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有個著名的「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發

時間 2021-09-04 01:43:54

1樓:幻之匿名王

啟發:1、做人要有容人之量,不能嫉賢妒能,尤其對待才能強於自己的人更不應該處處算計,應該謙虛學習,共同扶持方能成大業(就像周瑜和諸葛亮聯手破曹一樣)。

2、對自己定位要準確。周瑜之所以屢次被諸葛亮算計,其根本還是低估了諸葛亮。其實周瑜對於諸葛的才能是感到非常恐懼的,但他還是由於過分的自信而屢屢被諸葛牽著鼻子走。

潛意識裡承認諸葛比自己強,但是做事還是從自己高諸葛一等出發,對自己的定位過高,以致將自己置於被動境地,屢屢受制於人。

3、心理承受能力要強。勝敗乃兵家常事,勝不驕敗不餒才是為將之道。不能因為幾次的失敗就導致心理崩潰。

4、工作時要注意身體健康。歸根究底,周瑜之所以被氣死說白了還是因為曹仁射中他的一箭,否則再怎麼氣也不至於直接氣死……帶傷工作有風險,***。

影響:《黃帝內經》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也就是說,每種情緒太過頭了就有可能傷及不同的內臟,這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情緒無論對身體還是精神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做一件事,精神愉悅地去做效率往往就要更高。病人如果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往往就會比較順利等等……

ps:這段故事是三國演義故意美化諸葛亮,醜化周瑜而設計的(貌似取材於民間傳說),正史裡周瑜氣量寬巨集,絕對不是什麼小人。周瑜是病死,也不是什麼被氣死。

周瑜就是被民間親劉感情所犧牲的悲劇人物……老是拿這種杜撰的故事放在歷史人物身上說事,對於周瑜來說實在不公!

同樣我們也能看到,所謂「封建正統思想」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影響是多麼巨大,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的同時不能只看民間故事和**,而應該從史實出發,才能客觀得出結論!!

2樓:幽霜兒

(1)人要大度,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欲成大事者如周瑜應心胸寬廣

(2)對人的身體健康起到一個關鍵性的作用,如諺語「笑一笑,十年少。」再如一個癌症晚期的患者由於長期處於快樂的情緒中,多活了十幾年

望採納!

3樓:採蘑菇的諾德人

罵人不僅要狠,還要準

4樓:發展史就是說

1.為人要心胸開闊,不可以嫉賢妒能,要多多聽取他人意見,不能自恃事業有成,眼中便容不得沙子。為人臣子,不是力排異己,而是舉薦賢明之士。

不要怕別人比你強而蓋住你的風頭,只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再結合自己的長處,就可以超過別人!

2.情緒的好壞對人有重要作用。生氣便傷肝,樂觀向上的情緒遠遠勝過悲觀的情緒。只要把心胸放寬些,不是什麼事情都值得生氣,情緒自然好起來,身體自然也好起來。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說過的話5句

酸檸檬嘿 1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2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3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4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

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關於諸葛亮的記載,為什麼不同呢

野人的貓 三國志 評價諸葛亮說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意思就是諸葛亮善於治理國家,治理國家的才能比行軍打仗的才能要更好。三國演義 中對諸葛亮的描述。亮躬耕隴畝,好為 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 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 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解釋一下...

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亮與三顧茅廬的故事

漢末,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 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 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