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嘗」的意思,在文言文中「嘗」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8-16 04:58:55

1樓:青山一尾魚

嘗動詞義:

1、形聲字。從旨尚聲。「旨」,滋味美。本義:辨別滋味;品嚐。

天子乃以雛嘗黍。——《禮記·月令》

臣先嚐之。——《禮記·曲禮》

不敢嘗。——《論語》

百鬼迪嘗。——《漢書·禮樂志》

嘗其旨否。——《詩·小雅·甫田》

2、嘗試。

嘗,試也。——《小爾雅》

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人,若何?——《左傳·襄公十八年》

3、經歷。

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傳·僖公十八年》

副詞義:

1、曾經。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宋·王安石《傷仲永》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2樓:始磊雍宵雨

在古代漢語中,「嘗」這個字,大部分都是曾經的意思,正如荀子

《勸學》裡所說的「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就是這個意思。

3樓:麴生軒轅晨希

嘗(嘗)cháng

⒈辨別滋味:~味。品~。臥薪~膽。〈喻〉經歷:險阻艱難,備~之矣(備:全都)。

⒉試,試一試:~試。

⒊曾經:何~?

4樓:匿名使用者

據我所知 應該沒有吧 目前遇到的翻譯 只做曾經翻譯 哦

5樓:518姚峰峰

文言文字典 ——關於「嘗」的意思

cháng

①《動》吃;品嚐。《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②《動》嘗試。《齊桓晉文之事》:「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③《動》經歷;遇到。《庖丁解牛》:「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④《副》曾;曾經。《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嘗敵】試探敵人的強弱。《宋史·蘇洵傳》:「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嘗鼎一臠】嘗其一二,可知其餘。語出《呂氏春秋·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脟:同「臠」。)

【嘗新】嘗食新收穫的五穀。

6樓:月全食下

我好像也只聽說過只有曾經的意思。

7樓:望揚興巧蕊

你好!曾經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在文言文中「嘗」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在文言文中「嘗」的意思有:

1、吃;品嚐。

2、嘗試。

3、經歷;遇到。

4、曾;曾經。

現代漢語中「嘗」的讀音、釋義及組詞如下:

嘗 cháng

釋義 1、吃一點兒試試;辨別滋味:~~鹹淡。

2、經歷;體驗:艱苦備~。~到了體育鍛煉的甜頭。

3、曾經:未~。何~。

4、姓。

相關組詞:未嘗、 原嘗、 越嘗、 奉嘗、 不嘗、 閒嘗擴充套件資料一、字形演變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嘗,口味之也。從旨,尚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嘗,親口品味食物的味道。字形採用「旨」作邊旁,採用「尚」作聲旁。

三、相關詞彙解釋:

1、不嘗

[bù cháng]

未曾。2、閒嘗

[xián cháng]

亦作「間嘗」。猶曾經。

3、驩嘗

[huān cháng]

馮驩 和 孟嘗君 的合稱。

4、嘗藥

[cháng yào]

古禮侍奉尊長服藥,先嚐後進。

5、嘗穢

[cháng huì]

謂舊時的孝親之行。

6、迪嘗

[dí cháng]

進嘗,進食。

7、尋嘗

[xún cháng]

平時。8、秋嘗

[qiū cháng]

古代天子與諸侯於秋季舉行的宗廟之祭。

9、嘗酎

[cháng zhòu]

祭祀時嘗飲新酒。

9樓:瀛洲煙雨

1、吃;品嚐。

《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譯文:嘗一塊肉, 就知道一鍋的味道,一鼎的調和。指事 物之間是互相聯絡的,由部分可以推知

整體。2、嘗試。

《齊桓晉文之事》:「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譯文:我雖然天生並不聰明,但是願意請求您讓我嘗試著做這件事。

3、經歷;遇到。

《庖丁解牛》:「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譯文:「依順牛本身的結構,(宰牛刀)連經絡相連和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沒有遇到過,何況是大骨頭呢?」

4、曾;曾經。

《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譯文:我曾經整天發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

文言版《說文解字》:嘗,口味之也。從旨,尚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嘗,親口品味食物的味道。字形採用「旨」作邊旁,採用「尚」作聲旁。

