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芝與《氓》詩女主人公的愛情都是悲劇,她們在悲劇中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時間 2021-05-07 19:58:52

1樓:草莓寶貝

劉蘭芝形象的主要特點是美麗,善良,勤勞,聰慧,她對愛情忠貞專一而富有反抗精神.她謹守婦道,勤勞持家,卻處處為焦母所不容."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在現實面前,蘭芝並沒有選擇一味退卻,而是主動選擇了鬥爭.焦母所指責的"自專由"反映了蘭芝對自由的追求和焦母的著意刁難,她的性格正是經歷了一個有柔順善良向剛強反抗的轉化過程.

她善惡分明,剛強中寓柔情,離別時對小姑的囑託,對焦母的體貼即使明證;而其據婚和以身殉情則反映了其性格剛烈與忠貞的主導方面.

《氓》詩女主人公善良、多情、勤勞,而且被拋棄以後能痛定思痛,總結自己被棄的原因,表明她頭腦清醒。對男子的絕情她表示了強烈的憤慨,最後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結,意思是既然你把以前信誓旦旦的情景都忘了,我就不說也罷了。那毅然決然的口氣說明她性格柔中有剛,對男子的回心轉意不抱絲毫幻想。

2樓:梨雲飄雪

劉蘭芝不向惡勢力低頭

氓的女主人公妥協

劉蘭芝和氓中女主人公對待愛情悲劇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3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人遭遇不同,態度也不同。劉蘭芝是因為婆婆不喜歡才和丈夫分開,她以死來反抗,最終和丈夫魂歸一處,也算是悲劇中令人安慰的結局。

氓中女主公是男主人公背叛了她,她只有放棄愛情,才能結束自己的悲劇。相對來說,她更加的悲慘和可憐。但是她對丈夫負心的批判,不能不說是已經有了反抗的因素。是值得肯定和嘉獎的。

4樓:四氟化金

劉蘭芝殉情,氓中那人放棄

孔雀東南飛與氓女主人公形象的共同特點 會追分

5樓:匿名使用者

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氓》、《孔雀東南飛》女主人公形象對比

《衛風 氓》通過女主人公戀愛、結婚到被遺棄的悲慘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古代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人格平等、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孔雀東南飛》通過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揭露封建家長制對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殘。塑造了一個勤勞、溫順,但性格又十分堅強的婦女劉蘭芝的形象。

這兩個相隔

六、七百年的生活在社會低層的勞動婦女,有著相同的社會地位、相同的性格、相似的生活經歷,相同的悲劇命運。

1.善良的性格、勤勞的品質

《氓》中的女主人公在戀愛時熱情、活潑、淳樸、天真:對遠道而來的氓熱情相待;對要回家的氓情意綿綿,「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對本不應該生氣(「子無良媒」)而生氣的氓委婉相勸,並答應婚期,「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對回家的氓的思念更顯天真可愛,「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非常形象、生動的刻畫出女主人公活潑、純真的少女情態。結婚後的的女主人公更是任勞任怨,雖然「三歲食貧」,但還是「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表現出她的勤勞和善良。

《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同樣是美麗、能幹、聰明、溫順。從到夫家始便「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日夜操勞,並且能「三日斷五匹」,但婆婆故意刁難,「故嫌遲」,為了自己的尊嚴,劉蘭芝便自遣回家,表現了她不願焦仲卿左右為難的善良本性和柔弱身體下的堅強性格。離別是不卑不亢,禮貌周到,「上堂拜阿母」,非常鎮靜地說自己「生小出野裡」、「兼愧貴家子」;但與小姑分手時卻「淚落連珠子」、「涕落百餘行」,表現了對別人的尊重和追求自己的人格尊嚴。

面對母親的責問,「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面對兄長的指責,蘭芝只能答應,「處分適兄意」。在那個時代的女子中,這些做法已是難能可貴了。

