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馬謖是什麼樣子的人,歷史上,真實的馬謖是什麼樣的?

時間 2022-02-08 10:10:05

1樓:羨慕寶貝

(1)剛愎自用.當馬謖與王平等人到達街亭時,王平就曾勸他別在山上紮營並陳述利害,但他沒聽.

(2)不善於搞好與同級和下屬的關係.這點應該是兵家大忌,當馬謖與王平等人產生意見分歧後,他並沒有靜下心來聽大家分析,而是粗暴地執行自己的戰術安排.結果是導致王平只能另擇地駐紮部分兵馬,而像高翔等人只能去列柳城駐紮,所以後來幾路兵馬相救不及,幾乎被分割包圍殲滅.

(3)遇險並沒有表現出統帥應有的鎮定,所以當山上水盡,被迫突圍時蜀兵是處於混亂狀態的,山南蜀兵更是直接降魏,全域性被動。

馬謖是蜀漢安遠將軍、中參軍。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隨兄馬良仕劉備入蜀。劉備臨終對丞相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您要謹慎!」諸葛亮並未聽取,以馬謖為心腹。

建興三年,諸葛亮徵南中,馬謖定攻心之計,諸葛亮深以為然。後為安遠將軍。建興六年,隨諸葛亮北伐,以馬謖為中參軍。

諸葛亮出軍祁山,馬謖自告為先鋒往守街亭,但不從副將王平之言,犯了兵家大忌,導致軍敗。馬謖曾下軍令狀,諸葛亮將他斬首以正軍法,時年三十九歲。後以線縫首於屍,諸葛亮親寫祭文。

2樓:

歷史上對馬謖的記載有一定的篇幅,他能文能武,頗有才華,但「言過其實,不可重用」,也就是出謀劃策非常厲害,真正讓他帶兵打仗,就不行了。

3樓:全瓊華

專案策劃人,知識面廣,但經驗不豐富,做策劃不錯

4樓:大荒說史

一分鐘深度剖析歷史上真實的三國人物馬謖

歷史上,真實的馬謖是什麼樣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丟街亭的是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還是他

雖然有才能但也只能作為一個參謀,不能做一個獨當一面的將軍

這是個人性格使然,至於他到底該不該殺,這應該怪諸葛亮用人的失誤吧

6樓:小周高等教育**答疑

馬謖是蜀漢安遠將軍、中參軍。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隨兄馬良仕劉備入蜀。劉備臨終對丞相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您要謹慎!」諸葛亮並未聽取,以馬謖為心腹。

建興三年,諸葛亮徵南中,馬謖定攻心之計,諸葛亮深以為然。後為安遠將軍。建興六年,隨諸葛亮北伐,以馬謖為中參軍。

諸葛亮出軍祁山,馬謖自告為先鋒往守街亭,但不從副將王平之言,犯了兵家大忌,導致軍敗。馬謖曾下軍令狀,諸葛亮將他斬首以正軍法,時年三十九歲。後以線縫首於屍,諸葛亮親寫祭文。

三國時期的馬謖是個什麼樣的人?

7樓:羨慕寶貝

(1)剛愎自用.當馬謖與王平等人到達街亭時,王平就曾勸他別在山上紮營並陳述利害,但他沒聽.

(2)不善於搞好與同級和下屬的關係.這點應該是兵家大忌,當馬謖與王平等人產生意見分歧後,他並沒有靜下心來聽大家分析,而是粗暴地執行自己的戰術安排.結果是導致王平只能另擇地駐紮部分兵馬,而像高翔等人只能去列柳城駐紮,所以後來幾路兵馬相救不及,幾乎被分割包圍殲滅.

(3)遇險並沒有表現出統帥應有的鎮定,所以當山上水盡,被迫突圍時蜀兵是處於混亂狀態的,山南蜀兵更是直接降魏,全域性被動。

馬謖是蜀漢安遠將軍、中參軍。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隨兄馬良仕劉備入蜀。劉備臨終對丞相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您要謹慎!」諸葛亮並未聽取,以馬謖為心腹。

建興三年,諸葛亮徵南中,馬謖定攻心之計,諸葛亮深以為然。後為安遠將軍。建興六年,隨諸葛亮北伐,以馬謖為中參軍。

諸葛亮出軍祁山,馬謖自告為先鋒往守街亭,但不從副將王平之言,犯了兵家大忌,導致軍敗。馬謖曾下軍令狀,諸葛亮將他斬首以正軍法,時年三十九歲。後以線縫首於屍,諸葛亮親寫祭文。

8樓:大荒說史

一分鐘深度剖析歷史上真實的三國人物馬謖

9樓:

歷史上對馬謖的記載有一定的篇幅,他能文能武,頗有才華,但「言過其實,不可重用」,也就是出謀劃策非常厲害,真正讓他帶兵打仗,就不行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馬謖是個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意見的人。諸葛亮要他在山下紮營,他偏偏要在山頂上紮營。他還以為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可是那是在南方,北方的情況就不同了。

結果馬謖丟了街亭,被諸葛亮斬首了。

11樓:青島牛仔

劉備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馬謖在街亭用實際行動印證了這句話!

