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吃什麼?主食是什麼,古代人常吃的食物有哪些?

時間 2022-01-12 04:05:06

1樓:小天學長

作為粟和水稻的原產國,我國先民在先秦時期的口糧以由稻、黍(黃米)、稷(小米)、麥、菽(豆類總稱)組成五穀為主,輔以其它特色糧食。在之後的歲月中,傳統糧食或漸消隱,新的品種時有出現。

上古時期蔬菜較少,且質量不高。《詩經》中提到過一百三十二種植物,可充作蔬菜的僅有二十多種,其中很多今天早已不再食用如國人熟知的「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中的荇菜,不過是似睡蓮的藻類;「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荼,則是今日的苦菜。

《左傳》中力推的當時「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的上流名菜「蘋、蘩(白蒿)、薀、藻之菜」,今日看來不過是些水草浮萍。

2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候的人吃什麼?答:在學會耕種以前,人們的主要食物就是捕捉的獵物,有時也會吃掉戰俘。

小麥是人類最早種植的糧食作物。據考古學家研究,大約在一萬年前,人類還住在洞穴裡的時候,就開始把野生的小麥當作食物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也是以五穀為主食,只是那時的生產能力下收成不高,所以常常食不飽

4樓:菜膩死

人類原始時代就是狩獵的肉食性動物。

古代人常吃的食物有哪些?

5樓:新鮮派動畫

古代人常吃的食物如下:

一,主食:

五穀即粟、豆 、麻、麥、稻 。 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

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

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 「谷」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象稻、稷(jì計,即穀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面都有一層殼,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從殼的音來的。

五穀原是中國古代所稱的五種穀物,後泛指糧食類作物。

二,蔬菜:

蔬菜自上古時代便已成為人類的食物。《詩經》裡提到的132種植物,其中作為蔬菜的就有20餘種,隨著時代變遷,其中部分品種已退出蔬菜領域,成為野生植物,如荇、苕、苞之類。 戰國及秦漢時期,我國人民食用的主要蔬菜有5種。

葵,稱為「百菜之主」,現在有的地方稱冬寒葵或冬寒菜,植物分類學上稱冬葵,因口感及營養欠佳,唐以後種植漸少,明代已很少種它,並不再當蔬菜看待。藿,也是先秦時的主要蔬菜,它是大豆苗的嫩葉,如今極少拿來當菜吃了。韭、蔥、蒜是現在常用來調味的蔬菜,在古代蔬菜中獨成一屬。

《漢書·召信臣傳》中記載太宮園在溫室生產蔥、韭的情況,並把這樣培育出來的韭菜叫「韭黃」。此外,還有蘿蔔、蔓青等根菜類,現時蘿蔔的許多優良品種在秦漢時便已培育出來。蔓青早在《呂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菜之美者」的盛譽,古時蔓青還可以頂糧食之用。

現在常見的蔬菜如茄子、黃瓜、菠菜、扁豆、刀豆等都是在魏晉至唐宋時期陸續從國外引進來的。

6樓:雁北海戀

你說的古代截止到什麼時候?如果按照歷史學劃分,到2023年的話,那麼我們現在吃的東西,那個時候基本都有了,除了可口可樂之類的東西,因為那個時候,很多西方的食品也已經傳入中國了,比如咖啡在嘉慶年間已經傳入了。

7樓:左連枝劇申

古代人常吃的糧食主要是五穀

五穀即粟、豆

、麻、麥、稻

。古代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人常吃的糧食主要是五穀

9樓:

應該和我們一樣的吧

吃大米、小麥、玉米咯~

不然他們吃什麼

古代都吃什麼主食

10樓:馬車俠

北方粟米,南方稻米。後來受胡人影響,北方開始吃饅頭

古代人在大米和小麥作為主食之前都吃什麼?

11樓:白小度

由於古代時期的技術相對比較落後,人們生活艱苦。不管是現在還是古代,每個人都離不開吃飯。對於他們來說一日三餐是非常渴望的。

在沒有大米和小麥之前他們都是靠採摘和打獵為生的。

而在那個時候,他們採到的果子都是直接吃,抓到的動物是烤著吃。當時的人們並不認識穀物,也不知道該怎麼吃。五穀雜糧是不能直接吃的。

只有把它用水煮軟之後才可以吃的。後來就有人發研製了陶器用來煮飯。慢慢地他們自己就學會了種植糧食。

其實古人吃的糧食並不是很多,冬天的時候就是在深山之中打獵,以鳥類和野獸的肉為主。如果是夏季天氣熱的時候就是找一些樹上的果子和一些植物為主。有些地方是看著河流的,他們就可以抓幾條魚來填飽肚子。

還有就是古代人口比較多,光靠一些植物和果子是不夠的,還會有人抓一些樹上的蝸牛來填飽肚子。

之後一段兒時間人們就發現了糜子,不到能磨出黃米麵還可以用來釀酒。豆子也是古代人們常吃的食物,由於一些豆子會讓人產生肚子脹。後來生活條件提高以後人們就放棄了這種食物。

後來古人們的農業和手工業漸漸的發達,生產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後期已經發展到用牛和馬來拉磨從而來加工糧食,大大改善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慢慢人的身體健康也得到了提升。