相關詞彙解釋:

1、品嚐[pǐn cháng]

仔細地辨別;嘗試(滋味):品嚐鮮桃。

2、嘗試[cháng shì]

試;試驗:他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嘗試過各種方法。

3、何嘗[hé cháng]

副詞。表示婉轉的否定,帶有反問和辯解的語氣。

4、嘗新[cháng xīn]

吃應時的新鮮食品:這是剛摘下的荔枝,嚐嚐新吧。

5、秋嘗[qiū cháng]

古代天子與諸侯於秋季舉行的宗廟之祭。

10樓:最愛只是當時

嘗動詞義:

1、形聲字。從旨尚聲。「旨」,滋味美。本義:辨別滋味;品嚐。

天子乃以雛嘗黍。——《禮記·月令》

臣先嚐之。——《禮記·曲禮》

不敢嘗。——《論語》

百鬼迪嘗。——《漢書·禮樂志》

嘗其旨否。——《詩·小雅·甫田》

2、嘗試。

嘗,試也。——《小爾雅》

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人,若何?——《左傳·襄公十八年》

3、經歷。

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傳·僖公十八年》

副詞義:

1、曾經。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宋·王安石《傷仲永》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11樓:青春丶有你目送

在文言文中「嘗」的意思是:

①《動》吃;品嚐。《察今》:「~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②《動》嘗試。《齊桓晉文之事》:「我雖不敏,請~試之。」

③《動》經歷;遇到。《庖丁解牛》:「技經肯綮之未~,而況大軱乎!」

④《副》曾;曾經。《勸學》:「吾~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拼 音:[ cháng ]

部 首: 小

筆 畫: 9

繁 體: 嘗

五 筆: ipfc

基本釋義:

辨別滋味:~食。~新(吃新收穫的穀物或應時的果品)。~鮮。品~。臥薪~膽。

試,試探:~試。~敵(試探敵人的力量)。

經歷:~受。備~艱苦。

曾經:未~。何~。

相關組詞

品嚐,嘗試,嚐鮮,嘗新,何嘗,未嘗,飽嘗,奉嘗,原嘗,不嘗,嘗受,竊嘗,秋嘗,嘗藥。

12樓:泉來福永棋

也就是文中嘗古意思就是說在書籍文章中瞭解古時的東西

13樓:呂秀英鄭子

1.辨別滋味,品嚐

天子乃以雛嘗黍。――《禮記·月令》

臣先嚐之。――《禮記·曲禮》

不敢嘗。――《論語》

百鬼迪嘗。――《漢書·禮樂志》

嘗其旨否。――《詩·小雅·甫田》

2.經歷

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傳》

3.曾經

未嘗|何嘗

14樓:段幹增嶽能俏

嘗。在古文中

有曾經的意思,不如吾嘗而思之。

15樓:公西長征闞釵

一、動詞

1、本義:辨別滋味,品嚐。

16樓:行學岺煙丁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宋·王安石《傷仲永》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17樓:韶華自轉人空嘆

嘗 cháng

亦作「嚐」。

1.辨別滋味,吃一點兒試試。

《詩‧小雅‧甫田》:「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

唐王建《新嫁娘詞》之三:「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祖父愛孫女,閨女家有時送來幾個黏餅子、醃雞蛋,他總要留給孫女兒吃,自己只嘗一點點。」

2.食;吃。

《詩‧唐風‧鴇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嘗?」朱熹集傳:「嘗,食也。」

《捻軍歌謠》:「送來銀兩窮人用,送來糧食窮人嘗。」

3.試探;試驗。

《左傳‧襄公十八年》:「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之。若可,君而繼之;不可,收師而退,可以無害,君亦無辱。」

《新唐書‧楊慎矜傳》:「至聞國忠語,乃喜,且欲嘗帝以取驗。」

清黃宗羲《再辭張郡侯修志書》:「何苦而嘗身於市虎乎!」

4.經歷,身受,嘗受。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曹禺《雷雨》第四幕:「罪孽是我造的,苦,也應當我一個人嘗。」

