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寶豬
註冊小行星有3種方法,一種是航天局或者觀測站贈送他們發現的編號小行星,你所說的天天向上裡面那些學生就是這個方法;還有一種就是自己去航天局或者觀測站申請購買行星命名權,傳說中好像很貴,而且說實話這並不是什麼超前投資,只知拆察是一些富人的遊戲或者天文狂熱愛好者的偏激愛好而已;最划算的一種就是自己觀測到的新的行星,然後自己把座標記住去宇航局申請行星命名所有權,這種方法分錢不花御型。上述的三種方法都收到絕對的法律保護。但是這種花錢命名是完全沒意義的,比如你買到乙個暗行星的命名權,雖然那顆星星有你的名字,但是你除了在觀測站看,否則是永遠看不見他的,因為他不發光,發光的行星基本都已有自己的名字,或者**高得離譜,而且就算你有了如果不是資深愛好者或者專家你自己是無法定位行星位置的,也就是你還是看不到行星。
建議樓主有興趣的話採用第一種和最後一種的方搭茄法。
2樓:網友
您是想把自己的名字註冊成小行星的名字, 還是自己發現了某天體,想註冊小行星?
宇宙行星是怎麼來的?
3樓:帛建設雲風
在太陽系形成初期,99%以上的物質向中心聚合成為太陽,周圍還有部分散在的物質碎片圍繞著太陽旋轉,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碰撞和引力作用,散在的碎片逐漸聚合成了九大行星,但那時的地球只是一團混沌的物質,又經過了幾十萬年,物質逐漸冷卻凝固,形成了地球的初步形態,再經過幾十萬年,由於地球的引力作用,由地球內部化學反應所產生的氣體噴出後被儲存在地球周圍,形成了大氣層,並由氫氣和氧氣化合成了水,再然後經過太陽的能量輻射,地球本身的電場、磁場作用和適宜的生存環境,由水中產生了有機物,也就是一切生命的祖先……
宇宙中的行星是如何產生的
4樓:姓起雲佘婉
宇宙形成初期,**使宇宙中的物質不段變化,大量的質量塊聚合其他較小的質量團塊,最終有些由於內部含有大量的氫,再巨大的恆星內部壓力和溫度下,聚變成為恆星,而較小的質量團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圍繞恆星運動,這寫質量團不斷的成長(就是不斷的有質量團碰撞使起質量增加)又經過上百釔年甚至更久成為較為穩定的星體--行星,而恆星由於聚變所以可以輻射各種射線,其中就包括可見光,這就是我們可以看到星星的原因。
5樓:科學放映室
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
宇宙中的星球是怎麼來的
6樓:迷失的孩子
你好,星球都是宇宙塵埃和氣體在引力作用下聚整合的(星雲團)。物體的質量和密度越大,引力越強。比如一團砂子,不可能都一樣大吧,肯定有大有小,然後呢,他們互相吸引,互相間的距離變得更緊密,誕生了幾個比較大的砂子。
這些比較大的砂子還會繼續發展壯大,吸引別的砂粒使自己更大。這是乙個良性迴圈。最終,誕生了乙個有沙粒組成的石頭塊子。
他是不規則的,但由於重力場的緣故,他會自轉,使自身逐漸變成球體。當然了,我只是打個比方,地球上的砂子是不可能這樣的,因為地球的引力太大了,不允許他們這麼做。如果把這些砂子放在真空的宇宙空間裡,就會如上所述。
前提是周圍沒有巨大的物質會影響這個過程,比如地球)。事實上,宇宙星雲團都是龐大的,甚至比太陽系還大,甚至有半個銀河系這麼大。星系,大致都是這麼來的。
宇宙中行星一開始的運動是怎麼實現的?