這也就說明了古代的人其實不缺少吃的東西。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種類和味道沒有現代的食物好。畢竟現在科技發展了,現代的食物也可以從中得到改良,這是肯定的。

12樓:豬油炒菜真香

我們現在所吃的大米和小麥是後來才有的,在那之前人們一直都把粟當做主食,但是這也是富人才吃的起的東西。

13樓:一立多

在沒有大米和小麥之前,古代人普遍都是吃粟米為生的,這應該是一種最古老的糧食了,現在也還有。

14樓:糯米飯糰

古代人在大米和小麥作為主食之前都吃芋頭、馬鈴薯、番薯和玉米還有大豆等一些可以填飽肚子的東西。

15樓:

古人在大米和小麥作為主食之前主要吃的食物包括黃米、小米、豆類,但是主要還是將小米作為主食。

1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中國開始以農業為基礎的立國為本,作為農業地區的主要食物為「五穀」在先前主要為:粟、黍、小麥、菽、稻。

17樓:q夏末

當時古人的一日三餐以小米、豆子、菜飯等為主。小米是我國第一個成功馴化的重要農作物,而戰國時期,大豆開始取代小米。

18樓:橘瓜

古代人以前沒有大米和小麥,所以一直都是吃粟米之類的粗糧為生的,後來才開始吃現在的主食。

19樓:驚鴻

最重要的作物有三種:黍、粟、稻。黍就是糜子。粟,就是小米。菽,也是古代重要糧食的作物之一。

古代人的主要糧食是什麼?

20樓:九五是寵兒

1、先秦

在先秦時期的口糧以由稻、黍(黃米)、稷(小米)、麥、菽(豆類總稱)組成五穀為主,輔以其它糧食。在之後的歲月中,傳統糧食或漸消隱,新的品種時有出現。

2、漢唐時期

國人食用的尚有一種稱作「菰」的水生植物,它在秋天開黃花,結黑色籽,經碾制脫殼成白色的米,稱做「雕胡米」。

3、宋代

到了宋代,菰逐漸消退,這一方面是因為其產量低、成熟時間不一,更是因為菰結籽前若受菌,則會長成甘甜爽脆的茭白,宋人將菰多用來培植茭白,結籽的反而常被鋤去,雕胡飯漸漸成為了傳說。

4、明朝末年

隨新航路開闢,美洲作物傳入,正德年間,玉米傳入中國,在沿海地區種植,明清兩代逐漸推廣。萬曆時期白薯傳入呂宋(菲律賓),中國商人陳振龍見到後想帶回國內,呂宋**禁止薯種出口。

5、商周

麥原產兩河流域,傳入我國很早,備受先民重視,晉景公淹死在廁所之前,想吃的也是一碗新麥做的麥飯。大豆產於我國東北,傳說是齊桓公北伐山戎得到,故而早期大豆被稱為「戎菽」。

21樓:睡木頭的小考拉

唉,當然指得五穀雜糧。已經答得夠多了。周朝前穀物大多整粒烹煮食用。

2023年在山東滕縣一春秋墓中發掘出餃子狀食物,說明春秋時已有將穀物磨粉製成食品。最遲至漢出現「餅」字,說明磨粉食用已成風尚。漢《釋名》:

「餅,並也,溲麵使合併也。」漢末出現發酵技術,饅頭應運而生。麵食大多稱「餅」,蒸餅、湯餅即今饅頭和麵條。

漢代以後隨著石磨的普及,搗粉變為磨粉,因此麵食大行其道。漢唐時的餅泛指一切面食,烤制的叫爐餅、燒餅,撒上芝麻的是胡餅,湯餅是煮來吃的面片,蒸餅、籠餅類似於今日的饅頭,即《水滸傳》中武大郎所賣的炊餅。

22樓:方小涼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噗哈哈哈哈,希望不會誤導你.....

23樓:獨孤未安

稷 黍 稻 麥

24樓:餃子湯

你說的古代是什麼範圍

古代人用什麼計時?古代人是怎樣計時的

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有 1.日晷。日晷又稱 日規 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2.圭表。圭表是我國古代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 圭 和 表 兩個部件組成。直立於平地上測日影的標杆和石柱,叫做表 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3.漏刻...

為什麼古代人這麼聰明,為什麼古代人比現代人聰明?

典型的證明 佛教 農曆 黃帝內經 本草綱目 易經 孫子兵法 道德經 八卦 四大發明。任何一個東西你去仔細琢磨吧,放今天,都不是一個高智商的人不輟地奮鬥一生就能完成的。還有很多,可能你我不知道的證據 神相 被一個醫生用15萬掌紋標本驗證為並非封建迷信。麻沸散,今天我們仍做不出來。為什麼古代人聰明呢?偶...

古代人的辮子,古代人什麼時候開始留辮子

靜莫然宸 清朝,滿人入關後才強迫漢人開始的。古代人什麼時候開始留辮子 米格戰鬥機 清朝。1644年的時候,清朝的軍隊在打敗了李自成以後進入了山海關,進到山海關以後就釋出了命令,讓城裡的男人們剃頭開始留辮子,也被稱之為剃髮易服。剃髮易衣服指的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清朝的統治者強行命令在他所統治下的漢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