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事識發心

時間 2025-07-10 12:05:07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就是指那些並不擔心別人。

而且卻表現的很關心你那樣。

屬於那種虛擬的人。

請問各位菩薩, 如何發心學佛/修道啊?什麼叫發心?發的那個心是要告訴其他人的嗎?還是心裡默唸?

2樓:網友

發心就是發「菩提心」即: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現在我們要發心做到前兩個:

渡眾生和斷煩惱,如何渡眾生?即幫助協助眾生破迷開悟、恢復清淨心、斷煩惱,然後信佛、學佛、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斷煩惱就要學會放下:放下貪(貪慾)嗔(嗔恨)痴(愚痴)慢(傲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五欲六塵、放下名聞利養,五欲:

財、色、名、食、睡,六塵:色(眼睛看到的)聲(耳朵聽到的)、香(鼻子嗅到的)、味(舌頭嚐到的)、觸(身體接觸到的)、法(意念想到的),放下以上這些就是不追求不貪圖這些享受,這些都是貪慾,有了貪心就會有煩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後兩願要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後再實現!看看淨空法師講的《地藏經》、《無量壽經》《淨業三福》就明白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說的比較清楚了。但《太上感應篇》不要看。那是道教的東西。另外淨空的還是等你對佛教了解的更深了以後再看吧。

首推體方法師。

4樓:網友

發心就是自然發出的念力,願望,你自己很清楚明白。不是故意做作如果是真發心,為什麼要告訴別人?

如果是真發心,還需要默唸加行嘛?

發心已經是菩薩了,還有別的菩薩嘛?

5樓:網友

發心就是發學習的心,發努力的心,發相信的心,發一定要學有所成的心。

佛教學習。請聽淨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地藏經》《無量壽經》

體方法師講的《解脫之道》《阿含經》《心經》《金剛經》

母音老人開示的《拈花錄》

阿彌陀佛。

男生給女生髮心不止,瑜不顯是什麼意思?

6樓:路過2魔導

1全部如果是特意安排的認識那有可能是喜歡你哦。但是你們平時相處的時候是怎樣的男女朋友關係嗎還是沒什麼感覺呢。再或者是也許他喜歡你但是又不是很確定。讓親人幫他參謀呢。

發心出家,知道回答。

7樓:網友

四川瀘州法王寺。

大約幾年前,在網上搜「法王寺」,能找到法王寺的資料極少。而現在網上介紹法王寺的資料明顯多了,可見關注法王寺的人也多了。但網上介紹的法王寺多數是以遊客的角度去看的。

法王寺歷史悠久,曾經輝煌(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曾辦了九年的佛學院,因而在佛教界知名度較高),而現在是門庭冷落,清靜安寧,倒正好是個修行的好地方。

法王寺當家師傅德祥法師,大約四十歲左右,少年出家,後又到佛學院深造,現在還兼任瀘洲市佛教協會會長。

因法王寺所處環境優雅,有不少人願出資將法王寺打造成乙個旅遊勝地,均被法師一一拒絕,法師只願意寺院成為乙個修行場所,而不是乙個營利單位。儘管如此,在不少有心人的資助下,法王寺經過兩年多的修建,面貌已有了較大改善,有大寺院的規模和氣派,卻沒有大寺院的喧囂和繁華。法王寺原本是禪宗寺院,為了適應淨宗佛徒的需求,又新修了唸佛堂,使法王寺成為乙個能禪淨雙修的場所。

以法王寺現在的規模能容納100人左右,而現在的實際人數才二十人左右,所以現在要到法王寺出家,相對比較容易。

出家是好事,對出家應持的心態網上有不少朋友都有討論,就不再多說了。

對是否出家其實用不著痛苦決斷,出家過程可以是很平穩詳和並循序漸進的。現在有不少寺院為大眾提供「常駐」方便,法王寺也一樣。也就是以常人身份居住在寺裡生活,不用出家就能感受出家生活,所需費用很低,據我所知,在法王寺常駐,如果是純遊客身份,一天大概。

二、三十元;如果願意幫助寺裡做點義工,費用可降為十幾元一天;如果願意擔當完全的義工,寺裡的大小事務均願參加,並服從安排,那麼可以完全免費在寺裡常駐生活。對於經濟上有困難的,寺裡甚至還給發補貼,總之,對於願意親近佛法的(無需任何文憑),寺院都很歡迎。如果有事需要離開寺院,可隨時離開,想回來時,什麼時候都可以回來,基本上可以說是來去自由,當然寺裡的眾生也是凡夫,你如果表現的通情達理,那麼大家就很歡迎你,反之,可能也就不那麼受人待見。

這種方式免去了你需要立即作決定的心理壓力,也能讓你和你的家人能更深入瞭解寺院,同時讓寺院也更瞭解你,到你最終決定出家的時候,基本上也就是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我能對法王寺比較瞭解,是因為我的一位親人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進進出出法王寺持續了大約。

四、五年時間並最終決定出家,作出出家決定時,家裡全票通過。

你如果願意嘗試一下這種辦法,再告訴你詳細乘車路線。

通識教育的意義,什麼是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 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通識教育是英文 general education 或 liberal study 的譯名,也有學者把它譯為 普通教育 一般教育 通才教育 等等。教育理念。通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

什麼是八識五十一心所,什麼是八識五十一心

八識 佛法唯識學中的 八識心王 是指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末那 阿賴耶。1 眼識 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是眼識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見,而不會分別 如果你在區別這個是書 那個是筆,這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2 耳識 耳朵具有聽的功能,同樣耳朵只是具有聽見的功能,而不會區分這個是長笛的聲音...

修行佛法應該怎麼發心,發什麼心,新手一個人修行佛法應該怎麼如法的發心

睹明星 學什麼樣的佛法,就發什麼樣的心。在我國,普遍主張 學大乘,發大心 所謂大乘,是指自己未度,就想到要度眾生,即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所謂發大心,就是發大乘的心,即菩提心 大悲心 方便心等。佛法有一乘三乘之別。法華經譬喻品曰 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