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分析方法中選定的分光光度法,為什麼都有乙個規定的上限和下限?

時間 2025-05-09 14:10:07

1樓:網友

因為濃度相差太大的話線性關係會變差。

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基礎是什麼

2樓:機器

答:春兆虧1】分光光度法的定猜判量分析基礎是朗伯--比爾定律。定量表示式:a = kbc

a = kbc 的物理意義:有色(吸光)物質的吸光度(a)與濃度(c)及其液層厚度(b)的乘積成正比。k 為「吸收係數」與吸光物質的性質扒神、入射光的波長及溫度等因素有關。

依據a = kbc ,可以對物質進行定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中檢出限和檢測限有什麼區別,計算公式分別是什麼

3樓:房老師

【】分光光度法中檢出限:

對空白溶液測定n次的檢出限 l = 2·2^1/2 ·(n-1)s

s 為 標準偏差。

分光光度法中檢測限:

在樣品吸光度測定時需要扣除空白值後的吸光度值為 ,所對應的濃度值。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據是什麼

4樓:門下走狗金牛

1,定性分析的依據:紫外光波長具有一定的範圍,不同的物質最大吸收波長不一樣,比如甲物質在紫外的a和b波長處有吸收現象,而且在a處達到最大吸收,則甲物質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長是a。不同的物質的這種波長不一樣。

2,定量分析依據:根據朗伯-比爾定律,物質濃度和吸收波長的強度成正比關係。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長範圍內測定物質的吸光度,用於鑑別、雜質檢查和定量測定的方法。

當光穿過被測物質溶液時,物質對光的吸收程度隨光的波長不同而變化。因此,通過測定物質在不同波長處的吸光度,並繪製其吸光度與波長的關係圖即得被測物質的吸收光譜。

5樓:demon陌

定性分析:

紫外光波長具有一定的範圍,不同的物質最大吸收波長不一樣,比如甲物質在紫外的a和b波長處有吸收現象,而且在a處達到最大吸收,則甲物質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長是a。不同的物質的這種波長不一樣,這就可以作為定性分析的依據。

定量分析:根據朗伯-比爾定律,物質濃度和吸收波長的強度成正比關係,這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定量分析依據。

因分析試樣用量和被測成分的不同,又可分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等。後推廣為在明確劃分物質種類的前提下,即把物質定性以後,具體分析物質的強度、剛度、範圍變化量指標。在「量」 的方面分析物質,適於分析危險損失發生的概率、頻率和損失程度等量度指標。

6樓:佳松

定量的根據是朗伯比爾定律,定性的依據是吸收曲線的特徵值以及整個吸收曲線的形狀。

7樓:劉正靜

根據吸收光譜上某些特徵波長處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別或測定該物質的含量,這就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據。

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怎樣確定顯色劑的用量?

8樓:網友

1、可按標準方法進行。

2、研究性實驗,一般採用:固定其他條件(被顯色物質的量、ph、其他),濃度由低到高改變顯色劑用量進行實驗,繪製顯色劑濃度(橫座標)—吸光度(縱座標)曲線,在曲線上往往有一平臺(顯色劑增加,吸光度不在變化),這個平臺部分所對應顯色劑(用量範圍),就是顯色劑的用量(範圍)。顯色劑用量還要考慮測定物質的濃度範圍,故要有一定的餘度。

9樓:網友

???一般都有標準呀~按照標準做就可以了啊~

在分光度法中,宜選用的吸光度讀數範圍()。

10樓:科技二三事

在分光度法中,宜選用的吸光度讀數範圍(汪敗氏)。困散。

枯睜。正確答案)

用分光光度法做試樣定量分析時,應如何選擇參比溶液

用要測離子濃度為定值,其它物質濃度相同的溶液。 如何選擇參比溶液 a.如果僅有顯色劑與被測組分反應的產物有吸收,則可以用純溶劑作參比溶液 b.如果顯色劑和其他試劑有顏色,則用試劑溶液作參比液 c.如果顯色劑與試劑中干擾組分反應,其反應產物有吸收,則按如下方式配置參比液 1 吸收較弱時,直接用試劑溶液...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和可見分光光度法的異同

黃鼠佇v瞭望坡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主要是依靠不同濃度在點燃時吸收的光強度不一樣而進行區別。可見光分光光度法是依靠可見光在通過相應的溶液時被吸收的強度而區別。原子吸收比較精確點。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是根據物質分子對紫外及可見光譜區光輻射的吸收特徵和吸收程度進行定性 定量的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譜 分析...

分光光度法能測定些什麼物質!要具體點的最好有國標

定量分析,廣泛用於各種物料中微量 超微量和常量的無機和有機物質的測定。定性和結構分析,紫外吸收光譜還可用於推斷空間阻礙效應 氫鍵的強度 互變異構 幾何異構現象等。反應動力學研究,即研究反應物濃度隨時間而變化的函式關係,測定反應速度和反應級數,反應機理。研究溶液平衡,如測定絡合物的組成,穩定常數 酸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