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舉戰國時期著名戰役,列舉三個戰國時期著名戰役

時間 2021-05-07 20:00:23

1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

馬陵之戰,孫臏,田忌率領齊軍大破魏將龐涓。

伊闕之戰

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名將白起率領秦軍在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大敗韓、魏聯軍的重要殲滅戰。

秦趙長平之戰

燕攻齊之戰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亞卿樂毅率燕、趙、韓、魏、楚五國聯軍進攻齊國(今山東境)的大規模作戰。

即墨之戰

周赧王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公元前284--·前279年),在燕攻齊之戰中,齊將田單率領齊軍憑藉孤城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進行堅守防禦並反擊燕軍圍攻的重要作戰。

閼與之戰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趙國名將趙奢率軍於閼與(今山西和順西),擊敗秦軍的一次奔襲作戰。

陘城之戰

周赧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64年),秦武安君白起率軍攻佔韓國陘城(今山西曲沃東北)等9座城邑的作戰。

2樓:至邪魔尊王

戰國時期決定性的三大戰役: 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 長平之戰

呵呵,正好剛學到這!!

3樓:鶴嘯九天雲外

桂陵之戰——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誘敵深入;

長平之戰——紙上談兵

4樓:匿名使用者

也跟我一樣學到了這兒。

5樓:明哥歸來

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 長平之戰

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戰役是哪三個?

6樓:匿名使用者

長平之戰(趙/秦),桂陵之戰(魏/齊),馬陵之戰(魏/齊)。

7樓:匿名使用者

長平之戰

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

8樓:匿名使用者

齊與魏的馬陵之戰

秦與趙的長平之戰

齊與燕的膠東之戰(田單用火牛陣的)

楚與晉的牧野之戰

好象就這四個最有名吧

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役有哪些

9樓:牙牙的弟弟

長平之戰、河西之戰、馬陵之戰、桂陵之戰、邯鄲之戰等。

1、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戰爭中的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國內糧草消耗嚴重。秦國方面雖然戰線更長,但國力遠強於趙,趙王怕再拖下去對趙更加不利,遂棄用偏於防守的名將廉頗,而起用趙括代替廉頗。

趙括遵照趙王意圖,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秦國暗中換帥名將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

2、河西之戰

河西之戰是中國戰國時代,魏國與秦國為爭奪關中河西(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地區發生的大規模戰爭,前後反覆交戰數次,秦經過商鞅變法國力大增,恰逢魏國精銳喪失殆盡國力大損,最終秦收復河西。

3、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近代考古顯示戰場位於今山東省郯城縣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範縣、濮縣諸說) ,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

馬陵之戰發生於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抗魏國。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

又用「減灶示弱」的方法,將魏軍10萬人殺得潰不成軍,並俘虜了魏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

4、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

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

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5、邯鄲之戰

邯鄲之戰又稱邯鄲保衛戰,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國與趙、魏、楚聯軍在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進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戰。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兩**隊先後進抵邯鄲城郊,進擊秦軍。趙國守軍配合城外魏、楚兩軍出城反擊。在三**隊內外夾擊之下,秦軍大敗,損失慘重。

王齕率殘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馬市北),秦將鄭安平所部2萬餘人被聯軍團團包圍,只好降趙,邯鄲之圍遂解。

魏楚聯軍乘勝進至河東(今山西省西南地區),秦軍覆敗,退回河西(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

此時韓國也加入合縱攻秦,趙、魏、楚、韓先後收復魏之河東郡以及安陽,趙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韓之上黨郡以及汝南。

邯鄲之戰嚴重地消耗了秦國的實力,造成秦**隊近三十萬人的**,推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邯鄲之戰是戰國時期東方諸侯國合縱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導致秦國對六國執行全面打擊政策的破產。

秦國被迫改變策略,採取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外交方針來分化離間東方各國之間的關係,為統一六國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10樓:落魄的水手

1、城濮之戰:晉文公與楚成王。確立晉國霸權。(退避三舍)

