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孺子誠可教
乙個時代要被後人知道需要什麼?這不是歷史記錄。幾乎不可能人人都讀歷史書。
現在都一樣了。這取決於故事。一旦某個時代的故事流行起來,裂歲租這個時代的**率就會上公升。
如果能繼續下去,這個時代肯定能在公眾心目中留下一席之地。
最典型的是,我們之所以認識三國,是因為三國演義及其衍生物,而不是因為三國曆史。同樣,我們之所以知道春秋戰國,是因為各種思潮、《詩經》等;我們之所以知道秦漢,是因為孟姜女喊長城,蕭何在月下追韓信,等等;我們之所以認識隋唐,是因為隋唐傳奇和唐詩;我們之所以認識宋代,是因為楊家將軍、水滸傳、宋詞等。;我們之所以知道明清,雀掘是因為明朝的事件和清朝宮廷戲的不平等條約等。
五代十國之所以沒有出現在這份榜單上,不是因為沒有故事,而是故事不熱。故事不受歡迎的原因是載體文學作品質量不高。這個問題可以指向時代本身。
往往是時代過於混亂,使得故事難以書寫,進而導致交流的缺失和時代的未知。
例如,眾所周知,羅貫中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有多少人知道他寫了五代十國?他的《殘唐五代演義》中只有幾章是著名的,比如李存孝和王延章的故事,其餘都很普通。
這就是主線的重要性。《三國演義》雖講三國,但以蜀漢為主線肆兆。早期的主角是劉備。
劉備死了,是諸葛亮。諸葛亮死後,這本書意義不大,等待著結局。除了時間,五代十國根本找不到主角。
馮導不適合當主角,適合的人也不能貫穿整個過程。
五代十國可以說是中國最混亂的時期之一。在短短的幾十年裡,有15個相對較大的政權(五個朝代和十個國家),不包括較小的政權。即使範圍縮小到中原地區,五代(梁、唐、金、漢、周)的平均壽命也是10年。
2樓:科學知識萬能俠
這是因為當時國家四分五裂,戰事不停,百姓生活艱苦,所以沒有什麼史書記載下歷史,我們閱讀得也少了。
3樓:網友
那段時間國家交替的太頃友過頻繁,而且比較混迅衡亂。歷史書等教畝乎做材對於五國十代的歷史幾乎一筆帶過,我們普遍不瞭解也很正常。
4樓:海闊天空
五代十國被其他朝代巨大的光芒掩蓋住了拿歲吧。提到繁榮我們想到了大唐盛世。領導人方面直消旁睜接想到啟凳了那些個知名度高的。
為什麼會有五代十國?
5樓:曉秋槓槓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即指當時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和十餘個政權,也指唐朝滅亡一直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階段。
五代是指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西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十國,不僅僅是十國,是指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的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建立北宋後,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先後統一了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這一時期出現的五代十國,原因非常複雜。唐末黃巢起義後,藩鎮割據形勢更甚,部分實力雄厚的藩鎮先後被封為王,所建立的封國實際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國。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其中地處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政權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十國,但他們又沒有統一全國的勢力和實力,只是藩鎮型的朝廷,這是五代十國得以出現的時代背景。
6樓:成成霄霄
唐代之後,戰亂年間,朝代更替太快。而且有的是並列存在,所以會有五代十國。
為什麼會出現五代十國
7樓:曦月
根本原因: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進一步發展,即唐末的生產關係已經不適應當時的生產力發展。
內部原因:唐藩鎮割據。
外部原因:少數民族南下,衝擊農耕文明。
表現:民族大融合時期。
唐朝所實行的節度使制度,到唐代的中後期弊端突顯.由於地方擁有過多的政治,軍事,經濟權利.使得四方節度使擁兵自重.在經濟上他們脫離**,盤剝百姓,民怨沸騰.在政治上,他們挾天子以令諸侯,唐帝國出現了尾大不掉的糟糕局面.最後唐帝國就是被曾經擔任宜武(治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節度使的朱溫所推翻.