蘭芝用自遣保護自己做人的尊嚴;用允婚修補家庭的臉面;用徇情回報焦仲卿的恩愛。

2.堅強的個性,忠貞的愛情

《氓》中的女主人公在「子無良媒」的情況下對喜愛自己的氓百般恩愛,送氓「至於頓丘」,並安慰氓不要生氣,並認定婚期,表現出她對愛情的追求;見不見覆關的感情變化、婚後的勤勞都體現出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忠貞。但婚後的氓變化太大,「二三其德」並且「言即遂矣,至於暴矣」,女主人公認識到了在戀愛、婚姻中男女的不平等,痛定思痛,毅然決然的與氓決裂,「」,表現了女主人公清醒、剛烈、敢愛敢恨的性格特徵。

《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也是性格堅強、忠於愛情,並且表現更突出、悲劇性更強。在與焦仲卿「共事二三年」中,雖然「心中常苦悲」,但還是「晝夜勤作息」,這種勤勞表現出劉蘭芝正是對愛情執著的表現;當她感到「大人故嫌遲」的真正原因時,便自請「及時相遣歸」;當丈夫為她的自遣歸家一籌莫展、泣不成聲時,它勸慰丈夫「勿復重紛紜」,同時安慰丈夫把自己的嫁妝「留待作遺施」、「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離開焦家時,她黎明即起,嚴妝辭別,表現出對仲卿的留戀;而辭別焦母又表現出她性格堅強的一面;分手在即,她立下誓言「妾當做蒲葦,蒲葦紉如絲」,表現出對愛情的專一;分手時,又「舉手長勞勞」表現出對焦仲卿的依依惜別;回家時,面對兄長的責難,只有「舉身赴清池」,用年輕的生命表達對愛情的忠貞不貳。

3.相同的社會地位,同樣的悲慘命運

《氓》中女主人公是社會低層的勞動者,婚前、婚後的境況有著明顯的區別。特別是與氓結婚後,辛勤的勞動,打不動變心的丈夫;美好的回憶,牽不回變心的靈魂。這些充分表明那個社會,在愛情生活中,男女的極端不平等性:

男子可以隨便遺棄女子而不受道德的譴責。同時,女主人公又遭到不明真相、不瞭解自己艱辛生活的兄弟的嘲笑,這樣的處境,只能讓人傷心。處在男人變心的處境中,女主人公只有也只能自遣回家,與氓決裂。

同樣,劉蘭芝在婆婆家也是這樣辛勤的勞作,但得不到焦母的認可,把她遣歸的原因僅僅是焦母認為劉蘭芝「舉動自專由」,婆婆的家長制不能很好的體現出來,蘭芝的悲劇就產生了;就連焦仲卿的哀求「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也不能打動焦母的冷酷的心,可見劉蘭芝在焦家的地位如何了。事實上,那個社會婦女的地位就處於附庸的位置,沒有平等的地位,沒有起碼的人格尊嚴。《禮記》中載:

「婦有七出: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同時《禮記》還規定: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這就從根本上固定了家長威嚴的不可動搖性。所以到家的劉蘭芝受到兄長的斥責便不足為奇了。

面對趨炎附勢的兄長的「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的責難時,劉蘭芝只能回答「處分適兄意,那得自專由!」儘管與焦仲卿分手時信誓旦旦,「蒲葦紉如絲」,但也不敢不答應「悵然心中煩」的兄長。

因為她知道,「我有親父兄」,「恐不任我意」。劉蘭芝生活的年代裡,嚴格意義上的婚姻自由是不存在的,多多少少都有家長的意願和條件。面對如此強大的對立面,堅強倔強的劉蘭芝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做想做的事。

自遣的她只有以府君熱烈、鋪張、豪華的迎娶隊伍為背景,「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了。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氓》中女主人公與《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這般善良、溫順的女子在她們生活的環境中,即使有對愛情的忠貞、對家人的熱情、對工作的勤勞,到頭來,還是逃脫不了這樣的悲劇結局,不能不讓人掬一把同情、哀傷的淚水。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