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炒菜要放味精,我這沒感覺放味精跟不放味精味道都一樣

時間 2021-08-30 09:35:56

1樓:神奇趣味

只不過是味道鮮一點,味精有提高菜的鮮味,我們家都不放的。因為看新聞說,味精沒益。

2樓:法懷雁

味精是一種調味料,用在湯汁就會鮮美的多了。炒菜只放個一點點和沒放是一個樣的,但是你有時鹽放多了,感覺很鹹時,多放點味精就會好很多。

3樓:

額,感覺是中國人的習慣,有些人放的特別多,所以味道就鮮美了

為什麼做菜要放味精??放沒放味道一樣啊

4樓:匿名使用者

在烹製菜餚過程中,適量地放點味精,可以使菜餚味道鮮美,促進食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通常含90%左右。它有強烈的肉類鮮味,溶於2000~3000倍的水中,仍然能感覺出來。

味精食入胃腸後,它能很快分解出穀氨酸來。穀氨酸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一種氨基酸,尤其對於智力發育很有幫助。不過人體內可以自行合成穀氨酸,不必完全依賴食物**。

適量、合理地使用味精對人體並無害處,但是,使用味精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避免高溫。水溫在70℃~90℃時, 味精的溶解度最高。

當受熱120℃以上時,味精中的穀氨酸鈉就會變成焦化穀氨酸鈉,不但失去鮮味,而且有一定毒性。   不能在含鹼或小蘇打的食物中使用。因為在鹼性溶液中,穀氨酸鈉會生成有不良氣味的穀氨酸二鈉,失去其調味作用。

  不能濫用味精。如雞、魚、蝦、肉等,本來就有濃郁的自然香味,如果再放味精,反而會破壞其原有的鮮味。每道菜都放味精,會使人對味精產生依賴性,再吃不放味精的菜就會覺得味道一般,食慾減退。

  涼拌菜不宜使用味精。因為涼拌菜溫度低,味精不易溶化,不能起到調味的作用。   蒸、煮、急火快炒的菜不宜先放味精。

因為在加熱過程中會使味精變成焦化穀氨酸鈉而產生毒性,所以可以在出鍋後加味精,這時溫度適宜,既能充分發揮味精的鮮味,又不致使其因溫度高而產生毒性。但餡料除外。

5樓:生活竅門達人

你做菜放雞精還是味精?原來大有講究,兩者有區別,好多人不知道

6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 你得明白一點:味精對人身體有害. 你覺得放沒放味道都一樣、是因為放的少而已,外面館子裡的飯菜味香 那就是味精的香,舉個例子吧:

一份熗鍋魚裡放的味精、至少有一啤酒杯.所以呢 建議你,家裡做飯 味精少用!要用就用太太的.

家裡做菜 用點雞精挺好. 在就是 用點醋和酒也挺好 生成乙酸乙酯 挺香.

味精是什麼味道?炒菜放味精和不放差別大嗎?

7樓:elegance小七

味精就是炒菜時的一種調料,用來提高菜的鮮味!

味精雖能提鮮,但如使用方法不當,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鹽,過去認為對人並沒有直接的危害,然而近幾年對穀氨酸的研究,發現太多的穀氨酸鹽進入體內會導致人們視力的損害。它破壞視網膜細胞,減低視神經的衝動訊號,有致盲可能~

中毒表現:部分西方人在進食富含味精的食物2小時內,出現頭痛,面紅,多汗,面部壓迫或腫脹,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燒灼感及胸痛等症狀。此現象多出現在中餐用餐後,因此有些西方人將此現象稱為「中國餐館綜合徵」,但此現象和進食味精的關係至今未能證實。

8樓:

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

如果放雞精的話,放不放味精就不那麼明顯!反之味道是很明顯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做個實驗,拿兩個碗。放一樣的水。一個不放味精,一個多放點味精。先嚐沒放味精的,然後你就知道區別了

10樓:愛莫莎

味精主要是鮮美的味道,具體不好形容,但是如果不放味精,可以使用少量醬油替代,因為普通醬油中都有新增味精成分。

味精成分還存在於肉類和雞蛋中,煮菜和炒菜是放少許肉沫味道會更好。

味精放多了也不好,除了身體的影響外,味道也會不好,所以一般如果要鮮美一些,就範5顆味精顆粒就夠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味精是指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提純的穀氨酸鈉結晶。採用糖質或澱粉原料生產穀氨酸,然後經等電點結晶沉澱、離子交換或鋅鹽法精製等方法提取穀氨酸,再經脫色、脫鐵、蒸發、結晶等工序製成穀氨酸鈉結晶。