唐朝滅亡之後,各地節度使紛紛獨立,於是在中國的版圖上出現了許多政權,其中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就是所謂的」五代」.後周的世宗柴榮,是一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他立志要統一中國,在他的治理下後周政權成為了五代十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並開始了統一戰爭的步伐.但不幸的是柴榮英年早逝,他去世不久,恭帝即位,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於960年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趙匡胤稱帝后,963年平定荊南和湖南,965年滅後蜀,971年滅南漢,975年,滅南唐,俘虜南唐後主李煜,除北漢之外,十國基本統一.
我要說宋朝並沒有實現國家的統一,北宋的疆域並不包括現在的中國的華北地區的大部分,東北地區的全部和所有的西北地區.現在的首都北京就沒有被劃入北宋的版圖.而在華北地區及東北地區契丹族建立起的契丹國(遼)與宋朝對峙.在西北的甘肅,寧夏一帶.党項組建立起的西夏政權,就與遼代,還有宋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8樓:網友
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十國只是稱其大者,實際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關於五代十國的理解,狹義上為五代十國本身,廣義上一般以此代指這一歷史時期。
代十國,有時也稱為五代,一般認為是西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這一歷史時期。 五代十國示意圖。
在此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周邊還相繼或同時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這十幾個政權統稱「十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關於五代十國的年限,一般傳統的說法為:
北宋建立於960年,作為中原主體政權的五代結束,歷史主體進入北宋時期,因此五代十國存在於西元907年至西元960年期間;另一說為:北宋滅亡十國中的北漢於西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國的歷史時期為西元907年到979年。 中國古代以正統史觀為主,因五代建立於中原地區,佔據著原唐朝都城的**地區,並以正統自居,是當時傳統的**朝廷,故後來的史學家著五代史。
而十國及其餘政權被稱為割據勢力。 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故這一時期的歷史。
五代十國地圖(14張)特點是戰爭頻繁,政權屢有更迭。在五個朝代中,後梁維持的時間最長,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後唐十四年,後晉十一年,後周九年,而後漢僅僅四年,都不足十年。其實,即使在一朝之內,其權位之爭亦超乎尋常。
如後梁太祖朱溫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矽所殺。而朱友矽上臺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貞所殺。再如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兒子秦王李從榮,亦曾以兵奪權,未能成功,反丟了性命。
明宗去世之後,其弟五子李從厚繼位,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養子李從珂所奪。頻頻的兵戎相見,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痛苦和災難。
五代十國的亡楚之君,五代十國是怎麼滅亡的
亡於兄弟內亂,被南唐所滅,馬馥雅公主只在戲裡存在,不存在於歷史中,楚王不可能沒知識 沒文化。我覺的可能真的有馬腹雅這麼乙個人。楚國曆代國君 二 國君資料。 熊繹。熊繹 生卒年不詳 羋姓,熊氏,名繹,鬻熊曾孫,西周諸侯國楚國始封君。周成王時,熊繹受封南蠻之地,建立楚國。之後,熊繹去世,其子熊艾繼位。熊...
南朝,五代十國的國家各是什么,南朝,五代十國的國家各是什麼
南朝 宋 齊 樑 陳 五代 後梁 907 923 五代 後唐 923 936 五代 後晉 936 946 五代 後漢 947 950 五代 後周 951 960 十國 前蜀 891 925 十國 後蜀 925 965 十國 吳 892 937 十國 南唐 937 975 十國 閩 十國 楚 十國 南...
五代十六國有哪幾國,五代十國是哪十國
五胡十六國 304 589 西晉在曹魏統一北方,進而晉武帝滅孫吳統一中國之後,本可以繼續秦漢統一之格局,但是司馬王朝走的是門閥政體之局。這樣一來,社會個階級的矛盾和對立,動搖了晉王室的基礎。晉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亂,和其它的外患導致中原淪陷,邊垂不保,群雄混戰,生靈塗炭。司馬王室南遷。爾北方的黃河流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