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書,關於蘇格拉底的那本書的書名

時間 2021-05-07 20:00:41

1樓:默默戀念

更官方的名字是《蘇格拉底最後的日子》

推薦下有關蘇格拉底的書籍

2樓:腦大洞開的社會人

1、蘇格拉底這樣思考:通向幸福的16種方式這是一部解讀蘇格拉底哲學的隨筆集,正像它的副標題所寫的那樣,本書以16個部分來探索蘇格拉底的幸福觀,重新體會蘇氏對人類幸福關注的成果。

2、真理的追求者

《真理的追求者:蘇格拉底》(中英雙語版)為「與大師相遇」系列書之一,中英文對照,可供青少年學生休閒時閱讀,也可作為英語學習課外書。蘇格拉底的信念、機智、風度及言論,是傅佩榮終身奉為學習楷模的標杆。

在蘇格拉底身上欣賞到雅典的人文風貌以及愛智者的瀟灑意趣。

3、蘇格拉底的申辯

公元前399年,一個叫莫勒圖斯的年輕人在雅典狀告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他不信城邦諸神,引進新的精靈之事,敗壞青年。於是,蘇格拉底被傳訊,在500人組成的陪審團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辯。

3樓:福瑞特小武松

蘇格拉底出生於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蘇格拉底具有樸實的語言和平凡的容貌,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脣,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體和神聖的思想。他在雅典大街上向人們提出一些問題.

例如,什麼是虔誠?什麼是民主?什麼是美德?

什麼是勇氣?什麼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麼?

你有什麼知識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關於統治你學會了什麼?

你是不是教師?在教育無知的人之前你怎樣征服自己的無知?等等。

這樣提問題的目的,蘇格拉底說:「我的母親是個助產婆,我要追隨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 他早年繼承父業,從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後來研究哲學。

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於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他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作為公民,他曾三次參軍作戰,在戰爭中表現得頑強勇敢。

此外,他還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在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後,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他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下毒酒自殺而死。

[1]在歐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聖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佔的地位相同。多年來他被認為是反民主的、維護反動的奴隸主貴族利益的哲學家,近來已有人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蘇格拉底青少年時代,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

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請教。蘇格拉底卻常說:

「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他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戰爭、政治、友誼、藝術,倫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參戰,當過重灌步兵,不止一次在戰鬥中救助受了傷的士兵。

40歲左右,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物。 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嚴寒酷暑,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

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

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祕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各種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毀滅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對研究自然界,認為那是褻瀆神靈的。

他提倡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學主要研究**的是倫理道德問題。

蘇格拉底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有一大批狂熱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對者。他一生沒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哲學史家往往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將他之前的哲學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

做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後世的西方哲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蘇格拉底本人沒有寫過什麼著作。他的行為和學說,主要是通過他的學生柏拉圖和色諾芬著作中的記載流傳下來。

關於蘇格拉底的生平和學說,由於從古代以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記載和說法,一直是學術界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

4樓:匿名使用者

蘇格拉底本人沒有著作,我們瞭解他主要是通過柏拉圖、色諾芬和阿里斯托芬的作品。

推薦斯通的《蘇格拉底的審判》,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使人對蘇格拉底有著不同的感受。

《柏拉圖對話集》(蘇格拉底出現其中),相對比較難懂,但是值得珍藏一生。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是如何相識的

小青樹樹 柏拉圖出身於雅典貴族,青年時從師蘇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柏拉圖對現存的政體完全失望,於是開始遊遍義大利 西西里島 埃及 昔蘭尼等地以尋求知識。在四十歲時 約公元前387年 他結束旅行返回雅典,並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聖城阿卡德米創立了自己的學校 阿卡德米學園 acad...

蘇格拉底的,蘇格拉底的資料

席其英鄺昭 倫理學說 蘇格拉底建立了一種知識即道德的倫理思想體系,其中心是 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強調人們應該認識社會生活的普遍法則和 認識自己 認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獲得的各種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規範都是相對的,只有探求普遍的 絕對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識,才是人們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蘇格拉底名言,蘇格拉底的名言 要全的

藍莓果子 認識你自己 know yourself 我們的需要是越少,我們越近似上帝。神靈為自己保留了那對於最為重要的東西的認識 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能左右自己。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美是難的 德性就是知識 或 美德即知識,愚昧是罪惡之源 無知即罪惡 別人為食而生存,我為生存而食。智慧意味著自知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