它的味道和鹽只有細微區別有點鹹就是鮮得有點苦的鹹。是種調味料,放點就讓菜,湯什麼變的很鮮。而且放大香味。

增強味覺。如果不放,也就是會影響點香和味。也就是吃裡面的,色香味了。

12樓:飛翔的糯米糰子

有的有的

味精會讓菜的味道變得淡一點

鮮一點放的話味道一般會有明顯提升的· - ·

13樓:平平

就是調味品,讓菜的味道變得更鮮香,不過這東西少吃點好

14樓:趙日天又回來了

有點甜有點鹹,不宜多放。是用來提鮮的

炒菜到底放不放味精,為什麼味精不能多吃

15樓:匿名使用者

各家說各家的 有人說吃了不好 沒過幾年馬上就有人站出來說吃了沒問題(當然扯淡的都是傳說中的專家) 所以吧這個看自己

16樓:

一般雞蛋,雞之類的不需要放味精,會破壞原有的鮮味。

17樓:

味精吃不好,而且味精只能在炒完菜之後不加熱了的時候放

18樓:匿名使用者

儘量不要放,對身體不好

19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放味精,但要少放

20樓:

推薦回答

不僅味精不能吃太多,雞精和調味也應該適當

味素,化學成分為穀氨酸鈉。味精是食品增鮮劑,最初是從海藻中提取製備,現均為工業合成品。

毒性: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常規食用量對人體無害。

中毒表現:部分西方人在進食富含味精的食物2小時內,出現頭痛,面紅,多汗,面部壓迫或腫脹,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燒灼感及胸痛等症狀。此現象多出現在中餐用餐後,因此有些西方人將此現象稱為「中國餐館綜合徵」,但此現象和進食味精的關係至今未能證實。

緊急處理:誤服過量味精後勿須特殊處理。出現「中國餐館綜合徵」者也可口服維生素b6,每天50毫克。

中毒預防:可以放心食用味精,但不要使用量過大,一般每天每人食用量不要超過20克。

味精是一種增鮮味的調料,炒菜、做餡、拌冷盤、做湯等都可用。 味精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引起人們食慾,有助於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另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還具有**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味精雖能提鮮,但如使用方法不當,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看了一些關於味精的帖子,把它們歸納了一下,這裡包括了味精在烹飪中的使用技巧和如何科學地使用味精。

1.對用高湯烹製的菜餚,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味精則只有一種鮮味,而它的鮮味和高湯的鮮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會將本味掩蓋,致使菜餚口味不倫不類。

2.對酸性菜餚,如:糖醋、醋熘、醋椒菜類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物質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3.拌冷盤使用晶體味精時,應先用少量熱水化開,然後再澆到冷盤上,效果較好(因味精在45℃時才能發揮作用)。如果用晶體直接拌冷盤,不易拌均勻,影響味精的提鮮作用。

4.作菜使用味精,應在起鍋時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穀氨酸鈉,即脫水穀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危害人體。

5.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並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釋度是3000倍,人對味精的味覺感為0.033%,在使用時,以1500倍左右為適宜。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中產生似成非成,似澀非澀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食品暫不用味精;**每人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6.味精在常溫下不易溶解,在 70 c~ 90 c時溶解最好,鮮味最足,超過100c時味精就被水蒸氣揮發,超過130c時,即變質為焦穀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還會產生毒性。對燉、燒、煮、熬、蒸的菜,不宜過早放味精,要在將出鍋時放入。

7.在含有鹼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鹼會化合成穀氨酸二鈉,會產生氨水臭味。

有關雞精

雞精不是從雞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助鮮的核苷酸製成的。由於核苷酸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不過雞精比味精更鮮。從衛生角度講,雞精對人體是無毒無害的,但在烹調時,如果加入過多雞精,則會破壞菜餚原有的味道而影響口味。

雞精因含多種調味劑,其味道比較綜合、協調。

為什麼炒菜不用放味精?味精不是氨基酸嘛

21樓:

我們家早就不用味精了,聽說會白頭髮。。科學的說法就是味精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吃多對神經衰弱、大腦發育以及智力不全等有幫助,但它是化學制劑,對人體有害

22樓:匿名使用者

味精味精又稱(味素)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溫中使用味精,鮮味 劑穀氨酸鈉會轉變為對人體有致癌性的焦穀氨酸鈉。還有如果在鹼性環境中,味精會起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叫穀氨酸二鈉的物質。

所以要適當地使用和存放。穀氨酸鈉是一種氨基酸穀氨酸的鈉鹽。是一種無嗅無色的晶體,在232°c時解體熔化。

穀氨酸鈉的水溶性很好,在100豪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穀氨酸鈉。

味精通過刺激舌頭味蕾上特定的味覺受體,比如說胺基酸受體t1r1/t1r3或穀氨酸受體,如:代謝性穀氨酸受體(mglur4和mglur1)以帶給人味覺感受。這種味覺就是人們熟知的五味中的鮮味。

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溫中使用味精,鮮味劑穀氨酸鈉會轉變為對人體有致癌性的焦穀氨酸鈉。還有如果在鹼性環境中,味精會起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叫穀氨酸二鈉的物質。

所以要適當地使用和存放。

攝取過量可能導致胃癌和內其它人類內臟疾病。

天然**

穀氨酸是一種普遍的胺基酸:人體自產穀氨酸,它主要以絡合狀態存在於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帶、西紅柿、堅果、豆類、肉類,以及大多數奶製品。部分食物中的穀氨酸以「自由」形態存在;並且只有這種自由形態的穀氨酸鹽能夠增強食物的鮮味。

西紅柿、發酵的大豆製品、酵母提取物、某些尖乳酪,以及發酵或水解蛋白質產品(如醬油或豆醬)所能帶來的調味作用中,部分歸功於穀氨酸的存在。

23樓:匿名使用者

儘量少食用味精,儘管味精有提鮮的作用。如果要想菜味道好,主要還是在「鹽」上下功夫,適量的鹽同樣可以使菜的味道鮮美。如果一定要放味精,可以在菜起鍋時放一點。

24樓:葉至川

味精和雞精,一個是隻含有單一的氨基酸穀氨酸鈉的調味品,一個是從雞肉裡提取的混合有多種氨基酸的調味品,兩者一般都可放心食用。但需掌握的原則是,都不要

25樓:匿名使用者

菜裡面本來含有鮮味的東西,比如雞、蝦等

26樓:匿名使用者

味精主要成份是穀氨酸那

27樓:飛揚九重天

不是不能放,而是要起鍋的時候放,因為味精遇高溫產生毒素。

28樓:愛佛維納斯

味精是穀氨酸鈉,不是氨基酸。適量的味精可以提鮮,但過多的味精會影響身體生長的,還會引起厭食。

29樓:綠柚子巾

多吃味精對人的身體不好

30樓:後面有人

因為味精吃多了會影響鈣的吸收

炒菜到底放不放味精,為什麼味精不能多吃

各家說各家的 有人說吃了不好 沒過幾年馬上就有人站出來說吃了沒問題 當然扯淡的都是傳說中的專家 所以吧這個看自己 一般雞蛋,雞之類的不需要放味精,會破壞原有的鮮味。 味精吃不好,而且味精只能在炒完菜之後不加熱了的時候放 儘量不要放,對身體不好 可以放味精,但要少放 推薦回答 不僅味精不能吃太多,雞精...

味精是什麼味道?炒菜放味精和不放差別大嗎

elegance小七 味精就是炒菜時的一種調料,用來提高菜的鮮味 味精雖能提鮮,但如使用方法不當,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鹽,過去認為對人並沒有直接的危害,然而近幾年對穀氨酸的研究,發現太多的穀氨酸鹽進入體內會導致人們視力的損害。它破壞視網膜細胞,減低視神經的衝動訊號,有致盲可能...

為什麼做菜要放味精??放沒放味道一樣啊

在烹製菜餚過程中,適量地放點味精,可以使菜餚味道鮮美,促進食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通常含90 左右。它有強烈的肉類鮮味,溶於2000 3000倍的水中,仍然能感覺出來。味精食入胃腸後,它能很快分解出穀氨酸來。穀氨酸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一種氨基酸,尤其對於智力發育很有幫助。不過人體內可以自行合成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