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藍色de愛戀
畢昇(又作畢晟,約970年—1051年),中國發明家,發明活字版印刷術。漢族,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一說為浙江杭州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核閉事手工印刷。
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1989年在湖北英山縣發現畢昇墓碑。宋初為書肆刻工。宋慶曆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
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賀燃其事蹟見《夢溪筆談》卷十八。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我國文化經濟的發闢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據傳,畢禪氏虛公升後人因用活字膠泥偽造錢幣被朝廷發現,株連九族,僥倖逃脫之族人遂改姓田、萬。
如今當地雖有地名叫畢家鋪,但田、萬姓多,畢姓無。
2樓:網友
畢昇的籍貫,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沒有交代,我們只旁橋告知道畢昇死後,他製做的泥活字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從這一點我們推猜畢昇和沈家或者是親戚,或者是近鄰。沈括是杭州人消燃,畢昇可能也是杭州人。杭州是當時雕版印刷較為發達的地區,活字版在這裡發明,也是符合歷史規律的。
至於後來傳說湖北英山發現畢昇墓地,這是當地有目的的宣傳,並不具有歷史科學性。
此外,還有傳說為安徽歙縣人運明的。
畢昇怎麼念
3樓:小張暢玩遊戲
畢昇檔悉差的拼音是:bì shēng。
畢昇(972年-1051年),其名字拼音是[bì shēng]。生於淮南路蘄州蘄水縣(今湖北省黃岡市。
英山縣),為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
的發明者。畢昇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專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實踐中,畢昇認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於北宋仁宗。
慶行皮歷年間(1041-1048)發明活字印刷術,陸段其法未及推行即卒。
發明活印:
畢昇是乙個從事雕版印刷。
的工匠,熟悉並精通雕版技術,最終成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在長期的雕版工作中,發現了雕版時最大缺點就是每印一本書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較長時間,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則可排印任何書籍,活字可以反覆使用。雖然製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後排印書籍則十分方便。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昇才發明了活字版。
畢昇的故事
4樓:剛陽文化
畢昇(約970年—1051年),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宋慶曆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即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這一技術未及推廣,畢昇就去世了。
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事蹟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複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是印刷技術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對後世印刷術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與指南針、火藥、造紙術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縣發現畢昇兄侍墓碑。
畢昇的故事:
畢昇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他先將細膩的膠泥製成小型方塊,乙個個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仔裡。然後在一塊鐵板上鋪上粘合劑(松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一明梁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
待粘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後就可以印了。印完後,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劑熔化,拆下乙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讚歎!
一位小師弟說:「《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師兄的辦法,幾個月就能完成。
師兄,你是怎麼想出這麼巧妙的辦法的?」「是我的兩個兒子教我的!」畢昇說。
你兒子?怎麼可能呢?他們只會『過家家』。
你說對了!就靠這『過家家』。」畢昇笑著說,「去年清明前,我帶著妻兒回鄉祭祖。
有一天,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當時我就想,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
哈哈!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 師兄弟們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但是這過家家,誰家孩子都玩過,師兄們都看過,為什麼偏偏只有你發明羨槐吵了活字印刷呢?」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好一會,師傅開了口:
在你們師兄弟中,畢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師兄弟們茅塞頓開。
我想對畢昇說什麼
5樓:
摘要。具有刻苦專研精神,古人曰:失敗乃成功之母!
