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悟道和佛教的開悟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5-07 20:01:17

1樓:

1.兩者的前提不一樣

悟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史稱龍場悟道。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裡,王陽明結合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

一天半夜裡,他忽然有了頓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王守仁明憲宗成化年間,生於浙江餘姚。父王華,王華在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狀元,王陽明就隨父移居北京。

開悟:開悟是一個圓滿的狀態,是一個由"合一"而達到平安的狀態。也就是與生命的外顯層面--這個世界,以及你最深處的自我合一,並且與生命的隱含層面(原始狀態)--存在的合一。

開悟不僅只是受苦和內外衝突的了斷,也是不斷思考苦牢的終結。

2.兩者的本質不一樣

悟道:王陽明結合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裡,他忽然有了頓悟,認為心是感應萬事萬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題。

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聖人之道是什麼,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斷事情對錯是非,標準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開悟:開悟的本質讓你看到自己「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真實存在本來的面目。它讓你看到你原以為的世界是你心的投射,心的創造。

向外探索瞭解世界的意義,最後讓你瞭解了「心」;你越向外去了解世界,最後你越瞭解了那個存於內的「心」。

開悟把所有的幻象撕破,它讓你一下看到「心」的本來。看到那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知、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想去做、但什麼也都能的「心」。開悟讓你認識到心的本質,開悟僅僅讓你看到那。

這就是開悟及它的意義。

3.兩者的內容不一樣

悟道: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認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為「兩截」。

「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從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極力反對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脫節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歸之於個體的自覺行動,這是有積極意義的。

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說,道德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

開悟:心一旦變得自由、不執著、不擔憂,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開悟的。這種狀態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定點;你不集中焦點於任何議題或經驗,眼前存在什麼便是什麼。

覺得「逍遙自在」,便是處於開悟狀態。

七個要素——能量、決心、欣喜、仁慈、祥和、融入及覺醒——會融合成一種現象,一種客觀的品質。這份客觀意識正是對治人格執著傾向的必要條件。有了客觀意識,你就不再受你的超我及無意識的影響。

2樓:三歌兒

王陽明是宋明理學的傑出代表,但他所悟的心法,跟當時的禪宗高僧的大徹大悟沒有辦法比。

然而千百年以來,再也沒有第二個王陽明瞭,現在別說僧界無人,就是儒家,理學家 想找一個有他一半悟境的人,也沒有了。

3樓:袖納乾坤居士

差不多 你把佛經多看看 再看看王陽明心學就明白了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悟道有果位

普通人悟道沒有

佛教中一共有幾位佛?

中國的佛教分哪幾種

5樓:一舊雲

1、南傳佛教.主要流傳於泰國.緬甸.斯里蘭卡等.中國雲南。現代中國南傳佛教主要分佈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思茅地區、臨滄地區、保山地區,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數群眾信仰南傳佛教。參見傣族佛教。

2、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

3、藏傳佛教主要流行於**、雲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省、自治區,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門巴族、珞巴族、土族群眾普遍信仰。

佛教傳入中國後,起初沒有區分大小乘經典,立宗立派也沒有區別,成型的有:律宗、成實宗、俱舍宗、三論宗、涅般宗、地論宗、禪宗、攝論宗、天台宗、淨宗、唯識宗、華嚴宗、密宗這十三宗派。

文學佛教還為中國文化帶來了新的意境、新的文體、新的命意遣詞方法。數千卷由梵文翻譯過來的經典本身就是偉大富麗的文學作品。

馬鳴的《佛所行贊》帶來了長篇敘事詩的典範;《法華》、《維摩》、《百喻》諸經鼓舞了晉唐**的創作;般若和禪宗思想影響了王維、白居易、蘇軾的詩歌。變文、俗講和禪師的語錄體都和中國俗文學有著很深的關係。

繪畫和**

佛經中的動人故事常常成為藝術家們繪畫的題材,曹不興、顧愷之、張僧既、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等歷代名畫家皆以擅長佛畫而傳世。中國畫學中由王維一派的文人畫而發展到宋元以後盛行的寫意畫,則與禪宗思想有關。

由此可見佛教對繪畫藝術所起的作用。至於**方面,公元3世紀,中國已有梵唄的流行。唐代**又吸收了天竺樂、龜茲樂、安國樂等來自佛教國家的**,唐代**至今還有少部分儲存在某些佛教寺廟中。

6樓:道虹居士

佛教有3大傳承:

1.南傳佛教.主要流傳於泰國.緬甸.斯里蘭卡等.中國雲南.增長速度佔全部佛教的25%

2.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增長速度佔全部佛教的25%

3.藏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藏地.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增長速度佔全部佛教的50%.是增長最快的.

