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怎樣判斷文言文的倒裝句?(詳細點!謝謝)

時間 2021-08-11 17:54:36

1樓:_柳暗花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餘欺也。」

(3)藉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後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強」都是後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之」使定語後置。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用「者」的後置。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狀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如:「貧者語於富者曰」「於富者」就是置於句後作補語的介詞短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

[小練習]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烏紗之橫,皁隸之俗哉!

⑥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

⑦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後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於」。如:「今以鐘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小練習]補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

②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③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

⑤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⑦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倒裝,是相對於現代語法習慣而言的,因此,要判斷是否為倒裝句,以及屬於哪種倒裝句,首先要弄清現代語法基本結構:

狀語,定語 主語 狀語 謂語 補語 定語 賓語有一個順口溜可供參考:

定語置於主賓前,

謂前狀語謂後補。

狀語提前要分清,

能否還原分正誤。

在此基礎之上,只要能養成逐字落實進行直譯的習慣,直譯過來後,發現與現代語言方式在語序上不相符,即可判斷為倒裝句。如上一位回答者所舉倒裝句的例子:

大王 來 何 操?

可譯為: 大王 來(時) 什麼 拿(了)?

現代語序為: 大王 來(時) 拿(了)什麼 ?

即: 大王 來 操 何?

原來是作賓語的什麼(疑問代詞「何」)放到了作謂語的拿(操)的前面,那當然屬於倒裝現象了。

怎樣判斷文言文中的倒裝句式

小憨 瓦是小吖 高中的倒裝句我給你歸類一下好了1.賓語前置 就是賓語放在動詞前面了2.狀語後置 就類似 我在家裡等你 它倒裝後就成了 我等你在家裡 這就是狀語後置了3.主謂倒裝 就類似 我等 變成了 等我 4.定語後置 就類似 我愛可愛的你 變成了 我愛你可愛的 這麼形象的描述 懂麼?不懂再問我 判...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的分類及例句,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有幾種型別?

醉看飛花雨 倒裝句 一 主謂倒裝 甚矣,汝之不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二 賓語前置 1 動詞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於動詞前。古之人不餘欺也 世溷濁而莫餘知兮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良問曰 大王來何操?沛公安在?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用 之 或 是 把賓語提前,以加...

怎樣分辨文言文虛詞的意思,怎樣判斷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

朱雀于飛 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記憶。碰到一個記一個。熟能生巧。不要死記硬背。 虛詞的記憶比較困難,一個是前後句的關係,一個是積累,多看,文言文要找捷徑,那麼怎麼能稱之為古代的雅言呢?這是那些成天附庸風雅無所事事的士大夫專用語言,所以它的用詞都至為精密,捷徑沒有,要多練,多看。比如而的用法,可以從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