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位於胸 腹之間,成穹窿狀,穹窿狀是什麼形狀?

時間 2025-05-04 04:55:11

1樓:匿名使用者

穹窿實際上是一種建築的構造,又稱穹頂、拱頂、圓頂,常指寬大的廳橋老漏堂上空所修築成圓球形和多邊曲敏爛面的屋頂蓋,我們不是曾經學過「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嗎,呵呵,其含中實就是圓弧形的頂樣結構。膈實際上是最主要的呼吸肌。

收縮時,圓頂下降,胸腔容積擴大,引起吸氣;舒張時,膈的圓頂上公升恢復原位,胸腔容積減小,引起呼氣。希望對你有幫助。

2樓:匿名使用者

1、背肌:(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斜方肌為背上部淺層肌,起於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及全部胸椎棘突,止於鎖骨外側三分之一,肩峰、肩胛岡,雙側斜方肌收縮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上部肌束收縮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縮可使肩胛骨下降,如肩胛骨固定,兩側同時收縮,可使頭後仰,斜方肌癱瘓,不能聳肩,斜方肌受副神經支配。

背闊肌為背下部淺層肌,是全身最大扁皮信猛肌,起於下6個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中脊,髂脊後部,肌束向外上止於肱骨小結節嵴,使臂內收、旋內、後伸。上肢上舉固定可以引體向上。豎嵴肌:

位於脊柱兩側縱溝內,是背肌中最長的肌,起自骶骨北部 和髂骨後部,肌束向上分別止於椎骨、肋骨和枕骨。一側收縮使脊柱側屈,兩側收縮使脊柱後伸、頭後仰。 2、胸肌:

胸大肌位於胸前部,起自坦橡鎖骨內側三分之二,胸骨和上部肋軟骨,止於肱骨大節結嵴,可使上臂內收、內旋和前屈。如上肢上舉固定則可以引體向上。提肋有助深吸氣。

膈位於胸腹之間,呈穹窿狀,周圍是肌腹,**為腱膜,稱中心腱。膈上有3個主要孔洞,主動脈裂孔位於第12胸椎椎體前方,通行主動脈和胸導管。食管裂孔,位於主動脈孔的左前方,平第10胸椎,有食管和迷走神經通過。

腔靜脈孔,位置平第8胸椎,在主動脈孔的右前方,有下腔靜脈通過。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縮時,膈頂下降,胸腔擴大,助吸氣,舒張時,膈頂上公升,胸腔縮小,助呼氣。膈肌腹肌同時收縮,可增大腹壓,助排便、分嘔吐等。

3、腹肌:腹直肌位於腹正中線兩側,是包裹於腹肌俏燃橋內的長肌,肌上有3-4條腱劃。腹外斜肌位於腹前外側淺層的扁肌,起點成鋸齒形與前鋸肌起點交錯,起於下8肋,肌纖維向前下,至腹前壁,逐漸移形成腱膜,並在中線於對側腹外斜肌腱膜交匯形成腹白線。

腱膜向下止於恰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之間,形成腹股溝韌帶,在恥骨結節的外上方,腱膜裂開形成三角形裂隙,即腹股溝管淺環。腹內斜肌,在腹外斜肌的深面,分為2層,前層形成腹直肌鞘前壁,後層形成後壁,包裹腹直肌。 腹橫肌,在腹內斜肌的深面,組成腹直肌鞘後壁。

腹直肌鞘由腹外斜肌、腹橫肌腱膜包裹腹直肌形成腹直肌鞘。腹股溝管位於腹股溝韌帶內側半的上方,有4壁,2口。外口為淺環,內口為深環,腹股溝管中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宮韌帶通過。

腹股溝管是腹壁下部薄弱區,在病理狀態下,腹腔內容物膨出形成腹股溝疝。

3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相連的蒙古包頂部的形狀就是膈的形狀了。

白令海峽位於那兩個大洲之間

志同道合晨 亞洲與北美洲,左邊是俄羅斯,右邊是美國阿拉斯加州,國際日期變更線也經過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是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 169 43 w 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 168 05 w 之間的海峽,位於大約北緯65 40 寬約35 86千米,深度在30 50米之間。這個海峽連線了楚科奇海 ...

馬六甲海峽位置位於什麼和什麼之間

我是一個麻瓜啊 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馬六甲海峽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馬六甲海峽呈東南 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線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線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馬六甲海峽現由新加坡 ...

一念之間成佛,一念之間成魔,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只在於一念之間。

一念三千 這是天台宗的觀法。三千者,地獄 餓鬼 畜生 阿修羅 人 天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等是十法界,這十法界中的每一界各具有十界,則成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各具有十如,則成千如,千如中的每一如又各具有三種世間 即眾生世間 國土世間和五陰世間 則成三千世間,或叫做三千諸法,是一切法的總稱。此三千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