12樓:匿名使用者

言過其實 剛愎自用 飽讀兵書自以為懂打仗,卻生搬硬套,最終兵敗

13樓:匿名使用者

紙上談兵剛愎自用言過其實徒有虛名 都是貶義了。 應該說蜀國一部分都是他葬送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這是劉備的評價。我是這個人適合當領導人的祕書或者參謀,不適合獨自擔任一個地方或者軍隊的統帥。

15樓:毗沙王

妄自尊大、剛愎自用、言過其實。

16樓:

出色的參謀,膽小的逃將,戰爭失敗的替罪羊。

17樓:匿名使用者

自作聰明,無能,膽小,一意孤行

18樓:虞姬戲項羽

背了一口大鍋。先帝派,不是丞相派。

19樓:十全小秀才

言過其實、誇誇其談、紙上談兵

20樓:匿名使用者

剛愎自用、學識淵博卻綆短汲深的人。

21樓:匿名使用者

剛愎自負 自大 驕傲 紙上談兵

22樓:瑰國黑騎

紙上談兵,目中無人。

23樓:掌櫃談哲學

馬謖用兵——言過其實

馬謖到底是怎樣的人?

24樓:黑巖の愛

相信對於馬謖,大家知道的最多的是馬謖軍事上的一個大錯,由此導致失了街亭。

那馬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又是為何會犯下這麼大的錯誤呢?

首先,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q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馬謖真的如劉備所說,言過其實嗎?我相信馬謖不是趙括。注意,在建安六年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讓趙雲與鄧芝吸引魏軍,而卻讓馬謖去鎮守街亭,當時有魏延等身經百戰的將領,為什麼諸葛亮力排眾議,讓馬謖去呢?

諸葛亮大家都知道,不會是傻瓜。這說明,諸葛亮對馬謖的才學是充分肯定的,在大軍即將北伐時,馬謖曾向諸葛亮建議方案來平定南蠻,諸葛亮採納了,並且平定了,這又說明馬謖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那為什麼馬謖會失敗,個人認為原因是,太過自負,不聽勸諫。

諸葛亮給馬謖策略或許是可以守住街亭的,但馬謖有自己的想法,在跟隨馬謖出征的部將中,王平反對馬謖的策略,注意哦,反對的只有這一個。那王平是個怎樣的人,王平後期也是非常受諸葛亮器重的,並且也是一個很有才幹的人,馬謖之前會不知道嗎?如果知道,為什麼不聽呢?

不難推斷出,馬謖知道期間的利弊,但馬謖不願聽關平的,因為他如果聽了關平的,會讓人覺得馬謖無才,馬謖第一次帶兵,急需建立威望,如果這時改變策略,在馬謖看來可能不妥,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在馬謖看來他的策略是上策,佔盡地利,進可攻退可守,馬謖駐紮在山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由上往下撲殺凶猛。就像劉備因為炎熱聯營四百里在樹林裡。

最終釀成大錯。結局看似突兀,又事出必然,馬謖失了街亭,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首先,諸葛亮在歷史上本身就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大多數歷史學家人物他是個優秀的政治家,而非最優秀的軍事家。以諸葛亮和馬謖這種彼此欣賞敬慕交往的態度來看,馬謖也絕對算不上優秀的軍事將領,畢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馬謖帶兵打仗的本領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做個參謀,出出點子還好。真正上陣殺敵的時候,就不行了。

其次,看過一些相關的資料,據資料記載,當時街亭是有個小城(或者舊軍寨)的,諸葛亮派他去之前,也知道這裡當道有險可守,便命其當道據守。據資料作者所說,他去街亭那裡看過,一馬平川的一個地方,當時馬謖帶2萬人,而張?(這字念:

霞)和司馬懿的部隊是解救整個西北危局的,人數數倍於馬謖。在一個無險可守的地方,怎麼抵擋那麼多軍隊呢。那個現有的小破城或著舊軍寨,估計早已經破敗,重建維修需要相當長時間,軍情緊急,馬謖除了據守山頭險地,沒別的選擇。