三大傳承裡又分好幾個派別,比如漢傳佛教的禪宗,淨土宗,唯識宗,天台宗,律宗等等。

藏傳佛教:

1、寧瑪派

寧瑪派也稱「紅教」,藏傳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法。在11世紀時形成宗派體系。由蓮化生大士建立。

它所傳承的教法主要是前弘期傳譯的密法,故稱為「舊派」。寧瑪派的教法傳承,主要有三種:一遠者經典傳承,二近者埋藏傳承,三甚深淨境傳承。

在以上諸傳承教法中,寧瑪派最注重的是大圓滿教法

2、噶舉派

藏傳佛教的一個派別,俗稱「白教」,是後弘期**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由馬爾巴創立,承傳至今。是**歷史上最早實行活佛轉世制度的派別,最早的轉世活佛即噶瑪噶舉派的gamb。

其在**以不重著述而重視實際的修行最具特色,強調刻苦的修行,造就瞭如米拉日巴等眾多實踐苦行修煉的高僧。

噶舉派所最核心的修法是「那洛六法」與顯、密兩種大手印的教授,其中尤以大手印教授最為著名。

3、薩迦派

薩迦派(藏語:sa-skya-pa),又名「花教」,是藏傳佛教當中的四大派的其中之一。薩迦的藏語是灰白色的意思,因為此派主寺薩迦寺建立之處土色灰白,故名。

因寺牆上有紅白黑三色(分別代表象徵智、悲、力的三怙主——文殊、觀世音和金剛手),又被稱為『花教』。

薩伽派在11世紀時由昆•貢卻傑布肇始,由其子貢噶寧布弘揚廣大。從貢噶寧布開始的五位教主,被稱作薩迦五祖。

4、覺囊派

藏傳佛教的一個分支。

覺囊,全名「覺摩囊」,位於拉孜縣彭措林寺東,雅魯藏布江南岸。這個地名成了覺囊派的名稱。覺囊派主張以「他空見」解釋時輪。

5、噶當派

噶,藏語指佛語;當,指教授。噶當,意為將佛的一切語言和三藏教義,都攝在該派始祖阿底峽所傳的「三士道」次地教授之中,並根據此來修行。噶當派,是由阿底峽尊者入藏傳法,仲敦巴•甲哇迥乃弘揚的一種藏傳佛教支派。

6、格魯派

藏傳佛教的格魯派(藏語:dge-lugs-pa),俗稱「黃教」,是藏傳佛教中的後起之秀,由宗喀巴大師創立。在**有很大的影響。

由於繼承了全部噶當派教法,所以又被稱為「新噶當派」。又由於最初宗喀巴大師建立甘丹寺,歷代甘丹寺主持成為格魯教法的當然法臺,故又稱作「甘丹派」。

7、希解派

希解派,是藏傳佛教宗派之一,是從印度僧人帕丹巴桑結(?—2023年)流傳下來。希解派形成於公元11世紀。

希解的意思是能寂,也就是止息,指修行者依靠對佛經的認識和苦修,能夠達到停止生死輪迴,做到息滅苦惱及其根源。希解派以荒山老林、墳墓、葬場等一些人跡罕至之地苦修場所。