7樓:網友
宇宙的一切一切的物質都處於一種的無休止的運動中,有序運動是宇宙賦予的,「夸克」的自旋,核外電子的自旋,衛星、行星、恆性的旋轉,不動物體隨主體的運動等。無序運動是物體在運動中在各自的執行環境中獲得的,衛星、行星、恆星、星系的造成以及星體的**、岩石的風化等。行星的運動也是一樣組成前就處於運動中,前體在運動中形成行星,也會在運動中毀滅和再生。
它們的動量來自於「宇宙大**」的能量推動。
宇宙**的能量**於「奇點」的「能量積聚態」,是老莊哲學的「無」。「能量積聚態」「無」可能就是「黑洞」的最終狀態,是牛頓哲學和早期唯物論不能理解的。
8樓:網友
太陽的運動其實就是太陽系的運動: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是乙個通過對月球、太陽和行星的觀測資料和對古代月食、日食資料的分析,以及通過對。
9樓:水藏無魚
萬有引力的塑造。原始星雲(h)在重力的作用下凝聚,逐漸形成星系團,一定程度後,形成熱核反應,恆星誕生了;通過物質的反覆聚變,生成各種物質,恆星的死亡,重生,千百年的演變,形成星系。
10樓:網友
這個問題……還等著我們去研究。
要知道……由於搞不懂這個問題,牛頓改研究神學了……
宇宙中,有多少個行星?
11樓:史怡暢赤鳴
22日在雪梨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澳大利亞天文學家稱,整個可見宇宙空間大約有700萬億億顆恆星,即1022顆恆星。
即使是在地球最黑暗的地方,人們用肉眼觀測天空,也只可看到包括恆星和太陽系部分行星在內大約5000顆星星,而在燈火輝煌的城市中,可看到的恆星就只有100顆左右了。
澳大利亞天文學家利用天文望遠鏡,首先選擇宇宙的一小塊區域進行觀測,測量這塊區域中所有星系的亮度,並計算出所有星系中包含的恆星數量,然後再運用這一計算結果推出整個可見宇宙中的恆星數量。天文學家相信,這一數字要比以前的估算精確很多。
澳大利亞天文學家在雪梨國際天文學聯合大會所報告的恆星數量,確實可以被稱作天文數字。700萬億億顆恆星就是指在數字7以後加22個零。這一數字要比地球上沙灘和沙漠中所有沙粒的數量還要多。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德萊佛博士說:「宇宙中實際恆星的數量可能比這一數字還要大,甚至可能是無可計數的。」他相信,宇宙中很多恆星都有行星,而其中一些行星上還可能有生命存在。
但由於它們離地球十分遙遠,人類可能永遠都無法與生存在那裡的生物有任何聯絡。
12樓:陀燕侍祺
這個問題就象問宇宙中有多少恆星一樣,恐怕永遠也沒有準確的答案。因為宇宙實在是太大了。目前,太陽系內已經發現的大行星是八顆,矮行星四顆,小行星已經正式編號的有上萬顆,保守估計小行星的總數在百萬以上。
至於太陽系外的行星,自從1997年在恆星飛馬座51的旁邊首次發現太陽系外的行星以來,已經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有上百顆。
13樓:網友
按照科學家的估算我們生存的宇宙有接近1000億個星系組成。 首先,我們的地球在太陽系中,而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在太空中能夠**到的有一千億那麼多。
其次,我們的太空還在逐漸的膨脹擴大,星雲也在不斷的生產恆心。也就是說我們就已經估算的星系也不是乙個固定的數字,它還在增加。
14樓:
現在人類已經可以觀測到一千二百五十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大約含有千億顆恆星左右。
宇宙中的恆星數量是根據銀河系的恆星數量推算出來的。
根據目前的技術手段,我們還無法看清銀河系的每一顆恆星。可見光望遠鏡大約能觀測到以太陽為中心半徑5000光年範圍內的恆星,而銀河系的半徑達5~6 萬光年,太陽距銀河系中心約萬光年,距太陽最遠的銀河系恆星達9萬光年。根據目前推斷,銀河系大約有4000億顆恆星,正負誤差為50%,因此,銀河系的恆星數為2000億~6000億顆。
宇宙中有1000億~2000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如果銀河系的恆星數量以最低的2000億顆計算,由此推算出的宇宙中的恆星數量為2×1022~4×1022顆,即20萬億億~40萬億億顆。
