、風乾、烘乾等措施,在入庫貯藏前使花生含水量儘快降到安全含水量9%以下。花生如需脫殼,應充分乾燥後再脫殼。

2)降低倉庫溫度。低溫貯藏、地下貯藏等技術,能有效抑制黃麴黴菌的生長和繁殖辯春基,保證花生安全度夏。

3)降低倉庫溼度。較大的散裝倉庫應有通風裝置,倉庫要清潔乾燥,採用密封貯存方法,使倉外溫溼度不影響倉內花生。近年來,有的農村小型倉庫採用加入石灰或亞硫酸鈉等儲存方法,收到了較好攜謹的防黴效果。

4)收購時,對不同產區的花生單獨存放。花生收購點應配備專業檢驗人員和儀器,進貨時,質檢人員分批檢查水分、斑點、損傷粒、黴粒,嚴格把好原料關;在原料分級過程中,隨機取樣送化驗室,進行黃麴黴檢驗,合格後方可入庫。

花生髮黴有黃麴黴素嗎

3樓:想叫啥好

花生變質發黴後,是有黃麴黴毒素的。感染黃麴黴毒素的花生表面會長出許多白色的長毛,花生外皮的顏色也會變成黃色或者黃褐色。

黃麴黴菌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黴菌,非常耐熱,只有通過長時間的高溫作用,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黃麴黴菌代謝出的黃麴黴毒素具有很強的毒性,一次性大量攝入會導致人體出現緊急中毒的症狀。

黃麴黴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最喜歡在任何含油脂的種子內生長,主要存在於花生等種子中。此外,黃麴黴菌還主要出現在堅果類、穀物類、糧油製品以及家庭自制的發酵食品中。

堅果類:核桃、瓜子、開心果、榛子、松仁等。堅果類的食物一旦出現輕微變黃、發黑、苦味以及皺皮變色時,說明已經被黃麴黴菌感染,並已經產生大量的黃麴黴毒素,需要立即丟棄。

穀物類:玉公尺、大公尺、大麥、小麥、豆類。黃麴黴菌會使穀物類的食物出現破損、皺縮、變色、變質的現象。

糧油製品:花生油、玉公尺油等。在挑選製作糧油的原料時,如果原料帶有黃麴黴菌,則會使糧油製品中攜帶大量的黃麴黴毒素。

發酵食品:腐乳、黃豆醬等。受制作條件的影響,大多數家庭自制的發酵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的黃麴黴毒素。

發黴的花生,會產生黃麴黴素嗎?

4樓:妞神前力戈牙

的,所以說發黴的花生是不能吃的。我們在吃花生的時候,一定要看看這個花生有沒有發黴,如果這個花生已經發黴了,就應該把這個花生給扔掉,是不能夠因為心疼食物而吃下發黴的花生的。因為發黴的花生會產生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是一種致癌物。

會讓我們身體生病。

發黴的花生是會產生黃麴黴素的,所以說發黴的花生是不能吃的,並且黃麴黴素非常的耐高溫,即使是270℃的高溫,也不能夠把黃麴黴素給殺死。所以如果你的花生已經發黴了,這樣的花生就應該立即扔掉,是不能因為心疼食物而吃下去的,如果你吃下去的發黴的花生,那麼你就有可能得了癌症。

這對於身體來說是非常不好的,會讓你的身體非常難受。所以說在吃花生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吃新鮮的花生,不能吃發黴的花生,發黴的花生是一定不能吃的。如果你吃了發黴的花生就有可能患上癌症,並且如果你長期的吃發黴的花生,就有可能讓你的身體產生一些癌變,是非常不好的。

其實不僅是發黴的花生不能吃,任何食物在他們這都是不能吃的,因為黃麴黴素會在發黴的食物中產生,這種黃黴素的毒性是非常強的,人在吃了之後就會生病。所以我們在看到發黴的食物的時候是不能繼續吃的,即使發黴的食物只是一部分,但是可能已經感染到了食物的其他部分,雖然這些食物表面上看起來好好的,但是內部已經有了一些毒素,這樣的食物也是不能吃的。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

5樓:小豆子子梓

會產生黃麴毒素,而且這也不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也不利於我們的身體發育,所以發黴的花生最好不要吃。

6樓:羅文

會的,花生比較容易感染黃麴黴,這種毒素是致癌物,耐熱力比較強,發黴的花生一定不能吃。

7樓:史蒂芬斯

發黴的花生會產生黃麴黴素,黃麴黴素可使人致癌,所以千萬不要吃發黴的花生。

如何判斷花生有沒有感染黃麴黴菌

8樓:網友

1、品種抗性:花生黃麴黴毒素的汙染程度與栽培品種的抗性有關,即花生對黃麴黴具有品種抗性。

2、土壤:土壤本身也含有大量的黃麴黴菌,花生黃麴黴感染與土壤的型別有關,變性土壤比淋溶性土壤的感染少。

3、溫度和水分:特別是在花生收穫前的30至50天即進入飽果前到成熟飽果期,高溫乾旱時容易發生黃麴黴侵染、生長、產毒。

4、花生成熟度:適時收穫的花生黃麴黴感染少,延遲收穫的花生,黃麴黴感染率較高。

9樓:牽著蝸牛慢慢爬

看看花生的顏色,黃麴黴菌帶有黃色。

首先,要將外觀呈黃綠色的花生剔除,然後用流動的水浸泡、漂洗,再用水煮熟食用。黃麴黴菌毒素很耐熱,即使加溫到200℃也不能被破壞。而黃麴黴菌毒素可溶於水,經過漂洗、水煮,能被去除大部分。