所以看得出其不怕艱難、不怕失敗。同時也可以說有創新思維,要知道發明一件事物,首先只有想得到,才能動手去做,因此創新思維比專研、不怕失敗更重要。
畢昇活字印刷具有一字多用,重複使用,印刷多且快速,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與雕版印刷術比較有了質的飛躍。後來傳到朝鮮,鑄成銅活字、鉛活字,比德國人戈登堡發明的金屬活字印刷要早400年,它對後世的印刷術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我想對畢昇說什麼。
具有刻苦專研精神,古人曰:失敗乃成功之母!所以看得出其不怕艱難、不怕失敗。
同時也可以說有創新思維,要知道發明一件事物,首先只有想得到,才能動手去做,因此創新思維比專研、不怕失敗更重要。畢昇活字印刷具有一字多用,重複使哪帶掘用,印刷多且快速,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李核,與雕版印刷術比較有了質的飛躍。後來傳到朝鮮行好,鑄成銅活字、鉛活字,比德國人戈登堡發明的金屬活字印刷要早400年,它對後世的印刷術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謝謝。不客氣。
希望我的能夠解決您的問題。
畢昇的資料
6樓:漢匠文化
畢昇,即畢昇(又作畢晟,約970年—1051年),中國古代發明家,發明活字版印刷術。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一說為浙江杭州人。
畢昇畫像。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畢昇在宋慶曆年間(1041年-1048年)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板上敷有一層攙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蠟稍熔化,以平板壓字平面,泥字即固著在鐵板上,可以象雕版一樣印刷。
此外他還研圓蘆液究過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雕版印刷經濟方便;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宋朝的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畢公升的活字印刷術。
關於畢昇的生平事蹟,以及他發明活字版的經過,除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的記載外,還找不到第橘物二個文獻資料。沈括只說他是個布衣,籍貫及生平一點都沒有交代,所謂布衣,從字面理解就是沒有作過官的普通老百姓。
關於畢昇的職業,以前曾有人作過各種推猜,但最為可靠的說法,畢昇應當是乙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術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活字版的發明者,由於畢昇在長期的雕版工作中,發現了雕版時最大缺點就是每印一本書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較長時間,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雕制一副活字,則可排印任何書籍,活字可以反覆使用,雖然製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後排印書籍則十分方便,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昇才發明了活字版。從《夢溪筆談》中我們可以看到,畢昇的活版印刷術不是空穴來風,是基於前人版印書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
而《夢溪筆談》對於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對於後人的研究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關於畢昇的籍貫,沈括也沒有交代,我們只知道畢昇死後,他製做的泥活字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從這一點我們推猜畢昇和沈家或者是親戚,或者是近鄰。
沈括是杭州人,畢昇可能也是杭州人,杭州是當時雕版印刷較為發達的地區,活字版在這裡發明,也是符合歷史規律的。據傳,畢昇後人因用活字膠泥偽造錢幣被朝廷發現,株連九族,僥倖逃脫之族人遂改姓田、萬,如今當地譁遊雖有地名叫畢家鋪,但田、萬姓多,畢姓無。
1990年在湖北英山草盤地五桂村畢家坳發現畢昇墓碑。
我想對地球說什麼,關於「我想對地球說什麼,想對人類說什麼,想對自己說什麼」怎麼寫?
讀了 只有一個地球 之後,我掩卷沉思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今的地球,由於人類的肆意破壞,她美麗的外表早已千瘡百孔。她那豐富的資源也日近枯竭了。一個美麗的地球,在無知的人類手裡,已日趨接近滅亡了。我們的母親河 黃河,其奔騰不息的氣勢曾征服了中華每一個炎黃子孫。而後,誰又曾想到,每天被黃河沖走的泥土有多...
我想對什麼國家的小朋友說什麼,我想對外國還在戰爭國家的小朋友說幾句安慰的話
我想對別的國家的小朋友說什麼說幾句話 尉桂麗 我想對其他國家的小朋友說幾句話。 暢天宇 我想對別的國家的小朋友說 太陽是大家的,讀完這篇課文你想對別的國家裡的小朋友說點什麼呢?10 課文你來說 想對別的國家裡的小朋友說 我們共同擁抱同一個太陽,我們都在同一片天空下,每個地方都有快樂的小朋友,小樹和鮮...
心底的呼喚想對張老師說什麼
風集亭 李想的做法確實過了。但是,人活著,誰又能沒有過錯?世俗是一個大染缸,想活出真實的自已,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聽從內心,行我所行,並非易事。李想因為這個錯誤,遭受了良心的不安與譴責,最後終於選擇聽從內心的真實,幫助後來的人。他在支邊時,救了他人,犧牲了自己。這樣的人,值得尊敬。人生路上,生而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