唯一的錯誤,就是忽視了這山上沒有水源(哪怕有一個泉眼也行啊)導致了最後的失敗。其實街亭之敗基本是個定局,換誰,誰也受不住。

假如馬謖早死一年。

馬謖卒年三十九

郭嘉卒年三十八

馬謖參軍

郭嘉祭酒

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

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馬謖獻計平南中

郭嘉遺計定遼東

馬謖「攻心為上」

郭嘉「兵貴神速」

馬謖紙上談兵的代表人物

郭嘉大神(諸葛亮都要避其鋒芒,等到他死後才敢出山)

結論:有時候多活一年遠不如早死一年!

如果馬謖識趣點在三十八歲就病逝歷史又會有什麼變化?

諸葛亮:痛哉幼常,惜哉幼常。假使幼常在此,亮何至於此

易中天:天縱奇才馬謖的病逝,使蜀國徹底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

網民:諸葛亮只是政治高手,論軍事馬謖完爆諸葛亮

25樓:青青草說故事

馬謖到底是不是諸葛亮殺的?來看易中天的解析!你就明白了!

26樓:是

馬謖其實有才能的,說他紙上談兵過了,他兵敗馬亭主要還是急於建功立業,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取勝,即使他知道諸葛亮的策略是正確的。這叫利慾薰心,眼睛被利益矇蔽了。

27樓:匿名使用者

馬謖有一定才能,挺聰明,但過於狂妄,紙上談兵,剛愎自用。馬謖其實挺聰明。在諸葛亮平定孟獲叛亂過程中,他提出的攻心戰略,使得諸葛亮成功平定孟獲叛亂。

馬謖雖聰明,但劉備說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也確實不假。但他因熟讀兵書而狂妄,死守兵書上的戰法,不聽王平勸阻,在街亭之戰中他放棄水源,將兵屯於南山,他這種盲目依賴地勢的戰法,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張郃切斷蜀軍水源,街亭失守,本人也被處斬。

綜上,馬謖是個有一定智慧,但又墨守成規,剛愎自用的人。他的性格缺陷導致了趙括的悲劇在他身上重演。

三國中馬謖是個什麼人物

28樓:卻尋巧

諸葛亮要把守街亭,馬謖自告奮勇。與王平一起前去,分兵5000給王平,自帶大軍駐守山頂以為缺水軍心大亂。王平兵少將寡無法救援。

導致街亭丟失。馬謖出兵前立下軍令狀故將打入大牢。有兩種說法,第一是被諸葛亮斬首的,第二是在獄中病死的。

個人傾向第一種。因為當時蜀國上下不是很團結,所以儘管馬謖是諸葛亮的嫡系,但是為了將自己畢生推行的法治發揚下去,所以出現了揮淚斬馬謖的情景。諸葛亮心裡也知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可是不殺馬謖蜀國將有更大的內亂。

殺馬謖的時候諸葛亮的心情是複雜的,但是就像出師表說的那樣,先帝中道崩伹,所以已諸葛亮當時的聲望很難保住馬謖的。總之為了蜀國最後的漢室中興只有犧牲馬謖來成就這個大業了。希望可以解決您的疑惑!

歷史上真實的高俅是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真實的高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高俅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頗能詩書歌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高俅 1126年 北宋末年權臣,宋徽宗時期的 汴京人。水滸傳 的主要反派人物。他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有一定的詩詞歌賦功底,會使槍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對中國皇帝宋徽宗百般討好,迎合徽宗好名貪功的喜好。高俅管理禁軍,...

歷史上三國?歷史上的三國都有哪三國?

三國指的是東漢末年出現的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魏是220年曹丕建立,265年,司馬炎受禪建立晉,魏滅亡。蜀是221年劉備建立的,公元263年被魏國滅亡。吳是吳大帝孫權229年建立的,280年被晉朝滅亡。曹衝是病死的,雖然曹衝非常聰慧,曹操多次在世人面前誇獎他,但是曹衝畢竟是庶出,在三國時期禮法森嚴,真...

歷史上真實的羋月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真正的羋月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李紅騰說歷史 想必看過歷史大劇 羋月傳 的朋友,肯定對羋月這個角色不會陌生,在劇中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太后 戰國時期秦國女政治家羋月,波瀾起伏的人生故事。可以說該劇情節很精彩,但也不乏加入了一些後天的創作靈感,那真是的羋月就是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就來一起 羋姓是周時楚國貴族的祖姓,隨著時間的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