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詩歌《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境

時間 2021-10-14 21:35:05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句的意境:

將花鳥人格化,有感於國家的**、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來寫春天,寫出了睹物傷情,同時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亡國之悲,離別之悲。體現出詩人的憂國情懷和愛國之情。

2樓:匿名使用者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意思是人感傷的時候,好像花也跟著流淚,與家人離別的恨意,連鳥兒都覺得驚心動魄。「感時」承上二句,而「恨別」啟下 。

「感時」、「恨別」二句概括深廣,痛心於國破、憂思於家室,家國命運在這裡得到了統一。看花濺淚,聞鳥驚心承「城春草木深」而來,「感時」是感春之時,也是感家國殘破之時,也是感離家長久之時,故而引出「恨別」來 。禪宗說「翠竹黃花無非般若。

」東坡先生也詩云「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我們就如是地欣賞,如是地傾聽,蟲鳴鳥叫、風聲、溪聲。所謂古來詩人妄想多,帶有憂鬱性格的杜甫將詩人慣有的情執加諸於詩文之內,確實有一番抒情。

但從山河到國土的分別,再到「花濺淚」、「鳥驚心」的妄分別,依佛法的觀點,可以說是「妄上加妄」,妄想極了!

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樓:南京新華電腦專修學院

杜甫《春望》

感傷復時局,見花難制禁涕淚.悵恨別離,鳥鳴每每驚心.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兩句一般解釋是,對亂世別離的悲涼情景,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作者觸景生情,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並運用互文手法,可譯為「感時恨別花濺淚,感時恨別鳥驚心」.

4樓:力慶雪孝多

制」這兩句一般bai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du之物zhi,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dao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一個「濺"字,運用了擬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當時面對國家衰亡的無奈感慨和綿綿愁緒借用花的濺淚表現出來。

從中我們似乎感到,未老先衰,愁容滿面的詩人正含淚眺望長安的斷垣殘壁的遍地草木,一種難以排遣的憂憤襲上心頭,不由得對山河依舊,人事巳非的荒涼景象發出沉重的感嘆。然後,他無可奈何地把模糊的視線由遠而近漸漸地移了眼前的花、鳥。大概花、鳥這種本無人情的自然之物著實被詩人的綿綿愁緒感染,也禁不住為感嘆時事,痛恨離別而哭泣、驚心。

杜甫《春望》中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和春愁中的哪幾句詩表現了同樣的?

5樓:

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和《春愁》中的「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表達了同樣的感情。

6樓:愛上大白怪我咯

《春愁》--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其中「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這句詩和杜甫《春望》中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表達了一樣的情感

希望能幫到你

7樓:來自九鯉湖生龍活虎的冬天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賞析

力慶雪孝多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一個 濺 字,運用了擬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當時面對國家...

從望嶽到春望,石壕吏,杜甫的詩歌風格有什麼變化

回頭 從充滿抱負到憂國傷時再到為人民深感悲痛。 繁花空落盡 從詩風豪邁到悲傷最後是憂國憂民。 杜甫詩歌風格的變化 杜甫 公元712 770 盛唐大詩人,主要因為他在世,文學史將 安史之亂 後的十餘年也歸入盛唐。字子美,世號 杜工部 河南鞏縣人,年少既讀萬卷書,又 裘馬頗清狂 地壯遊山水,有 致君堯舜...

杜甫的詩春望表達的藝術特點,杜甫詩歌的藝術特色。

用詞自然 表現力極強。詩人激越與奔放的感情,突出表現在遣詞用語上。作者把重要的詞語都寫在每句的前面 國破 城春 感時 恨別 烽火 家書 白頭 而這一切思緒皆從 國破 而來。春望 一詩中 深 字很有表現力,歷來為人所稱道,一個 深 字表現了因戰亂而荒蕪的景象 開篇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而河山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