10樓:公尺婚真肉

剝開它,肉若變色或聞著有黴味。

誤食發黴花生怎麼清除黃麴黴毒素

11樓:我去有意思好吧

誤食發黴花生處理方法:

1、飲食清淡。

吃了發黴的食物,很容易引起疾病,患上腸胃炎或引發腸胃不適,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飲食的清淡,以免加重腸胃的負擔。

2、補充水分。

不小心吃了發黴的食物可以多喝水幫助補充身體電解質,另外喝水也能促進血液迴圈、促進排便。另外,補充水分能夠促進腸道的清理,減少發黴的食物在體內的停留時間。

12樓:啥名字好呢呢呢

黃麴黴毒素進入人體以後,在肝臟中存留最多(是其他組織器官的版5~15倍),因此對肝臟權危害也最大。人如果誤食了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品,輕則可能出現發熱、腹痛、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重則可能出現肝區疼痛、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狀。

平時吃到黴變的堅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懶,要起身吐掉再用清水漱口。購買食物時,如果發現包裝不清潔、已破損的不要買。花生、瓜子等最好是帶殼儲存,曬乾後,用保鮮盒等密封儲存,最常吃的油炸花生公尺,應吃多少炸多少,不宜久存。

13樓:拒絕鹹蛋

少量誤食對健康影響不大,白細胞會公解掉,最多淋巴結漲大一下而已。

花生中黃麴黴菌如何去除?

14樓:小美美學姐

操作材料:花生、塑膠袋。

提取黃麴黴菌的方法如下:

1,將幾粒發黴的花生,放進乙個有封口的小塑膠袋裡,封上口,然後抖一抖,黃麴黴素就會掉在朔料袋裡。

2,選出幾粒發黴的花生,用棉籤或小紗布,擦拭發黴的部位,就可以提取到黃色的黴菌。

3,將幾顆發黴的花生,泡在少量酒精裡面,晃動幾下,取出花生,等酒精揮發,瓶子裡就會留有黃麴黴素。

黃麴黴毒素的特性如下:

1、aft的毒性極強。

遠遠高於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當人攝入量大時,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當微量持續攝人,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致使纖維組織增生。

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

2、aft具耐熱性。

一般烹調加工溫度不能將其破壞,裂解溫度為280℃。在水中溶解度較低,溶於油及一些有機溶劑,如氯仿和甲醇中,但不溶於乙醚、石油醚及乙烷。

3、食品中所汙染。

主要是黃麴黴毒素bi,其毒性目前一般認為有三種臨床特徵,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花生怎樣才能被汙染黃麴黴毒素

15樓:西珊凡

1、土壤。土壤本身也含有大量的黃麴黴菌,研究表明,花生黃麴黴感染與土壤的型別有關,變性土壤比淋溶性土壤的感染少。如果土壤缺鈣,會影響花生果殼中果膠鈣的積累,使果殼組織變鬆,產生爛果,從而給黃麴黴菌的侵染創造有利條件。

2、溫度和水分。在花生收穫前的30至50天即哪埋進入飽大森果前到成熟飽果期,高溫乾旱時,容易發生黃麴黴侵染、生長、產毒。乾旱使花生莢果含水量降低,造成莢果代謝活動變弱,使花生抗侵染能力降低。

此外,高溫乾旱有利於黃麴黴的生長,高溫溼潤的土壤抑制黃麴黴菌的生長。研究表明,乾旱滾緩畝程度與黃。

如何判斷花生黃麴黴

16樓:張三**

在家裡可以這樣判斷,當花生公尺發生黴變和還發黃色時,就產生黃麴黴素,吃起來有異味的絕對不能食用,應該也有黃麴黴素。

水稻稻曲病如何防治,防治水稻稻曲病用什麼農藥

中國農業出版社 稻曲病是一種危害水稻穗部的病害。在一個穗上通常有一至幾粒,嚴重的多達十幾粒甚至幾十粒發病。受害穗部病粒內外穎先裂開,露出淡黃色塊狀物,以後受害部位逐漸膨大,變成黑綠色,呈龜裂狀,並散出墨綠色粉末。稻曲病不僅毀掉病粒,而且還能消耗整個病穗的營養,致使其他子粒不飽粒,隨著病粒的增多,空秕...

花生葉斑病如何防治,花生葉斑病怎麼治?

中國農業出版社 香蕉枯萎病又稱香蕉巴拿馬病 香蕉鐮刀菌枯萎病 黃葉病,是世界農業史上分佈最廣 毀滅性最強的植物病害之一。1874年在澳大利亞首次發現該病害。1960年我國首次在廣西的芭蕉上發現香蕉枯萎病。香蕉的各個生長期,從幼小的吸芽至成株期都能發病。可導致嚴重的產量質量損失,甚至摧毀整個蕉園。防治...

西紅柿曲葉黃化病毒如何防治,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怎麼治

網上找找藥,有個 生物農藥30 懸浮劑柳 系列的,效果相當不錯,在什麼地方有個詳細的用藥說明,一會找找發上來。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怎麼治 1 培育無病無蟲苗是關鍵。該病對番茄植株侵害越早,發病率越高,所以預防要從育苗期抓起,做到早防早控,力爭少發病或不發病。苗床周圍雜草要除乾淨,苗床土壤要進行消毒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