5.通「常」。

《史記‧刺客列傳》:「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當立;必以子乎,則光真適嗣,當立。』故嘗陰養謀臣以求立。」

唐卿雲《送人遊塞》詩:「雪每先秋降,花嘗近夏生。」

清孫枝蔚《六客詩‧棋客》:「人間勝敗尋嘗有,一局何勞重嘆嗟。」

6.古代秋祭名。

《詩‧小雅‧天保》:「禴祠烝嘗,於公先王。」

《爾雅‧釋天》:「秋祭曰嘗。」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嘗者,以七月嘗黍稷也。」

7.泛指祭祀。參見「嘗駒」、「嘗醪」。

8.副詞。曾經。

《論語‧衛靈公》:「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

晉潘岳《閒居賦》序:「嶽嘗讀《汲黯傳》。」

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我也嘗見想做**的青年,我買**法程和文學史來看。」

----漢語大辭典

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8樓:匿名使用者

1、<動>吃;品嚐。

《呂氏春秋 察今》:「~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朝代:戰國末年

釋義:品嚐一小塊肉就知道了一整鍋肉的味道,進而知道一鼎肉的味道是否調和。

2、《動》嘗試。

《齊桓晉文之事》:「我雖不敏,請~試之。」

朝代:先秦

釋義:我雖然天生並不聰明,但是願意請求您讓我嘗試著做這件事。

3、《動》經歷;遇到。

《庖丁解牛》:「技經肯綮之未~,而況大軱乎!」

朝代:先秦

釋義:連經絡相連和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沒有碰到過,何況是大骨頭呢?

《左傳 僖公十八年》:「險阻艱難,備~之矣。」

朝代:春秋末期

釋義:艱難險阻,都經歷過。

4、《副》曾;曾經。

《勸學》:「吾~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朝代:戰國

釋義:我曾經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穫大)。

《傷仲永》:「仲永生五年,未~識書具,忽啼求之。」

朝代:北宋

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嘗」的詞語:

1、嘗敵:試探敵人的強弱。

《心術》:「故古之賢將,能以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朝代:宋代

釋義:所以古代明智賢能的將領,都能夠用一定兵力去試探敵方的虛實,又能夠根據敵方的強弱,準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因此他對是進攻還是避戰撤退,都能做出自己的決斷。

2、嘗鼎一臠:嘗其一二,可知其餘。

《呂氏春秋 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脟:同「臠」。)

朝代:戰國末年

釋義:品嚐一小塊肉就知道了一整鍋肉的味道,進而知道一鼎肉的味道是否調和。

3、嘗新:嘗食新收穫的五穀。

文言文中「未嘗」的的意思是什麼,在文言文中「嘗」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 未嘗 的的意思是尚未,從未。未嘗的意思 1 未曾 終夜 閤眼。2 加在否定詞前面,構成雙重否定,意思跟 不是 不 沒 相同,但口氣比較委婉 這 不是一個好建議。你的辦法固然很好,但是也 沒有缺點。拼音 w i ch ng 引證解釋 郭沫若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 魯迅誠然是一位現實主義的偉大作...

「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不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七雲學姐 意思是 歡喜 快樂 一 豫的組詞 猶豫 豫劇 逸豫 豫園 豫州 豫遊 豫約 悅豫 豫備 豫教 二 豫的筆順 擴充套件資料一 字源演化 二 說文解字 文言版 說文解字 豫,象之大者。賈侍中說 不害於物。從象予聲。白話版 說文解字 豫,是特大的象。賈侍中說 象對各種動物無害。字形採用 象 作邊...

矢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在文言文中則的意思

矢 sh 名詞義 1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鏑括羽之形。本義 箭。以竹為箭,以木為矢。矢又謂之箭。釋名 矢,弓弩矢也。說文 掌六弓 四弩 八矢法。周禮 司弓矢 矢,箭也。廣雅 嗑得金矢,解得黃矢。易 噬 疾如錐矢。戰國策 齊策 侍投則擁矢。禮記 少儀 既挾我矢。詩 小雅 吉日 矢以柘若棘。大戴禮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