2、鄢陵之役:晉楚大戰,晉國勝。

3、吳楚之戰:吳王闔廬、孫武、伍子胥對楚昭王。吳國霸權確立。

4、勾踐滅吳: 夫差自殺,吳國滅亡。此戰出了好幾個成語:臥薪嚐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5、桂陵之戰:孫臏圍魏救趙,龐涓回救,在桂陵(河南長垣)陷入埋伏,大敗而歸。

6、馬陵之戰:孫臏對龐涓,龐涓再中圍魏救趙之計,被射死。

7、樂毅伐齊:五國聯軍一口氣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只剩下即墨(山東平度)、莒城(古莒國,山東莒縣)兩個邊遠城市,仍由殘軍據守。

8、田單破燕:樂毅圍攻即墨(山東平度)五年,不能攻下,他改用懷柔政策,企圖使即墨自行崩潰。騎劫代替樂毅後,強行攻城,即墨守將田單用他新發明的祕密**「火牛陣」反擊。

9、長平之戰:秦軍抗殺趙國俘虜40萬,趙國從此衰落,秦國統一大業再無障礙,水到渠成。

11樓:匿名使用者

桂陵之戰,長平之戰,馬陵之戰

12樓:胡霏卻令梅

圍魏救趙

孫臏是戰國時期

著名的軍事家

,年輕時

曾和龐涓

一起從師學習

兵法。後來,龐涓當上了

魏國的將軍,忌妒孫臏的才能,就把孫臏騙到魏國,割掉孫臏的膝蓋骨,使之成了殘廢。孫臏在

齊國使臣

的幫助下,逃往齊國,當上了

齊威王的

軍師。圍魏救趙就是孫臏指揮

齊軍打敗龐涓率領的

魏軍,援救

趙國的著名戰役。

公元前354年,

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

大軍包圍了趙國的

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

田忌本來打算帶領

軍隊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孫臏認為,魏國的精兵都在攻打趙國,國內空虛,主張採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術,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採納了孫臏的

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得知訊息,非常著急,丟掉

糧草輜重

,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掛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埋伏,當龐誤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役又稱為「桂陵之戰」。

在戰史上,把這種作戰方法叫做「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一步,世間爭相傳誦他的兵法。

此外還有

空城計(楚,鄭之爭)

脣寒齒亡

老馬識圖

桂陵之站(前354)

馬陵之站(前341)

餚山之站

戰國時期發生了哪些著名戰役? 5

13樓:匿名使用者

1、長平之戰是

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

2、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

3、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

4、城濮之戰,楚軍大敗。

5、牧野之戰它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

周室開始衰微,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導致各地戰爭頻發,大大小小的戰爭也有很多。

擴充套件資料: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說是周赧王五十五年農曆四月至九月間,又一說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近代考古顯示戰場位於今山東省郯城縣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範縣、濮縣諸說)  ,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

馬陵之戰發生於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抗魏國。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

又用「減灶示弱」的方法,將魏軍10萬人殺得潰不成軍,並俘虜了魏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

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

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晉、楚兩國在魏國城濮(山東鄄城西南)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

楚軍大敗。

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它這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  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由於帝辛(商紂王)先徵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兵敗**,商朝滅亡。故《左傳》稱:

「紂克東夷而損其身」。

《詩經·大雅·大明》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武王牧野,實撫天下。」

戰國時期有哪些人物,戰國時期的人物

雙子流星 屈原 即屈平。靳尚 戰國時楚國大臣。宋玉 戰國時文學家。楚國人。廉頗 戰國時趙國將領。曾大破燕軍,任相國,封信平君。有 負荊請罪 事。藺相如 戰國時趙國大臣。有 完璧歸趙 事。觸龍 戰國時趙國大臣。一作觸讋。趙勝 前251 戰國時趙國宗室大臣。惠文王之弟,任趙相。戰國四君 之一。平原君 即...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列舉20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不傻的瓜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併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要實行變法,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開展變法運動?有何作用?

小兔子的文集 戰國時期各國實行變法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改革的潮流 各國的改革與變法 隨著七國地主階級取得奪權鬥爭的勝利,為了擴大和鞏固自己的利益,都先後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社會改革,掀起了變法運動,以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其中著名的有 1 魏文候任用法家李悝變法,首先取得成效,使魏國最先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