8、覺宇派

覺宇派(藏音:gcod-yul-pa、spyod-yul-pa,又譯覺域派、覺宇巴)是藏傳佛教的教派之一。「覺」(藏音:

gcod)是「斷」、「能斷」之意,指能斷處人的一切苦惱以生死根源,有人對「覺」的解釋持不同見解,他們認為「覺」應該是「行」(藏音:spyod-yul),指對所認識事物之分析、判斷等活動。「宇」(藏音:

yul)是「地方」之意,指佛教的「境」、「境界」,是人們心理活動的物件之一。「覺宇」意為般若空性見與慈悲心。

覺宇派的教義——

覺宇派主張用智慧和慈悲斷除一切煩惱。

9、廓扎派

廓扎是地名,創始人廓扎巴•索南堅贊(2023年-2023年)起初從釋迦室利學修菩提心法,又從金剛祥,寶鎧論師等習經修法後來在仰垛建廓扎寺,因此又稱廓扎巴。

10、夏魯派

夏魯派又名布墩派,創始人布墩•仁欽朱(2023年-2023年)原是中興律學的嫡派,後來遍學藏派佛學成為一代教主。31歲時住中國夏魯寺。傳法盛極一時。從此流傳這一教派,名夏魯派。

7樓:v英國皇宮

大乘佛教八大宗派,小乘佛教二大宗派,此即是一般說的佛教十大宗派。八大宗派系指大乘的天台宗、三論宗、唯識宗、華嚴宗、律宗、密宗、禪宗、及淨土宗,若加上小乘的俱舍,成實二宗,是一般盛行的十大宗派。

佛教初來中國,並無宗派之分,後因佛典翻譯昌盛,思想體系與義理各有獨到之處,復以師承各有法脈,所著重之經論互異,遂依其特色分類判攝,而於隋唐時期個擅道場,大放異彩。實則八大宗派之共同精神,可以[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

來概括統攝。所謂:「佛一圓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只要契理契機,法法皆通涅盤誠。祖師大德苦心判攝,乃為方便眾生明瞭佛法奧義。無論各個宗派,皆有其難能可貴之處,應平等視之。

但弘揚正法,仍需因緣具足,切勿非人是己,致失佛法本旨,所謂「諍與道相違,不可不慎。」修習者亦當隨機揀擇。蓋佛法固有深淺偏圓之別,並無好壞是非之分,彼此尊重,盡份發展,更能帶動正法的興盛。

8樓:評劇人

在我們現前社會,佛教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是釋迦牟尼佛嫡傳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簡稱佛陀教育。這第一種,現在很少了,不多見了。

第二種,變成宗教的佛教,這個很普遍,它不是教人了,它是跟鬼神打交道,做超度、法會,搞這些東西,對於教學疏忽了、不重視了。

第三種是學術的佛教,這日本帶頭的,在大學開佛經的課程,佛經哲學,這跟學佛是兩碼事情。把佛教當作學術、當作哲學來研究,不能夠身體力行,自己沒有用在身心上,真實利益得不到。

第四種,觀光旅遊的佛教,佛教變成觀光旅遊,寺院庵堂變成了名勝古蹟,這在中國很盛行,在外國也不例外。

第五種,企業的佛教,現在佛教有連鎖店,在世界各國有很多道場,就像分店一樣,企業化了,我聽說還有上市的,完全變了質。

第六種是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名義,欺騙眾生、訛詐眾生,對社會、對眾生有害而無利。佛教至少有這六種形式,我們得辨別清楚,不能學錯了。要是學錯了、學偏了、學邪了,就到三惡道去了,虧就吃大了,這種人太多太多了!

王陽明龍場悟道,和佛家的開悟是一回事嗎

大雄 是一回事。王陽明也是研究佛學禪宗心法悟道的。樓上那位,請不要把佛學的開悟看成是萬能甚至無所不能好不好。達摩和六祖大師悟了道,也沒見的精通所有知識 不知道物理化學是什麼。按照你說的,釋迦摩尼佛也不算悟道成佛。如果他悟道成佛,應該通達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知識,應該在當時指導人們造出飛機坦克航母才對呀。...

比較王陽明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並闡述其教育意義

善若水結厚道冰 兩者有本質的不同。王的是主觀唯心主義 陶的是辯證唯物主義。你的建議就拉倒吧,我手寫我心。主觀唯心主義的知行說,說白了就是 你學到了什麼東西,就得按照你所學的去做 這是一種 手段學說 目的是控制人 達到統治目的,是舊社會統治思想在那一階段的新產物,是更加背離了正確認識論的觀念。縱觀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