15樓:小陳工作的故事
宇宙中有無數的行星和恆星,比地球上的沙子還多,數都數不清,不過太晚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陽系邊緣還有矮行星和彗星。這樣給你說吧,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而銀河系中就有上千萬億的太陽系,而宇宙中又有上億億億數不清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所以你要說宇宙中有多少行星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多。
16樓:匿名使用者
至於整個宇宙中的,人類目前發現的河外星系至少有10億個,而且還在增加,而每個星系的恆星少則數百萬,多則數千億,比如室女座星雲中就包含了至少 2500個不小於銀河系的星系。這樣估算單人類發現的星系至少包含幾千億億顆恆星。而且每時每刻都有恆星在誕生,同時有別的恆星在消亡。
即使我現在告訴你乙個準確數字,可能等你把它看完,這個數字已經失效了。
17樓:小陳工作的故事
宇宙中有無數像星河系一樣的星系,而且有很多星系比銀河系都大幾倍乃至數十倍。我打個比方,如果我們眼睛看得足夠遠,在宇宙邊緣找乙個最佳觀賞點,你將看到宇宙中的星系是形結狀體,但是你看不到銀河系,因為實在是太小太小,在遠一點的話慢慢會形成絲狀體。而這些絲狀體就是由無數的星系和星辰構成的。
所以你說要有多少個星系是真的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18樓:郭配芬
宇宙至少有2萬億個星系,其中,旋渦星系佔總星系的75%,橢圓星系佔總星系的15%,不規則星系佔總星系的10%。
宇宙中行星一開始的運動是怎麼實現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當行星圍繞恆星正常運知做啟搭如行時,行星的運動軌跡是乙個橢圓。在短時間內,可以近似看做是平移。當行星不圍繞恆星執行,且附胡兄近沒有強引力源時,就是所謂的「流浪行星」。
這類行星會依靠慣性運動,其運動軌跡可以看做是平移(沿直線運動)。如果附近有引。
人類是怎麼知道宇宙中其他星球的資訊的?
20樓:科幻老怪
祖先只能通過眼睛看,並且將有代表性的星星畫下來備檔,等幾代人以後,通過對比位置變化,就大致可以知道星星誰遠誰近了。因為星星越遠角度變化越小,也就是位置變化越小。反過來星星越近,位置變化越大。
當然祖先還無法知道星星的具體距離。而現在天文望遠鏡可根據三角函式不僅輕易知道誰遠誰近,而且還能大概算出距離。
21樓:曦月格格
原來不知道。後來知道了。光譜的發現,為解開其他遙遠恆星化學組成提供了可能。通過分析遙遠恆星光譜,可以得到其溫度,元素組成,移動的方向等。
宇宙最早的行星,宇宙最早的行星是什麼?
宇宙最早的行星就是一號行星,像颱風都是先命名,等出現了再往上套,一號行星雖早就出現了,可還沒有發現或沒有定論,等它真的被人發現時就叫一號行星了 宇宙最早的行星是什麼?宇宙的起源 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宇宙是物質世界,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淮南子.原道訓 注 四方上...
宇宙中有幾個「地球」,宇宙中有幾個行星
普蕊米溪 在宇宙中有沒有或有多少像地球這樣的天體。地球上的有機分子不是從天外飛來的,而是本身具備的,作為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水和氧等物質在地球的胚胎中也大量存在。那麼,重要的就是引起這些有機物發生演變的外部條件,即來自太陽的光熱條件,它是使地球有機物演變進化成生命物質的外界條件。也就是說,因為地球具...
行星真的是宇宙塵埃形成
科幻老怪 行星是宇宙塵埃形成,應該說是千真萬確。因為恆星 行星 衛星等形成幾乎都是上一級星球,或者說都是移動中心發生類似火山噴發的井噴式 形成的。比如土星環,就是土星井噴在近軌道形成的塵埃,只是近軌道公轉速度太快,致使塵埃的離心力戰勝塵埃之間的萬有引力,所以無法匯聚到一起形成星球,而只好保持原始的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