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行禮叫什麼 古代行禮方式

時間 2025-06-16 07:20:23

古代行禮方式

1樓:万俟柏

古褲公升枝代行禮方式有:執手禮,雙手握住對方乙隻手。作揖禮,雙手疊抱胸前拱手致意。鞠躬禮。

彎身行禮。跪拜禮,源於原始社會。

人們互相致意的姿勢。式,由先秦時期。

馬車前的橫杆「軾」衍生出「式」禮。

中國古代常見的幾種行禮方式。

執手禮:與源於西方的握手禮。

相近,古人稱之為「奉手」,就是雙手握住對方的乙隻手;與之相似的禮節叫"執手"。

作揖禮:雙手疊抱胸前拱手致意,是古代用得最多的形體禮節,多用於賓主相見,包括「對揖」和「遍揖」。古代揖禮根據物件的不同,推手時有高、平、下之別。

鞠躬禮,鞠躬即彎身行禮,源於商代,是一種古老而文明的對他人表示尊敬的鄭重禮節。

跪拜禮,在社交禮俗中,跪拜禮是古代使用年代最長、頻率最高的基本禮節,源起笑亂於原始社會中人們互相致意的姿勢,盛行於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

到辛亥革命。

廢胡敏除跪拜禮之前,它一直在社會活動中普遍流行。

式,先秦時期的馬車前面有一根橫杆,稱作「軾」,由此而衍生出的叫"式"禮。當乘車者駕車返鄉,或途中遇到尊者、賢者,都要憑軾垂首,點頭示意,表示因車行迅疾,不便行禮,以此表達敬意。

古代男子怎麼行禮

2樓:小格調

1、拱手禮。

1)動作:在胸前攏手,由前向後收,呈拱手形。向前推,不躬身。視距離遠近,可高,不能低於胸。

2)適用範圍:日常相見禮,送別禮。

2、揖禮。1)動作:在胸前抱手,輕於抱拳,重於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2)適用範圍:用於日常行禮,敬長上,同學朋友互敬。

2、一拜禮。

1)動作:展臂,至胸前合,攏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隨腰部動,頭不動。

2)適用範圍:用於初相見,敬長上,行家禮。只行乙個。

3、兩拜禮。

1)動作:展臂,至面部前,攏手。躬身(45度)。手臂隨腰部動,頭不動。

2)適用範圍:用於向長上行大禮。一般行乙個,叫「拜」。最多行兩個,叫「再拜」。

4、叩首禮。

1) 動作: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離開小腿,即不要下跪。第乙個禮拜,第二個。

敬禮的動作是雙手在額頭前鞠躬然後倒下。雙手向前方的地面鞠躬,身體向前傾,手臂向前傾。在進行行第三個禮時,兩手下行,分開,手心向上。

低頭,手背放在身體前方的地面上,額頭輕觸地面。

2) 適用範圍:只用於特殊的儀式,如敬天拜祖、在特定場合敬祖、在特定場合敬拜父母、祖父母、結婚當天向夫妻拜年等。你不能隨便做。這是褻瀆神明。這是褻瀆神明。

5、執手禮。

1)動作:雙手平伸並出,晚輩手心向下,長輩手心向上,長輩握住晚輩的手。長輩可以坐著,執晚輩之手。

2)適用範圍:家庭禮儀。結婚時夫妻禮儀。

3樓:霹靂小子迸爬

古代禮儀比價複雜。男子而非是居廟堂之上跪拜天子,息家而跪拜父母,處江湖之遠以子相稱,互相作揖吧 。至於輩分之分跟現在人們常識差不多。

古代行禮問題

奮鬥 一 立容 賈子曰 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閒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 因以微磬曰共立 因以磬折曰肅立 因以垂佩曰卑立。參考文物,經立時正身 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裡。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著 拄著東西也行 古人是很通融的 注意 中國人注重自然,而不...

古代小國使臣見到大國國君如何行禮

索隱者 那是瞎演,當然是三跪九叩,別說周邊少數民族了,老外來了都要求必須行大禮。 跪拜禮 早在原始社會就以產生,但那時人們僅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並無尊卑關係。進入階級社會後,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在封建社會裡,跪拜 是一種臣服的表示,拜,服也 稽首,服之甚也。即使是平輩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

在古代,昭容需要和哪些人行禮一一列舉出來)還要說,要怎樣行禮,要說哪些話等

水銀天枰 昭容 南朝宋世祖孝武帝劉駿始置,九嬪之一,位列九嬪第六等。唐宋沿用,唐朝官職二品。明清未再用此名。這些地位比高於昭容的要行禮,而正規場合或舉行禮儀或大典或朝廷禮儀,只分 嵇首 叩首 頓首 空手 作揖 拱手 頷首 答禮 稽首 跪拜,兩手拱合,叩頭至地並停留一段時間。用於面見聖上第1步 舉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