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靳谷白
吳漢(?—44年),字子顏,漢族,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二位。吳漢曾任新朝宛縣亭長,後在漁陽郡販馬為業。
更始元年(23年),被任命為安樂令。後歸順劉秀,封偏將軍、建策侯。此後辯消,吳漢斬殺苗曾、謝躬,平定銅馬、青犢等農民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劉秀稱帝后,吳漢任大司馬、廣平侯,先後掃滅劉永、董憲、公孫述、盧芳等割據勢力。吳漢死後,諡號忠侯。太原郭泰攔灶猛贊曰:
射馬擒王,兵機莫測。出險履危,不動聲色。儒雅彬彬,功名任職。
影象雲臺,中興輔翼。吳漢的兄弟 兄長:吳尉,戰死,兒子吳彤被封為安陽侯。
弟弟:吳簡橋翕,封褒親侯。
吳漢的子孫後代 兒子:吳成,襲封廣平侯,被家奴殺害,諡號哀。兒子:
吳國,封新蔡侯。孫子:吳旦,吳成之子,封灈陽侯。
孫子:吳盱,吳成之子,封筑陽侯,改封平春侯。曾孫:
吳勝,吳盱之子,襲封平春侯。
吳漢是**人?
2樓:思域學姐
翻譯:吳漢的字為子顏,是南陽宛這個地方的人。
這句話出自《後漢書吳漢傳》。
全句話是:「吳漢字子顏,纖枝南陽宛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王莽末,以賓客犯法,乃亡命至漁陽。資用乏,以販馬自業。往來燕薊間,所至皆交結豪傑。」
翻譯:吳漢的字為子顏,是南陽宛這個地方的人,家中很貧窮,做亭長的職務。王莽改制末期,因為觸犯了法律,於是逃亡到漁陽。
錢用完了,就以買賣馬匹為和陵業。(由於生意的原因,)往來於燕薊(現北京河北地區)喚豎戚地區,每到一處都會結交到豪傑人物。
吳漢是什麼樣的人
3樓:淺蕪嫿
《後漢書·吳漢列傳》說他為人質厚,個性沉穩 ,有勇有謀。
東漢前期名將吳漢的父親是誰?
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後漢書》的記載,吳漢家貧,出廳碰滾身低微,父親也不出名,吵型沒有記載他父親叫啥名字扮餘。
5樓:帳號已登出
吳漢的父親歷史沒有記載,估計是普通人。希望。評書裡說叫吳承恩,不過和寫西遊的不是乙個人。
歷史中的吳漢是什麼樣的人物
6樓:網友
這個不好說,都說要用唯物辯證主義看乙個人。
歷史上的吳漢是個什麼樣的人,吳漢是怎樣的人 歷史上如何評價吳漢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王莽統治末年,吳漢以賓客的身份犯法逃亡到漁陽。後來,吳漢聽聞劉秀是一位賢能之君,很想歸附他,便去遊說太守彭寵 漁陽 上谷兩地的騎兵,天下有名。為什麼不將二郡的精銳部隊聯合起來,投靠劉秀,然後進攻邯鄲呢?這可是難得的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呀!彭寵同意吳漢的主張,但其他 都想歸附王郎,...
三國指的是哪三國?是魏蜀吳,還是魏漢吳?請詳細說明
三分 魏蜀吳 是一種錯誤說法。應當是 魏漢吳 劉備在蜀中稱帝,國號是 漢 不是 蜀 清代大學者顧炎武也說稱三國為 魏蜀吳 的說法不合乎歷史事實。他說這一說法是 三國志 作者陳壽為了阿諛當權的司馬氏而造出來。顧炎武批評說,後人 不察史家阿枉之故 沿用陳壽的說法,說什麼 魏蜀吳三國鼎立 這樣的史學研究是...
漢朝後就是三國,為什麼都說漢魏,怎麼不說漢吳,漢蜀漢呢?而且都還說魏晉為什麼不說吳晉
名動江湖 漢朝其實應該分為前漢 玄漢 劉玄 後漢 劉秀 蜀漢 劉備 漢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應該是蜀漢的劉禪而不是漢獻帝劉協!這個結論成立的唯一前提就是 劉備確實是劉邦的子孫!既然大家都是同一個祖先的子孫,重建家業繼承祖產人人有責!很簡單的例子,你爺爺的遺產,你伯父的兒子也就是你的堂哥有權繼承,你作為你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