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中國古代歷史做出了哪些貢獻

時間 2021-08-11 18:06:57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zouyi,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是個大思想家,首先,他提出"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階級能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

孔子又是個大教育家,在那個時代,只有貴族子弟才能夠受教育。孔子提倡"有教無類",他收學生,不論他們地位貴賤,都一律平等地進行教育。孔子興辦私學,打破了官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

據說孔子教過的學生有3000多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學生:

學習知識要經常複習,"溫故而知新";學習態度要老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還要求把學習和思想結合起來。

後來,孔子的學生們將孔子的思想言行記錄下來,彙編成《論語》一書,《論語》成為儒家經典之一。孔子的學說成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

儒家的六部經典:《易》、《詩》、《禮》、《樂》、《尚書》、《春秋》,它們是孔子親自整理遍訂的,是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的不朽貢獻。

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教育貢獻

孔子是我國古代最早最偉大的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舉世公認的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1. 哲學上的貢獻

《易》是大道之源, 是中國哲學之源.

《漢書》記《易》之由來,"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階段;

周文王由八卦演為六十四卦是第二階段;

孔子作《易傳》是第三階段.

《易傳》的基本特點是,繞開卜筮, 闡發易理.

《易傳》中運用和闡述的一些基本範疇,命題,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

如: "陰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合"思想等等,發現了自然界,社會領域及思維領域的一般規律,即對立統一,量變與質變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創立了"君子時而中","過猶不及","通變動成","中庸成道"等原則,體現了辯證法的普遍聯絡,發展變化,運動過程的思想.

從禮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辯正迴歸的軌跡.

2.教育上的貢獻

孔子時代, 教育與學術由官府壟斷, 提出"有教 無類"的旗幟,以私人身份招徒講學,創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

選編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教材; 將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進行教育.

孔子在其豐富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教育目標是培養君子仁人

教育物件則"有教無類";

教學原則是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採用"循循然善誘人"的啟發式,要求**學思結合,舉一反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重視德育,智仁勇並舉而以仁為中心;

提倡教師以身作則,師生教學相長;端正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當仁不讓於師

要求**學以成才,學以致用.

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被尊為"萬世師表".

他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指導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教育,而且在今天看來,仍與東西方與現代教育理念相合.

3,文學上的貢獻

孔子修《詩》,正《樂》.我國傳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詩經》,是由孔子整理成書的.

《樂經》失傳.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時有詩三千餘篇,孔子刪除其重複的,選取其"可施於禮義"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詩經》文字.

孔子還對《詩經》的主旨,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說.

《論語》中就有很多記載,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不學詩,無以言."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更是最近發現的孔子詩**獻.

孔子對《詩經》的解說, 涉及到文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各個層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對後來的文學創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孔子整理的《詩經》和孔子的詩論,就是兩千五百多年來中國文學和文論的"源頭活水".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

中國古代的黃白朮對於科學做出了哪些貢獻?

3樓:漫閱科技

中國金丹術中的黃白朮(即鍊金術)以製作人造金銀為目的,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這種目的顯然是不可能達到的,但金丹家確實煉成過一些金黃色或銀白色的「藥金」(偽**)和「藥銀」(偽**),對古代合金學和化學做出了貢獻。

乾隆為中國古代歷史做出了哪些貢獻?

4樓:匿名使用者

1、戡亂邊疆

乾隆三十六年,大、小金川土司索諾木朋楚克、僧格桑分別攻掠附近土司,乾隆帝決定再度出兵。清軍取各個擊破之策,先盡全力攻打小金川。 乾隆三十八年春,清軍轉向進攻大金川。

其後,指揮作戰的溫福腐朽無能,清軍遭到嚴重失敗。乾隆帝又任命阿桂為定西將軍,調集軍隊,重新組織進攻。 經過兩年的戰鬥,至乾隆四十年(2023年)底,始將大金川最後平定。

2、普免錢糧

弘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執政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據統計乾隆時期蠲免了正額賦銀兩億兩,加上歷年「災蠲」等的一億多兩,共計三億兩以上。

3、乾隆重視京師文化。

體現在:一是編繪《京城全圖》;二是于敏中等奉敕撰《日下舊聞考》,共160卷,為北京歷史文獻集大成之作;三是編修《國朝宮史》,對宮廷的歷史、建築、文化、典制等做了載述。

4、興修水利

乾隆帝關心水利建設。下令完成的水利工程,較大的有:河南至商丘黃河河堤新築170餘里,清口及江南運河疏浚,江南淮陽運河挑浚,清河千里堤岸培築。

此外,在他關心下,修了江蘇寶山至金山242里長的塊石簍塘和浙江金山至杭縣500裡海塘。這些水利工程起了防洪、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

5、建築藝術

在建築藝術方面,弘曆在北京及京畿保護、擴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祈年殿、避暑山莊暨外八廟和木蘭圍場等,其中清漪園改甕山為萬壽山,上建大報恩延壽寺(排雲殿),又建佛香閣。

5樓:匿名使用者

乾隆皇帝所做出的主要功績歸納起來,有八件事:

第一件是編修文化典籍。北京內城南面東為「崇文門」,標榜皇帝「崇文」。明清28位皇帝,真正稱得上「崇文」的,只有兩位,就是康熙和乾隆。

康熙前面已經敘述,是一位學習型皇帝,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皇帝,乾隆則是一位文化型皇帝。乾隆在文治方面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有:

(1)主持纂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第一份告成,共收書3461種、79309卷。隨後繼續進行,到五十二年(2023年)六月,又告成6份,已歷時15年。

後再查核、校誤和補遺,直到五十八年(2023年)才告結束,參與者前後4186人,時間長達20年。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是對中國文化的一大貢獻:其一,儲存珍貴遺產。

集中全國的力量,對各地圖書典籍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地清理,選擇重要的刻本、抄本,繕錄採入《四庫全書》,使大量書籍雖經天災人禍而被儲存下來。其二,方便學人利用。北到關外,南到江浙,禁城之內,皇家御苑,士林學子,閱覽抄錄,嘉惠讀者。

其三,有利文化傳承。2023年將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影印出版,化身千百,流傳世界。其四,便於分類檢索。

「以類求書,因書治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再分44類,又分66目,條理井然,易於查檢。但是,乾隆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也刪了不少書、改了不少書、禁了不少書、毀了不少書。

有人據《辦理四庫全書檔案》、《**總目》等資料統計,毀書約3000餘種、六七萬部。可見,乾隆編纂《四庫全書》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可忽視。總之,要給予客觀的、公正的評(5)《御製五體清文鑑》則是多民族文化的一個碩果。

(6)乾隆重視京師文化,體現在:一是編繪《京城全圖》;二是于敏中等奉敕撰《日下舊聞考》,共160卷,為北京歷史文獻集大成之作;三是編修《國朝宮史》,對宮廷的歷史、建築、文化、典制等做了載述。

第二件是維護、興建皇家園林。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護、維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第三件是貢獻詩文才華。乾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擅書畫,兼長詩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書共1350餘篇,還有《清高宗聖訓》300卷。

乾隆尤喜愛作詩。他的御製詩集,登極前有《樂善堂全集》,禪位後有《御製詩餘集》,凡750首。在位期間的《御製詩集》共有5集,434卷,有人統計,其初集4166首,二集8484首,三集11519首,四集9902首,五集7792首,共計41863首。

他的詩總計42613首。而《全唐詩》所收有唐一代2200多位詩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乾隆帝是個業餘詩人,以一人之力,其詩作數量竟與留傳下來的全唐詩相彷彿,其數量之多,創作之勤,令人敬佩(當然,其中有一些詩為他人代筆)。

可以說,乾隆詩作之多,有史以來,首屈一指。他說:「幾務之暇,無他可娛,往往作詩。

」又說:「每天餘時,或作書,或作畫,而作詩最為常事,每天必作數首。」

第四件是蠲免天下錢糧。御史赫泰曾上疏:「國家經費,有備無患,今當無事之時,不應蠲免一年錢糧。

」乾隆認為:百姓富足,君孰與不足?朝廷恩澤,不施及於百姓,那將施於何處!

所以,乾隆斷然下令蠲免全國錢糧。據統計,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慶元年,先後五次普免全國一年的錢糧,三次免除江南漕糧(其中一次為400萬石米),累計蠲免賦銀2萬萬兩,約相當於5年全國財賦的總收入。蠲免全國錢糧,收到社會效益:

「詔下之日,萬方忭舞。」這話雖有誇飾,但說明此舉確實受到歡迎。乾隆蠲免全國錢糧,其次數之多,地域之廣,數量之大,效果之好,在封建王朝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第五件是統一整個新疆。北京內城南面西為「宣武門」,標榜皇帝「宣武」。明清28位皇帝,真正稱得上「宣武」的,明朝有洪武、永樂,清朝則有太祖、太宗、康熙、乾隆。

乾隆不僅「崇文」,而且「宣武」。他的武功之一是用兵西陲,鞏固新疆。在北疆,兩次平準噶爾,使土爾扈特部迴歸,基本上解決了北疆的問題。

答案補充

第六件是完善治理**。 第七件是修砌浙江海塘。浙江原有的柴塘、土塘,經不住海潮的衝擊。

乾隆命撥銀兩將柴塘改為石塘。共修建石砌海塘4000餘丈,加強了這一地區抗禦海潮侵襲的能力。

第八件是中華各族一統。清朝已經歷「三祖三宗」——太祖努爾哈赤、世祖順治、聖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極、世宗雍正、高宗乾隆六代,乾隆則是集大成者。乾隆在其祖宗既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並開拓了中國的疆域版圖,維護並加強了中華的多民族統一。

乾隆時的中國疆域,東起大海,西達蔥嶺,南極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清乾隆時的人口達3億。清朝「三祖三宗」對中國歷史最大的貢獻是維護了中國的邊疆版圖,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中國古代歷史,中國古代史有哪些

中國古代史有哪些 摘要。中國古代史可是非常複雜的,經歷的朝代非常多。有夏 商 西周 秦 漢 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總共有幾千年的歷史,這就是中國的古代史。每個朝代都有過輝煌的時刻,但是也有過沒落的時刻。中國古代史有哪些。你好親,我是陳老師,非常高興你的問題呢!請您不要著急呢,我這邊需要查詢一下...

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

秦始皇 公元前259 前210年 和他的帝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秦。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後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他在十幾年...

中國古代哪些朝代有女兵,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女將士

在古代很多朝代,都有女兵的身影。比如在西漢初期,也出現了女兵,在 史記 項羽本紀 中記載 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城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後來的農民起義軍的女性領袖呂母和遲昭平在西漢歷史上也留下了名聲 在唐代,還有唐高祖的女兒平陽公主 宋朝的抗金女英雄梁紅玉 明朝的四川忠州女子秦良玉等,都是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