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暈,上樓這麼複雜啊,這是高中地理必考的,可以利用幾何推匯出來的,換句話說初中幾扮讓銷何就能解決,可用公式 半徑=cos緯度*r 其中r為地球半徑,自己廳遊畫個圖就明白了滑衫。
2樓:網友
初中幾何問題。赤道是零度,北極是90度,那麼北京是北緯四十度孝乎態,就是說地心到北京的半徑到水平線角度是四十度。已知地球半徑的前提下,根據cos40=這一緯度上地球的半徑/地球半徑,就能求出這一緯度上地球的半頃知徑。
其實這不是地球半徑,地球半徑沒變,應該叫這一緯度巧源距離地軸的距離。緯度越高距離越小。
3樓:網友
我也為此事深思過,請問你是做什麼的?能否多交流派敏?
我有乙個看法,把地球由北向南切一刀,穿過北極和南極,得到的剖面應該是個橢圓,相當於乙個圓傾斜了乙個角度,塵信枝這個角度的餘弦應該等於地坦此球的南北半徑與地球赤道半徑之比。
地球的半徑
4樓:小新科普生活
地球半徑是6371km。
地球不是乙個規則的物體。首先,它不是正球體,而是橢球體,準確地說是乙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體; 其次,地球的南極、北極也不對稱,就海平面來說,北極稍凸,南極略凹;第三,地球的早宴絕外部地形起伏多變(這對測量地球半徑是有影響的)。平均大約3959英里(千公尺)。
嚴格地說,立體圖形中只有球體才有半徑的概念,但在很多領祥凱域,包括處理地球的模型,都會擴充套件「半徑」的用法。因此地球形狀與標準陸姿球體的偏差只有約三百分之一,這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充分地把地球看作球體並使用術語「地球半徑」。
地球半徑的測量說明
地球的形狀近似乙個球形,據說西元前三世紀時希臘天文學家厄拉多塞內斯(eratosthenes,西元前276—前194)首次測出了地球的半徑。
他發現夏至這一天,當太陽直射到賽伊城的水井s時,在亞歷山卓城的一點a的天頂與太陽的夾角為。他認為這兩地在同一條子午線上,從而這兩地間的弧所對的圓心角soa就是。
又知商隊旅行時測得a、s間的距離約為5000古希臘裡,他按照弧長與圓心角的關係,算出了地球的半徑約為40000古希臘裡。一般認為1古希臘里約為公尺,那麼他測得地球的半徑約為6340公里。
地球半徑是多少呢
5樓:亞浩科技
地球的半徑有三個常用值:
極半徑:是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距離,大約3950英里( 公里)(兩極的差極小,可以忽略).
赤道半徑:是從地心到赤道的距離,大約3963英里( 公里).
平均半徑:大約3959英里( 公里) .這個數字是地心到地球表面所有各點距離的平均值。
可以這樣求:平均半徑=(赤道半徑×2+極半徑)×(1/3).
地球半徑有時被使用作為距離單位,特別是在天文學和地質學中常用。它通常用re表示。
地球大概半徑千公尺。
地球半徑是6400千米,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題目不全,估計是問月球的半徑吧 可以用萬有引力定律 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假設月球的密度和地球的相同 假設一個質點分別處於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那麼這個質點和天體之間的距離就是天體的半徑 那麼 設地球半徑是r1 月球半徑是r2 地球質量m1 月球質量m2 質點m gm1m r1 2 6gm2m r2 2 m...
如果地球表面大氣壓為標準大氣壓,地球半徑為6400千米
手機使用者 球體的表面積是 s 4 r2 4 3.14 6400000m 2 5.14 1014m2 1標準大氣壓的值為1.01 105pa 大氣壓力為f ps 1.01 105pa 5.14 1014m2 5.19 1019n 空氣的重力g f 5.19 1019n 空氣質量m g g 5.19 ...
用C 程式設計輸入一球半徑,求球的體積需要程式設計的詳細過程)
以下是求球體積的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double r double v const double pi 3.14159 cout 請輸入求的半徑 r v 4.0 pi r r r 3.0 cout 球的體積為 c 是一種物件導向的計算機程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